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暢園與南京瞻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並稱為“江南四大名園”。然而,“南國探幽地,唯餘寄暢園。”這座近500年曆史的山麓別墅園林,不僅造園藝術高超,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更是閒暇時尋幽探勝的好去處。
寄暢園的天井裡有兩塊刻石,分別是康熙、乾隆在100年間先後六下江南時題寫的“山色溪光”和“玉戛金樅”。乾隆甚至以寄暢園為藍本,在頤和園中建造了“諧趣園”,可見喜愛的程度。
大廳為“鳳谷行窩”。廳前柱子上掛著無錫本地金石家高石農篆書的翁同龢楹聯:“雜樹垂蔭,雲淡煙輕;風澤清暢,氣爽節和。”
“秉禮堂”是秦氏家族執掌禮儀的場所,此堂題名是為紀念關公。關羽被曹操軟禁後,為試探關羽,只給他一間房,關羽把房讓給甘糜二位嫂嫂,自己則左手持青龍偃月刀,右手持《春秋》,讀書到天明。題名“秉禮”,即秉燭達旦,遵守禮節之意。
“含貞齋”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之所,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鬆,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吾自含我貞”,故取名“含貞齋”。齋內有聯曰“池含林採明於纈,山貽臺華媚若細。”
九獅臺是座湖石疊成的大型假山,突兀峻峭。堆疊的若干湖石有如若干大小不一、姿態各異的獅子,而整座假山看上去又像一隻巨大的雄獅,俯伏於綠樹叢中。據說這是根據元代無錫大畫家倪雲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園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餘。
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可惜原來的建築已毀,現在的閣是在上世紀80年代依照《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橫匾為尉天池所書。登臨眺望,錫山風光盡收眼底,惠山寺的全景也被憑藉入園。
臥雲堂是全園的主體建築,明萬曆年間,秦耀始建之時,有詩記道:白雲已出岫,復此還山谷;幽人臥其間,常抱白雲宿。作為別墅園林,寄暢園自然具有起居的功能。臥雲堂“前後層軒,可客十席。”可見是園主會客宴賓之所。修復此堂時,對明代的地坪作了“露明”,以見其古老歷史。
“美人石”是一塊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牆而立,似窈窕淑女,如婷婷美人,在鏡池前對鏡理妝,嫵媚有姿。石前的御碑亭裡有乾隆的御筆“介如峰”,乾隆獨具慧眼,認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在湖石的南牆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隻癩蛤蟆,對著美人張口垂涎。
園中那片碧波盪漾的水面即“錦匯漪”,取其彙集全園錦繡景色之意。整個寄暢園的風景正是圍繞著這一泓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不到1700平方米,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築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榭影、樹影、花影、鳥影、人影彙集於池中。
先月榭為明式古屋三楹,南臨水設吳王靠。前後敞開,鑲嵌在畫廊中間。因這裡得月最早,故名先月榭,這是園主秦耀賞月之處,且吟詩一詩:斜陽墮西嶺,芳榭先得月;流連玩清景,忘言坐來夕。
六角小亭“鬱盤”亭,取自王維“巖岫盤鬱,雲水飛動”之句。亭中古樸的一座青石圓臺和四個石鼓墩為明代秦氏家遺物。民間傳說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遊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臺上對弈。結果,乾隆連連得勝,心想:我的棋藝遠不如老僧,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為此,乾隆鬱郁不歡,後人就把此石臺取名“鬱盤”,亭就叫“鬱盤亭”了。
由鬱盤亭向北的長廊稱作“鬱盤長廊”,牆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這裡的廊柱特別高,長廊也特別高敞。在廊內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惠山一覽無遺。
“知魚檻”方亭水榭,三面臨水。臨水處的坐身欄板上置吳王靠,可以舒服地坐倚於此,欣賞錦匯漪中那快樂的游魚。這也點明了“知魚檻”名字的出典。園主有詩曰“檻外秋水足,策策復堂堂;焉知我非魚,此樂思蒙莊。”
在《莊子·秋水》篇中,記載了戰國時莊子和惠子在濠水邊一段有趣的哲學對話——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段對話的原文製成了清水楠木屏,懸掛在知魚檻的牆壁上。
七星橋橫跨在錦匯漪上,由七塊黃石板直鋪而成,平臥波面,幾與水平,正如乾隆所吟“一橋飛架琉璃上”。
七星橋東面臨水的飛簷翹角的是為涵碧亭。涵碧亭四方,三面凌空,架於水上,中懸張滌俗書寫的匾額。周圍多樟樹,濃蔭四合,上下映照,正合涵碧。亭後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曆史。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築,明代硬山式建築風格。清乾隆十一年,祠堂改為雙孝祠。秦耀詩云:嘉木圍清流,草堂置其上;周遭林樾深,倒影池中漾。嘉樹堂前抱柱懸有詩聯:瑤臺倒影參差樹;玉鏡屏開遠近山。
個人以為,寄暢園最具文化底蘊,也是最易受人忽視的便是《寄暢園法帖》,200多方的石刻散落在鬱盤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牆上。這些法帖是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上,蒐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刻而成。當然,絕大部分都是根據舊拓本摹刻的,惟含貞齋南側牆上,還零星儲存著原有石刻。
徜徉園中,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在不起眼的地面,不經意間發現由鵝卵石、磚塊鋪就的這般圖案:四隻蝴蝶撲向中間的花朵,這是一幕蝶戀花場景,在園中有多處。事實上,蝶戀花是一種詞牌名,柳永、蘇軾、晏殊等人的《蝶戀花》成為經久不衰的絕唱。園主人如此藝術地加以呈現,不禁令人稱歎。
園林藝術,無錫寄暢園登峰造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借景藝術第二,其它任何園林不敢稱第一,倚惠山山體,借錫山風景,懟過北京皇家園林,北京專家傲漫說北京有皇家園林,無錫專家說請你們北京在1千平以內找3棵350年以上的古樹,聽言北京專家無言了。
-
1 #
-
2 #
超哥:寄暢園文為近十多年來寫得最為全面詳細的無錫園林歷史文章之一。因十多年前參與籌建無錫祠堂文化研究會,與秦氏族人過從密切,並積累了些相關資料,因而對大作倍感親切。謝謝你的貢獻! 有機會於寄暢園吃茶文侃。古稀翁 鄧某 謹啟
-
3 #
嘉樹堂現題字是溥儀的四弟溥任書寫的,是同父異母,寄暢園500年只姓秦,解放後完整獻給國家,而蘇州園林大多格局己變了。
-
4 #
寄暢園是研究明代園林的活字典。寄暢園園子留下了幾百年的滄桑痕跡。看古典園林大都是注重年代,其實其含金量還是在於許多細節與細節之間的微妙關聯,而往往這些細節恰恰容易被忽略。
-
5 #
文章寫的漂亮,好想去無錫玩
-
6 #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對該園之識,過去一直是一知半解的。今方詳曉,多謝了!…(素素過去曾來無錫,還冒雨撐傘漫遊過寄暢園,當時我惟只知該園是北宋秦觀的後代精心建造,慚愧…!)
-
7 #
龍光塔沒拍進去,無錫土著都知道的一個點
-
8 #
小時候春遊就喜歡去八音澗聽聲音,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了
-
9 #
江南園林數寄暢園最美!
-
10 #
寄暢園古樹掛牌14棵,兩棵香樟431年,一棵香樟427年,2棵3香樟351年,一棵香樟267年,一棵女貞117年,兩棵111年桂花,九獅臺3棵近2百年的櫸樹朴樹,八音澗南一棵197年的朴樹,七星橋東北一棵151年的香樟等。
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發財,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多多轉發,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