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青田,陳宅古村。
位於阜山鄉,地處青田縣城西南25公里,是一個典型的高山盆地,海拔約500米。
陳宅始於北宋年代,田野上有七個自然小山墩,排列形似北斗七星,故陳宅又名七星村。陳宅村以古聞名,村內有六座古橋、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宅、千年古道、千年古樹。陳宅村有濃郁的耕讀風氣,明清兩代有秀才150餘人。
進村可見一座土木結構的橋樓橫在眼前。重簷四角攢尖頂橋亭,五開間,正中間設有兩排美人靠——供行人歇腳的座椅。雨天時,可在橋上躲雨。橋墩由普通溪石砌成,呈圓拱形,像一張緊繃的弓。從遠處看,往往會誤以為是一座亭臺樓閣。橋樓亭柱上題有一幅對聯:“毓木培根成古蹟,秀水佳山匯詩情”。當地人取這幅對聯的首字,稱其為毓秀橋。
毓秀橋旁,有三株樹齡七百餘年的柳杉圍抱著一株高大的紅楓。當地人將這四棵樹叫做“三姑抱侄”。說三棵柳杉是三位姑姑的化身,紅楓樹是侄兒所變。更奇的是,其中有一株柳杉的樹根沿著圓拱形的橋身,伸到了對岸,像在一張弓上搭了一支箭。途徑此地的遊客常常會起爭執,雞生蛋,蛋生雞一樣,誰也說服不了誰。一位說先有橋,另一位必反駁先有根。
毓秀橋底有一支細細的溪流,由三股泉流合併匯聚,彎彎曲曲,像大官人系官服的玉帶。這條小溪被當地人,依其形象稱為玉帶河,三股泉流亦各有名稱:方墺溪、九龍溪、抱朴溪。玉帶溪上共駕有六座古橋,年代都在明清時期,毓秀橋與古廊橋磚木結構,另四座是石板橋。古廊橋,建於明萬曆三年。永濟橋,建於明萬曆初期。派巖橋,建於明景泰六年。匯源橋,建於清乾隆丙申年。上馬石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
古村有“陳氏宗祠”,1508年建成,旗杆石是陳宅村人的驕傲,古時候經過科舉應試獲得功名者,可在宗祠或祖屋門前豎旗杆石,彰顯身份,昭示世人,激勵後輩,據說最多時有36塊18對,小小陳宅村,出過150位秀才。
陳宅古名“阜陽”、“方墺”。北宋元佑年間,陳姓始祖陳文發遊山玩水,見這裡東南西三面環山,形似太師椅,百川匯流,風景秀麗,又是一個風水寶地,便遷居在此,改稱陳宅村。陳文發之父陳襄為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名臣,官至御史大夫,與王安石同朝輔政,併力薦司馬光、蘇東坡等三十三人當朝任職。陳文發喜愛山水風光,無意混跡官場,一生未入仕。
陳宅雖然只是一個小村落,因為有一條古驛道——星玉古道,讓一些在史冊上留名的人與這個村落結緣。星玉古道,阜山陳宅至文成玉壺的一段古道。開闢於東漢建安8年(203年)至三國東吳黃龍2年(230年),至今有1800多年曆史。星玉古道一直是區域官道。據說一千五百年前,出任永嘉太守的謝靈運多次經過此道。東晉葛洪,唐代葉法善、施肩吾,宋代柳永、蘇軾、秦觀都走過此道。
星玉古道不遠處,有一座二仙祠,祠內供奉著葛洪和葉法善。據說葛洪道長在陳宅村煉丹其間,多次施惠當地村民,發生瘟疫的時候,採藥治好了村民的疫病。葉法善曾追蹤葛洪行跡,也來到了陳宅村,效法葛洪造福當地人。村中還保留著煉丹井。當地人為了紀念兩位道長,就將他們供奉起來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