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回想我前二十幾年似乎沒有什麼旅行的經歷,小時候因為爸媽都比較忙,所以沒有離開過生我養我的小城市,當我上了大學的時候,沒有經費所以並沒有實現每個假期都去不同城市的願望。一直以來我只是覺得出去看看是一個很美好的願望,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慾望去實現它。當我上了研究生以後發現了一些差距,因為我一直是在自己的小城市,所以有一些新奇的事物並沒有見過,與舍友交流的過程中會覺得自己有些見識淺薄,於是我開始漸漸計劃出去看看。讓我決定今年一定要出去走走的重要原因是看了畢淑敏的《人生終要有一場觸及靈魂的旅行》,其實我並不喜歡那些介紹各處美麗風景的書籍,感覺那裡的文字沒有溫度,就像是用眼睛看過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是美,但是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我更喜歡那些帶有自己真實感情的文字,例如書中的對一方硯臺的描寫,是一位老者店中的鎮店之寶,可愛的是他並不賣,也知道畢淑敏她們不會買,也買不起,所以才拿出來給她們看,給她們講硯臺背後的故事。這一刻沒有商用的價值,只是對手工藝者崇高的愛慕。當中有一個場景讓我記憶深刻,畢淑敏的朋友提出了一個比較充滿火藥味的問題,問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硯臺會不會走向凋亡。老者回答說:“作為一種書寫工具,用硯臺研墨的人是越來越少了,但是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它是不會凋亡的。你剛剛說研磨很慢,我決定好就好在這個'慢‘字上面。要那呢快乾什麼?慢慢地磨墨,慢慢地想,慢慢地積攢情緒,慢慢地琢磨還有什麼更好的表現方式,一圈圈地磨著墨,思緒也就慢慢地分泌出來深入下去,看著清水漸漸地變得像糯米粥一樣稠厚,火候就快到了,磨墨本身就是藝術創造的熱身。。。。。。”並不是這段話多麼的震撼心靈,我只是在這些文字當中猛然發現原來我們一些經過加工過的那些慢下來的口號,那些經過華麗辭藻修飾過的彷彿很深奧的哲理,其實都來自於日常的生活,它就像是那些世外高人,隱匿於市井之中,只有真正走入它才有可能遇見它。

我一直追求的就是一份內心的寧靜,我沒有那麼驚心動魄的生活經歷,自然也不會有久經磨難的淡泊寧靜,所以我能夠做的是不斷的豐富自己,去看這世間的繁華,去領略不同的風景,讓我自己的內心擁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這些我希望透過高山流水,精彩紛呈的故事來實現,我雖然旅行不多,但是我感覺自己更喜歡那種肆意的閒逛,並不事先規劃好路線和目的地,就在一個城市像浮游一樣飄蕩,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又都充滿驚喜,這才是生活吧。

18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我有一份戀愛,想和“旅行君”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