————————————————————————————
在寧波寧海縣許多古建民居也隨著大環境而發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築風貌這個冬日讓我們一起去尋找寧海文化的存遺
LIYANG VILLAGE
力洋村
蒼山之麓,瀝水之陽
力洋的故事
三門灣的歷史文化後院一條叫瀝水的大溪,載著力洋古村的歷史自北向南奔流入海。古時村在瀝水之北,水之北為陽,故名瀝陽。後港灣淤塞,村莊南移,更名瀝洋,1962年改名力洋。力洋村落於力洋鎮老街之北,背靠青山,面朝三門灣。由於面對海灣,故老宅採用四合院式,封閉性強,且利用石材磚瓦砌牆。 沿著卵石鋪就的道路向前走,苔蘚綠地很肆意。屋脊雕甍、瓦雕脊龍一應俱全,古牆在雨水的沖刷下斑駁陸離,窗扉緊掩,抗下了多少歲月更迭歲迭。厚重的木門悄然無聲,只有慵懶的貓在Sunny下眯眼。力洋鎮力洋村作為省市級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可謂是三門灣的歷史文化後院。
力洋的建築
力洋古村始於唐代,興盛於明清,為寧海東部交通要隘和商貿重地。1958年,寧海和象山兩縣合併,縣治即設立在村中,故被稱為“寧象古城”。
現存的力洋古建築共有19處,12處儲存完好。安拙山房、五門大宅、水夫故居、連科宅、雕樑宅、安汝址…既有統一結構形式,又各有其自身特色,畫棟雕樑、花紋磉石,悠悠古韻撲面而來。山海文化交融的古建築群。 在力洋,“上大份”(今名五門大宅)葉氏古宅儲存得最完整、最原汁原味,被省裡專家稱為“浙江東南第一大豪宅”。由宅主葉善瑗(1765-1833)建於乾隆後期,距今200多年,依仿宋建築、明清式樣建成。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宅前宅後各有莊園五畝,正屋、廂房的屋脊上均有龍頭龍尾磚雕,屋脊中心都有雕甍,中嵌景泰藍圓盆,瓦雕脊龍一應俱全。
這裡的古宅多數類似北京四合院,正屋呈“口”字形。圍繞正屋的廂房、後堂,樓廊相連,道地相通,形成“回”字形結構。廊柱上木雕是倒掛獅子,兩根廊柱間有罕見的“雕樑”。每個屋脊中心有雕甍,長長的屋脊用瓦雕灰塑成龍形。大院中屋脊多,望去竟如群龍起舞,栩栩如生。柱上是獅,屋脊是龍,十足體現了力洋村山海之鄉的山海文化特色。力洋村靠海,過去常受海盜與倭寇的侵擾。因此,力洋古村民居都有套嚴密的防禦設施:石城護村,院牆高聳,門戶厚重,石窗堅固。
還有石質的槍洞,三三兩兩地散落在石牆上。曾是寧象縣縣政府所在的“安拙山房”,南北兩角都有小炮樓,炮樓中部有槍洞。從小小的槍洞,似乎還能窺見昔日的壯烈。
臺門和山牆上印刻著不同的圖案,寄予了人們美好的願望。一個戴狀元帽的人腳踩一隻龜狀動物,寓意“獨佔鰲頭”;一隻鸕鶿一支蓮藕,象徵“一路連科”,留下了科舉文化的歷史卬證,明明暗暗間,古宅有說不出的深長韻味。它的峭拔出塵之氣,恰似高高的山崗上,清清朗朗的白月光。
背山面海,散淡靜氣的力洋古村,漫漫歲月中沉澱的人文氣息,讓來者不願離去。來了力洋也可以看看其他好玩的地方
周邊遊玩推薦
許家山石頭村的房屋,大多是石牆木樑建造的,牆上的每一塊磚石都是舊時匠人手工打磨的,這一項古老的工藝在當下已經很少見了。
王幹山的風景獨佔一份天然優勢,山前是開闊的灘塗景象,山腳是成片的橘子林,依山傍海,是一處登高望遠的好去處,累了也不愁沒處尋覓吃的。
力洋鎮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就開始規模化種植柑桔,近年來品種不斷改良,規模不斷擴大,萬畝桔園,十里桔海,名符其實的寧海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