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如果你想體驗一下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觀看日出,像馬特·達蒙一樣在火星上種土豆,或者像《流浪地球》中的人類一樣近距離觀看木星大紅斑(同時避免地球和木星相撞),那麼我強烈建議你閱讀這本度假指南。

(圖源:pixabay.com)

撰文 | 松竹

今年是人類登月50週年。雖然阿波羅計劃結束後,人類迄今尚未踏足地球之外的任何星球,但我們的太空征程從未停歇。包括中美在內的大國都提出了2030年左右實現登月和探索火星的計劃。歐洲航天局以及日本和印度的航天機構也沒閒著,它們對太陽系的行星、小行星甚至彗星的探索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或許再過幾十年,太空旅行就會像今天出國一樣成為普通人的選擇。你,心動了嗎?

事實上,已經有兩位美國女作者開始為人類的太陽系之旅製作攻略了。奧莉維亞·科斯基和迦納·格魯賽維克合著了《太陽系度假指南》一書。從準備工作到景觀介紹,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介紹了有關太陽系的科學知識和太空旅行的注意事項。如果你想體驗一下在距離太陽最近的水星觀看日出,像馬特·達蒙一樣在火星上種土豆,或者像《流浪地球》中的人類一樣近距離觀看木星大紅斑(同時避免地球和木星相撞),那麼我強烈建議你閱讀這本度假指南。

準備工作

首先,你要為太陽系度假做好準備工作。具體來說,包括鍛鍊身體、安排時間和收拾行李這三項。

如果你是那種經常下決心鍛鍊、卻苦於無法執行的人,那麼這一次你必須要上心了!如果你在地球上旅行時就經歷過高原缺氧或者高溫中暑,那你更需要鍛鍊身體了,因為即便穿著宇航服、吸著氧氣瓶,太空中的環境還是相當惡劣的。你必須提高自身的適應能力。

你首先得保證擁有正常的視力和血壓。視力不正常的需要考慮做一下鐳射手術。雖然航天機構(比如美國宇航局)目前在選拔宇航員時允許佩戴眼鏡,但太空中戴眼鏡既危險又麻煩。別的不說,萬一眼鏡壞了或者度數不準了,太空裡可沒有眼鏡店啊!

血壓問題更好解釋。你的血液迴圈系統已經和地球的重力達成了妥協,一旦重力消失,你會感覺血液往頭上湧。如果你本來就有高血壓,那就……

心臟不好的人也要想想辦法,因為太陽系到處都是歎為觀止的景色,萬一激動過度就麻煩了。

為了提高身體適應能力,你需要進行多項體育鍛煉,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是潛水。練習潛水不是因為你需要在其他星球上潛水,而是為了訓練你呼吸壓縮空氣的能力,因為太空中經常需要使用氣罐呼吸。

另外,你還需要進行壓力訓練和重力訓練,這些都是為了適應與地球截然不同的環境。

(圖源:pixabay.com)

第二項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時間安排。像地球上旅遊一樣,太陽系旅行也要考慮目的地的季節因素,但很多星球一個季節往往持續幾十年,如果當前季節不合適,你需要考慮是否要等待那麼長時間。

時間安排的另一個考慮因素是,有些旅行的往返時間可能需要20年以上,你得想好是壯年時期啟程,還是退休之後再去。這也是個慎重的決定。

與時間安排相關的一項準備工作是路線設計。不過,這個設計不是由你來完成,而是旅行社提前為你準備好,因為即便到了22世紀,太空旅行大概率看還是無法實現自駕遊。即便是旅行社,也不能隨意設計路線,因為它們必須考慮火箭的發射視窗問題。我們知道,星際旅行路途遙遠、耗能巨大,航天器通常需要藉助行星的引力助推(即所謂的“引力彈弓效應”)來節省時間和燃料。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在離開太陽系的過程中,即便有重聚變發動機,仍然需要木星助力,結果險些與木星相撞。因此,你要想去更遠的地方旅行,就必須精確計算為你提供助推的行星的運動軌跡,以此設計航天器的飛行路線。路線設計完成後,你的旅程時間基本也就確定了。

準備工作的最後一項就是收拾行李。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長途旅行通常需要帶很多東西,但太空旅行涉及發射成本問題,你又不能帶得太多。

書中提到一些必備物品,比如尼龍搭扣、強力膠帶、急救箱(這個飛行器裡應該有吧)、面巾、乾洗頭粉(可吸收頭皮油脂且不浪費水)。

最有意思的是紀念品。在地球上旅行時,紀念品是指你在度假地收集的東西;在太空旅行中,你從家裡帶的東西才叫紀念品。因為無論它多麼普通,只要在太空轉一圈再回到地球,它就變得非常有價值了。那麼,你想好要帶什麼寶貝去太空了嗎?

度假勝地

說了那麼多準備工作,我們終於要看一看太陽系究竟有哪些度假勝地了。

這本《太陽系度假指南》總共介紹了九大目的地: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順便說一句,雖然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但本書還是將其單列一章,因為它代表了太陽系外圍的柯伊伯帶景區。

每個景區都包括多個景點,除了各個星球表面的景點之外,還包括它們附近的衛星、矮行星、小行星等。

全書為每個景區提供了兩種度假方式:觀光與活動。

觀光就是參觀、欣賞各種景點,包括紀念類的,如月球上的阿波羅11號登陸點;地貌類的,如火星上的水手峽谷;氣象類的,如木星上的大紅斑;以及天象類的,如土星的光環。

全書介紹的觀光景點不下百處,你可以選出自己心中的太陽系景觀TOP 5,比如我列的這一份打卡清單:

月球阿波羅11號登陸點(阿姆斯特朗在這裡邁出了那著名的“一小步”)水星上看“日逆”(地球上能看到“水逆”,水星上能看到“日逆”)木星“大紅斑”(拍照勝地,實際上是能容下兩個地球的超大颶風)木星極光(壯觀程度秒殺地球極光,關鍵是時刻都能看到)土星光環(堪比大紅斑的網紅打卡地)

除了觀賞奇特景象之外,書中還列舉了很多體驗式的活動供度假者選擇。我也選出了自己最想體驗的太陽系度假活動TOP 5:

追隨緩慢移動的水星晨昏線,上演現實版夸父追日登頂高度為珠穆朗瑪峰三倍的火星奧林匹斯山在深度為美國大峽谷四倍的火星水手峽谷攀巖在可能蘊藏生命的木衛二冰下海洋中潛航在“冥王星之心”的“斯普特尼克”冰原上滑冰

冥王星之心(Credit:NASA/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獨具特色

書的內容就簡單介紹到這裡,下面談談這本書的一些特點。

首先,本書最大的創意就在於以度假指南的形式介紹太陽系的天文學知識,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太陽系豐富多彩的環境和景觀。

我們可以翻看近年來國內出版界引進的各類天文學、宇宙學科普書,它們大致可以分為文字講述和圖冊兩大類。文字講述類的圖書適合闡述邏輯,尤其適合介紹天文學、宇宙學的發展史以及前沿理論。圖冊類比較直觀,用最新的天文觀測圖片(很多是計算機後期合成)給讀者最接近真實的觀感。

本書則另闢蹊徑,從形式上做了創新,用休閒讀物(旅行/度假指南)的形式介紹太陽系主要星體的天文和地質特徵。由於突出了遊客的體驗(儘管事實上還沒有人體驗過),一般科普書中枯燥乏味的資料和資料頓時鮮活起來。例如,行星的大氣構成、重力大小、地表形態都與遊客的體驗息息相關,因為極端的氣壓和氣溫會危及遊客生命,重力大小會影響遊客的步伐,地形會影響交通工具的選擇。

第二個特點是全書配備了大量精美的插畫和“地圖”,更好地幫助讀者吸收理解書中的知識。

圖書插畫一直是西方出版界的一大特色。本書插畫師為史蒂夫·托馬斯(個人網站 https://www.stevethomasart.com),他的作品有明顯的波普風格,色彩鮮豔,突出福斯化和通俗化,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因而非常適合作科普圖書的插畫。所以,大家看到書中各章的主打插畫往往是最能代表這個星球特色的畫作。這樣,除了寫作方式的創新,知識視覺化進一步提高了本書的科普價值。

好的度假指南當然不能缺少地圖,本書也不例外。每一章的“地圖”相當於該星球的景點分佈圖。這些“地圖”並非嚴謹的衛星製圖,而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用漫畫的風格展現星球上的景觀特色。這種漫畫的藝術風格與本書插畫保持高度一致,簡明易懂,同樣提升了本書的科普性。

第三個特點是在溫柔平和的語言中點綴著一些詼諧與幽默,即便是講解艱深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知識,也不會讓讀者感到壓力。營造輕鬆的閱讀氛圍,本質上與此書採用旅行指南的形式是一致的。如果擺在你面前的度假指南充滿了科學術語,冷冰冰地介紹旅行目的地,你還哪有什麼心情去度假呢?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最全賞秋地圖來了!中國最最最美的秋天都在這裡了,您去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