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國|中西風情的廣東五大古鎮
廣東,一個勇立潮頭、創造奇蹟的地方,這裡不僅有創新求變的精神幹勁,還有別樣風情的古鎮古村,現在一起去認識一下它們吧。
1.鬆口古鎮
有千年歷史的鬆口古鎮位於梅州梅縣,地處閩粵贛三省交匯處,是個依山傍水的小盆地,也是嶺南四大古鎮之一和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建國後還是著名的華僑之鄉古鎮。
這座有著"自古不認州"盛名的廣東商貿重鎮是客家先民由閩遷粵的始居地之一,唐代便有漢人陸續遷入鬆口,宋末元初,來自福建的漢人大量遷入。
鬆口港曾經是廣東內河的第二大港,經千年孕育,具有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時至明末清初,鬆口又有不少人開始遷移外地謀生,其中有部分外出南洋群島,他們首先要經過的便是鬆口港,故而鬆口港成為客家人海外遷徙歸鄉的第一站,也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發地之一,因此這裡深深刻上了南洋文化的烙印,並被稱為"小香港"。
鬆口的客家山歌馳名中外,這裡的文物古蹟天然風景也是比比皆是。建於明末的"峰呈天外秀瀾向閣前回"的元魁塔、歷400年風雨的世德堂、建於清康熙年間的五龍橋、孫中山視察鬆口時住的愛春樓、依崖傍河的有關歌仙劉三妹故事的甘露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中國(梅州)移民紀念廣場等,它們無不見證古鎮歷史的輝煌與滄桑。
2.沙灣古鎮
地處廣州的沙灣古鎮始建於南宋,是一個有著八百多年曆史的嶺南文化古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民間藝術享譽南國。因其地處古海灣半月型的沙灘之畔,故名"沙灣"。
在八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中,沙灣古鎮形成並保留了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是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的傑出代表。這裡儲存下來的磚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畫等藝術精品,藝術風格更是極具濃郁的嶺南特色。
沙灣古鎮有著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龍獅之鄉等眾多美譽。這裡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不僅有大量儲存完好的祠堂、廟宇、民居等古建遺址,還有長盛不衰的廣東音樂、飄色、、蘭花、飲食等民間藝術。
沙灣的街巷錯落幽深、宗祠古屋點綴其間、簷緣樑枋巧飾雕琢。這裡"石階石巷"的古村落格局儲存完好,並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同時,還修葺一批如留耕堂、聚福樓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明清古建築,既保留了古鎮原有的古色古香風味,又呈現出全新的視覺感受。
3.石灣古鎮
位於廣東佛山的石灣古鎮是中國十大魅力鄉鎮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最開始的陵墓就在石灣。
石灣還是中國嶺南重要的陶業基地,其被稱為"南國陶都",有"石灣瓦,甲天下,旁及海外之國"之美譽。這裡有著源遠流長、底蘊厚實的陶文化根基,製陶歷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到唐宋時期已經非常發達,明清兩代較為鼎盛。
石灣古鎮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是陶瓷活化石的南風古灶和高灶,還囊括了林家廳、高廟偏廳等多個文物保護單位。這裡的石灣古貌沙盤、窯尾作坊、古窯映像、古灶榕風、古寮場,香雲紗等景點,古韻悠然,讓人目不暇接。
4.百侯古鎮
位於梅州大埔的百侯古鎮是梅州的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一個充滿了濃郁的客家民俗風情的古老村鎮,有著"客家小麗江"之美稱。
百侯舊稱"白堠",民國以後改為百侯,意在"白侯轄地,出百位封侯",取"多出人才"之意,自然這裡也是文風鼎盛、人傑地靈之地。百侯歷史悠久,人才薈萃,清朝時這裡就有翰林5人,進士24人,文武舉人134人,素有"一腹三翰林"、"同榜三進士"、"同堂七魁"等佳話廣為流傳,近代以來更是人才輩出,固有"文化之鄉、人才之鄉、華僑之鄉"等美譽。
這裡古建林立,就一座古鎮規模而言,百侯古鎮的官廳古民居數量及規模位列全國之首。或許是因為這裡是絲路重鎮,東西文明交匯於此,形成了百侯古鎮多種多樣的建築形式,既有客家的圍龍屋,又有嶺南的園林風格,更有很多西洋風格。
其中,最為有名的是號稱百侯最美建築的肇慶堂,又名敬修衍慶,這是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築,其建於1917年,佔地三千多平方米,主體為"堂"、"橫"組合的府第式客家圍屋,平房為中式結構。是由一代富商楊蔭垣與楊俊三從國外購進材料,請來精於建築、雕刻、繪畫的師傅製作"四雕一畫"(泥雕、瓷雕、木雕、石雕和樑畫),歷時三年,花耗銀元無數合建而成。
另外,這裡不僅有像廣東漢樂這樣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鯉魚燈舞及五鬼弄金獅等豐富的民間藝術傳承和眾多當地特色小吃值得去好好感受。
5.赤坎古鎮
赤坎古鎮位於廣東開平中部,始建於順治年間,至今已有350多年曆史,是一座具有濃郁嶺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有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第五名古鎮"、全國重點鎮等諸多美譽。
珠江的一級支流潭江橫貫赤坎全鎮,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村,北岸則是市鎮,清一色嶺南水鄉式的騎樓,規模龐大的洋樓群,別有一番中西合璧的古樸味道。其也被認為最具有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舊廣州、舊香港的韻味的小鎮,並獲得"電影街"之美稱,《一代宗師》、《讓子彈飛》等多部影視劇故此都在這裡取景。
赤坎原先是古埠,前後經歷過宋、元、明、清以及法國殖民統治和民國時期,每個時期獨特的建築風格都是歷史的印記,赤坎的各種舊建築,古典民族、Continental、南洋、民國等眾多風格,猶如建築藝術的博物館和歷史館,既能讓人一享建築藝術的精神大餐,又可以使人行遊於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
抗災禦敵的迎龍樓、重教興邦的司徒氏圖書館、潭江之濱的歐洲風情街、佈滿彈孔的南樓、新世紀始建的影視城等等,它們一起構成了中華近幾百年來自衛自立、披荊斬棘、屈辱救亡和奮發復興的艱辛歷程的縮印和銘跡,相信它們應該不會在即將拆遷中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