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沂蒙大地著名景點之一:沂水縣跋山水庫旅遊區。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城西北15公里,始建於1958年,1960年竣工。是一座庫容4億多立方米的,是沂河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結合發電,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山區水庫,是山東省第三大水庫,被譽為“沂蒙母親湖”。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齊魯大地上。

水庫庫容量5.29億立方米。主要樞紐由大壩、放水洞、溢洪閘、電站、灌區等水工建築物組成。今天咱們來聊一聊高聳雄偉的溢洪大閘!

溢洪大閘位於大壩右端,為16孔10×7.5米鋼質弧形閘門,最大洩量12301立方米/秒。閘下游設挑流鼻坎,寬184.1米。在高聳雄偉的溢洪大閘上,鐫刻著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的題詞“跋山水庫溢洪閘”七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氣勢非凡。

提起郭老的題詞,就必須講一下當年郭老與水庫的故事。

下文引用:郭沫若與沂水跋山水庫的故事

一天, 沂水縣接到省裡通知,郭沫若要到沂水視察跋山水庫的建設和發展情況,同時,看望當時正在沂水的知名作家劉知俠。

劉知俠當時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主席,是著名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的作者,沂水是他的創作基地。

“文革”之初,京城、省城等大城市“造反”熱潮乍起,而沂蒙山區還比較平靜。

劉知俠便又一次跑到沂水,繼續他的創作。郭老來到沂水,與縣領導見面後,便和老朋友劉知俠閉門交談起來。

說起他們二位當時的談話內容來,至今無人知曉。也許是暴風雨到來之時的相互囑咐;也許是在好友面前一吐心中的鬱悶之情。

第二天,縣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陪同郭老和劉知俠參觀跋山水庫。縣水利局的負責同志彙報了水庫的興建、配套、維護、灌溉等情況,縣移民辦公室的同志彙報了水庫移民安置情況及庫區經濟發展的打算。郭老對水庫的建設和發展以及水庫移民的生產、生活,表示了深切的關心,對沂水縣的水利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此後,大家參觀了水庫大壩和溢洪閘主體工程。人們面前的溢洪閘像一道絢麗的彩虹,橫跨在寬敞的溢洪道上空,氣勢磅礴,令人驚歎不已。

這時縣領導張培坤悄悄對劉知俠說:“郭老來一趟不容易,為溢洪閘題個詞吧!”劉知俠說:“‘文革’以來,郭老就不再題詞了。這事得與郭老商議。”商量的結果是:郭老同意題詞,但現在不方便寫,待回京後再寫。

聽了劉知俠的傳達,沂水的同志都喜出望外。就當時看來,郭老不在現場題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那嚴峻的政治氣候下,有一些“文革”鬥士,兩眼瞅著郭老,他們不惜採取雞蛋裡挑骨頭的作法,挖空心思地查詢郭老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郭老當然應格外謹慎,以防留下“把柄”。

也正因為如此,郭老此次到山東沂水,包括參觀跋山水庫,一開始就曾特別囑咐不讓聲張,不讓宣傳。

郭老回京後不久,就題寫了“跋山水庫溢洪閘”七個大字,鄭重地交給前來求字的杜局長。

杜局長回到沂水的當天,就找人把郭老的題詞貼在雄偉的溢洪閘上,從工地上精選出技藝最高的工匠,一絲不苟地鑿了下來,又用紅漆塗了。

於是,“跋山水庫溢洪閘”七個大字便鮮明奪目地出現在了水庫上,成為沂水乃至沂蒙山區的著名景點之一。

1978年,郭老逝世,跋山水庫的全體職工為之悲痛,沂水的父老鄉親為之悲痛。人們永遠忘不了郭老對水庫和庫區移民的牽掛與關心。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翻越秦嶺“十八彎”盤山公路,沿陝西212省道,從寶雞到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