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城的天守閣,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遠遠就能看到,算是大阪城市的標誌物。
整整十一年前的2009年1月,曾跟隨旅遊團來過一次大阪,那時好像沒有自由行一說。導遊帶著我們在大阪城簡單轉了轉,也沒有時間安排登天守閣,一直算是個遺憾吧。
大阪城外圍的第一道護城河,日本通常叫“外堀”(或外濠)。堀字的中文發音為“窟”(我過去一直以為念“崛”),日語念“ほり”,護城河的意思。
城牆把角的建築,通常叫做“櫓”(ろ),有點類似中國的角樓,有防禦和了望的作用。
這是大阪城的平面佈局圖,現在也叫大阪城公園,內堀環繞的部分叫本丸,本丸中最高也是整個城堡最核心的建築,就是大阪的標誌物——天守閣。如果不登天守閣的話,整個公園也是免費的。
粗略看了一下,大阪城現在有三到五個門,有些門和櫓還是江戶時代留下的。進入內城的大多走這個門,櫻門。
櫻門兩側的內堀,沒有水的堀,日本也叫壕(有水的叫濠)。當然,也許過去這裡曾經有水。
在介紹大阪城和天守閣之前,有兩個概念要先說一下。
其次,很多人都知道大阪城是豐臣秀吉建的,但豐臣秀吉的大阪城被德川家康幾乎徹底摧毀,而且連天守閣都不在原來的位置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天守閣是在原來德川幕府時代天守的位置上重建的。
2009年來時,對這個不鏽鋼的時間膠囊(TIME CAPSULE)印象很深。它是1971年建的,把當時的近三千件物品(以日本為主,來自世界各地)封存在地下15米處,計劃在5000年後的6970年再開啟,讓那時的人知道五千年前人們用的什麼東西。其實即使現在開啟,很多人可能就不認識了。
這座建築是二戰時期日本帝國陸軍第四師團司令部的舊址,現在被一家叫做MIRAIZA(ミライザ)的株式會社管理,做為文化娛樂商業餐飲用途。
十一年前來大阪時,建築上面的字還是大阪市立博物館,2011年時博物館被關閉了。
稍後我也要上到天守閣上方的觀景臺位置。
天守閣的門票600日元,有大阪地鐵一日券的還可以減60,關鍵是用一日券單獨有個售票口,還不用排隊買門票了。登天守閣前也有個手洗亭。
上天守閣有電梯和走樓梯兩種方式,電梯人多時要排會兒隊。電梯有兩部,但只上到6層,然後要再爬兩層。上電梯前,有專人提醒遊客,三層和四層的展室禁止拍照。
三層和四層,是有關建造大阪城的展室,不知為什麼不讓拍照,其他層都是可以的。
豐臣秀吉建大阪城之前,這裡曾是被織田信長燒掉的石山本願寺舊址。這裡要說一下歷史背景,但也不知能否說清楚。如果展開的話,實在又是說不完的事,儘量簡單吧。
石山本願寺曾是淨土真宗的大本山,淨土真宗(一向宗)是從中國的淨土宗演變的一個日本本土化佛教宗派,因為入教信教簡單,只念“阿彌陀佛”就行,其他都不用學,不用吃素,還能結婚,所以深受廣大農民的喜愛。日本戰國時期,淨土真宗利用其廣大的農民信徒,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武裝力量。所謂“(織田)信長包圍網”中,他們就是其中一支主要力量。
1580年,歷經十年扭轉局勢的織田信長將石山本願寺一把火燒光了,本願寺的一向宗武裝也大都被殺,從此也結下仇恨。
1583-1598年,豐臣秀吉用了十五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座當時日本最巨集大的城,大阪城,以彰顯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約在江戶時代後期和明治時代,因為忌諱阪字中的士反(武士謀反),大阪改為大阪,所以後面我們就會看到既有大阪城也有大阪城的寫法。
說到大阪城,就不得不提最早的建城者,豐臣秀吉。展室內一些重要的部分有中文介紹,但並不是都有中文。
這塊展板上,說的是豐臣秀吉一生中的主要事件。
流浪時認識的蜂須賀小六,是他人生中的貴人。後來,他跟隨了織田信長,由於機智加戰功卓著,一步一步從最低階拿鞋的隨從,最後變成了與諸位大名同級別的大人物,深得織田信長信任。
他的名字也相繼改為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羽柴秀吉就是取自織田信長手下的兩位大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日後這兩人中,丹羽長秀成了秀吉的屬下,柴田勝家因反秀吉戰敗自殺。
本能寺之變後,由於他搶佔了先機,獨自率軍剿滅了明智光秀,替織田信長報了仇,更提高了他的地位。此後通過幾次內鬥,豐臣秀吉逐漸接替了織田信長的地位,並繼續完成織田信長武力統一日本的事業。鑑於羽柴秀吉統一日本的功勞,天皇授予他“關白”的稱號(相當於宰相),並賜姓豐臣(1586年),從此羽柴秀吉改名豐臣秀吉。後來他把關白給了自己的外甥兼養子豐臣秀次,自己稱作“太閣”(日本古時的官名,指退位的關白,其實是關白的攝政)。在日本,太閣幾乎就是豐臣秀吉的代名詞。
當時,日本還處於室町幕府後期,只是幕府將軍已形同虛設,豐臣秀吉曾想讓末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收他為猶子(相當於義子),但由於他的出身低微,足利義昭沒有答應,所以豐臣秀吉最終沒有獲得徵夷大將軍的稱號,而後來的德川家康則被天皇封為徵夷大將軍,開創了德川幕府時代。
統一日本後的豐臣秀吉,開始膨脹,發動了侵朝戰爭,於是與大明朝(明神宗萬曆)在北韓打了一仗,結局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說了。
豐臣秀吉有一個正室(寧寧)和很多個側室,寧寧沒有生育,他最寵愛的側室叫澱殿(先記住這個名字),也叫茶茶。澱殿生的兒子叫豐臣秀賴,是豐臣秀吉指定的接班人。
1598年,豐臣秀吉臨時前,把五歲的秀賴託付給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老。這是展室中的一個全息投影,應該說的是豐臣秀吉臨死時託孤的事。穿白色衣服的女人應該是正室寧寧,紅衣女人是豐臣秀賴的生母澱殿(茶茶),中間的小孩是秀賴。左邊的兩人有一個肯定是德川家康(左2),另一個猜測應該是前田利家(左1)。
不過託孤不是發生在大阪城,而是在京都的伏見城。
前面說過,1580年織田信長一把火燒了石山本願寺。1583年,做為織田信長接班人的羽柴秀吉,在原本願寺的基礎上,大興土木,修建了這座規模巨集大且防守嚴密的大阪城。豐臣秀吉死後17年的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阪夏之戰中徹底剷除了豐臣家族,豐臣秀吉的大阪城也毀於戰火。
到了1620年,二代德川幕府將軍德川秀忠重建了大阪城,歷時九年。為了抹去豐臣時代的印跡,重建的大阪城對原有的結構進行了大幅的改動。下圖是德川時代的本丸及天守閣與豐臣時代的對比,不僅規模大幅提高,而且天守的位置也移動了約一百米,豐臣時代天守的地基都被埋在了地下。
德川時代的天守閣也就存在了三十多年,1665年毀於雷電引發的大火,之後也未重建。
而沒有天守的大阪城,在江戶幕府後期也因為倒幕運動的戰亂,幾乎被徹底毀掉。
明治時代,大阪城基本成為了軍事用地和兵工廠址。
1928年,時任大阪市長提議重建這座日本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名城,得到市民的積極響應以及捐款。
下圖為天守閣的示意圖,能看出最高處距地面87.2米。
豐臣秀吉死後,雖然把兒子秀賴託孤給德川家康,這可能是因為他年老糊塗了,德川家康從來沒有從心底服過這位由貧民打拼上來的太閣,只是因為他能屈能伸,臣服於豐臣。沒過多少年,德川家康就開始獨攬大權,也加上秀賴沒什麼本事還要跟德川家康叫板,糾集了一些豐臣秀吉的舊將,與德川家康開戰。雙方主要戰役有兩次,分別是1614年的大阪冬之陣和1615年的大阪夏之陣。
大阪冬之陣是德川家康找個文字獄(方廣寺鐘銘)的藉口,向豐臣家宣戰,不過雙方暫時和解,前提是豐臣秀賴要拆除大阪城的防禦工事,填平護城河。
但不久,豐臣秀賴又開挖了護城河(其實是被家康逼的),於是德川家康藉口豐臣方違反和平條約,發起了大阪夏之陣。結局是豐臣家被徹底滅絕。
這是關於大阪夏之陣的圖文介紹。
一些日本人還是喜歡穿著當年的武士盔甲照相。後面金色的是天守屋頂最高飾物,。
六層再往上,就要走樓梯了。如果是輪椅的話,有專用電梯直接上到八層。
這是天守閣的最高層,八層,外面四周都是觀景臺。
其中一側的觀景平臺,人稍微多些。平臺上有圖片說明,提示能看到的主要建築都是什麼。
從天守上看到的大阪市區以及下面的護城河。
這座大圓頂建築是大阪音樂廳,建於1983年,原址是19世紀的日軍的炮兵工廠。為了不影響周邊景觀,音樂廳採取的是下沉的方式,只有在高處才能看到巨大的屋頂。
這是本丸的城牆與內堀,稍後要從這裡下去看豐臣秀賴自殺地。
原日本帝國陸軍第四師團司令部
時間膠囊
現在的大阪城公園內還有很多空地,其實過去都是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建築的,可能要有上千人在這個城內居住。只是由於不斷的戰亂(包括二戰),建築大多被毀而未再建。
其中的一個建築,搞不清是什麼用途了,估計也是後建的。
連線內外城的一座橋。
護城河上還有遊船可以乘坐。
天守閣上看到的大阪市區
從天守閣下來,就繞到本丸和天守閣的西北側,去找這個秀賴和澱殿自殺地,這裡很少有遊客來看,即使從跟前經過也很少有人過來看一眼。
1615年的大阪夏之陣,德川家康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大阪城被攻破,6月4日(舊曆五月八日),22歲的豐臣秀賴和他的生母澱殿(茶茶),躲在一個穀倉內,最終因為絕望而自盡,一起自殺的還有幾十名追隨者。後人推測就是在這一帶,所以建了一個紀念碑,但也有人分析不是在這裡,其實也不重要了。
豐臣秀賴的正室,是德川家康的孫女德川千姬(與秀賴還是表兄妹),千姬的父親是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也就是重建德川版大阪城的那位。千姬曾向祖父求情,繞過他的丈夫和婆婆,但斬草除根已決的德川家康並沒有同意。
秀賴和澱殿自殺後,德川家康將豐臣秀吉的所有男性後裔都殺掉了,所以現在日本已經沒有豐臣家的後人了。
豐臣秀吉的原配正室寧寧(高臺院、北政所),因為秀吉死後就已出家,且與德川家康關係還不錯,一直活到了1624年,享年75歲,在當時算是高壽了。
豐臣家族雖然被滅族,但豐臣秀吉親姐姐的外孫女豐臣完子則活了下來,豐臣完子的父親豐臣秀勝是豐臣秀吉的親外甥(被收為養子),病死在北韓戰場前線。完子的母親還有點織田家血統(織田信長的外甥女),豐臣完子後來嫁給了貴族九條幸家。九條家族的後人九條節子後來嫁給大正天皇,成為了昭和天皇的生母,也就是說昭和以後的日本天皇也都有豐臣家、織田家和德川家的血統了。
這些大石塊,不知是古時建城時還是近代修城時留下的。
本丸城牆上看內堀。
夕陽下的大阪城天守閣,金色的Sunny照在金色的彩繪上更加漂亮。
天守閣觀景臺上的遊客在等待著日落。
準備離開前,來到這個小水池前,很多遊客喜歡在這裡拍個合影,09年來時對這裡印象很深。
出了櫻門,正對著的是豐國神社。豐臣秀吉死後,被賜大明神封號,紀念豐臣秀吉的神社就叫豐國神社,德川家康對豐臣氏滅族後,將所有豐國神社都毀掉了,直到明治時代才又恢復重建,日本各地有很多座豐國神社。
豐國神社前,聽到幾個中國遊客之間的對話,“什麼國神社?”,看來中國民不認識繁體字的人真不少啊,還好國字認識。不過繁體字的“豊”是個多音字,還念“禮”。
豐臣秀吉像,上次來時也有,但好像位置變了,基座也是新換的。
關於豐臣秀吉的生平也是褒貶不一,但從貧民到太閣的奮鬥歷程,肯定會為無數草根所崇拜,這也是人們都喜歡來此祭拜的原因。
大阪城,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