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孩子》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黃金檔的播出,讓很多人又一次了解內蒙古烏蘭察布大草原上的故事。
就如《白晝流星》發生在四子王旗,將詩人般的氣質和史詩結合起來會有一種獨有的壯麗的美,《國家孩子》發生在四子王旗的故事也是一件值得拿出來反覆琢磨的傳奇。
和《白晝流星》給觀眾的震撼一般,《國家孩子》中的烏蘭察布的美景是真的很打動人,不愧有“北京向西一步,大美烏蘭察布”的稱號。
而且劇中四個飾演主角童年時代的小演員演的也很好,每個人性格各異,有的滿身帶刺,有的察言觀色,演起來確實很難,但是四個孩子的演技卻讓很多觀眾豎起了大拇指。
但後來飾演他們成人以後的四個演員傅程鵬、徐洪浩、楊舒和王梓桐,也是演過很多作品的實力派,在小演員演技突出的前提下,拿出了自己真誠淳樸的演技,讓故事更加打動人心,讓人看到了實力演員的演技爆發。
其他的主演也都演技線上,尤其是熊睿玲飾演的烏蘭其其格,在她強勢外殼下,是對通嘎拉嘎這個養女的不變的愛和柔軟的內心。
既然是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烏蘭其其格這個角色也是有原型的,她就是前不久剛剛獲得國家榮譽勳章的都貴瑪老人。
《國家孩子》的起源,是編劇柳樺在內幕古採風,看到了一個江南長相但非常地道的牧民,他覺得很好奇,就去了解了一下,大家都說那個牧民是“國家孩子”。
原來,這個“國家孩子”的稱號背後,是3000多名來自南方的孤兒被內蒙古母親撫養長大的動人故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國連續三年遭受自然災害,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陷入了困難,隨著送到上海保育院的孩子越來越多,上海面臨著巨大的救助壓力,許多孤兒因為營養不良患病、夭亡。周恩來總理和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夫主席達成共識,決定把這些孩子送到草原。
烏蘭夫說,牧民很喜歡孩子,不管誰家的孩子都喜歡,保證“接一個,壯一個”。那些被送到內蒙古大草原的南方孤兒,被稱為“國家的孩子”。
而都貴瑪老人,當時年僅19歲,在經過培訓過程後,成為這些孩子的保育員和“媽媽”。還是一個孩子的她,不眠不休的撫養了28個孩子,每天要照顧他們生活起居、吃飯睡覺、說話認字。
這樣一天天下去,都貴瑪老人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
但是為了孩子們的笑臉,她付出的無怨無悔。孩子一個個被當地牧民收養後,都貴瑪才離開了保育院。送走孩子後,都貴瑪也一直記掛著孩子的狀況。
再後來,文化基礎並不好的都貴瑪自學蒙醫蒙藥和婦產科,成了一個婦產科大夫。十幾年來,她挽救了40多位年輕母親的生命,也成了當地婦女心中的“好大夫”。
在草原上,草原額吉都貴瑪的故事被大家廣泛傳頌,劇組特地選擇了《國家孩子》都貴瑪的家鄉四子王旗取景,把都貴瑪老人和她的孩子的故事,都寫在了這部劇裡。
徐世鐸的扮演者劉小鋒,也是《國家孩子》的出品人和製片人,表示自己看了劇本之後就被打動了。“我想給當下的年輕人看一看,父輩們是怎麼成長的,一個國家是一個大家,只要我們56個民族的大家庭團結在一起,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這是我要表達的現實意義。”
剛剛喜得“白玉蘭”最受媒體關注獎的編劇柳樺和導演巴特爾都對這個劇本付出了很多心血,劉小鋒也想把這個偉大的故事讓更多人傳頌下去。他請來了創作出《向天再借五百年》等多個經典作品的金牌作曲人張巨集光和作詞人樊孝斌,為《國家孩子》寫了一首《永生不忘》的主題曲,由旦增尼瑪演唱。
同時,劉小鋒也集結了自己身邊的優秀演員——傅程鵬、徐洪浩是他的師哥和同學,楊舒和王梓桐、熊睿玲都是他合作過的演員,飾演滿都拉老師的趙思源,其主演電影《野菊花》上週榮獲荷蘭新視野(NVIFF)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女演員、最佳亞洲導演提名、最佳亞洲故事片三項大獎,就連客串孤兒們養父的演員王宇,也曾獲得亞洲短片獎的影帝。
電視劇一經播出,很多年輕的觀眾也都紛紛被劇中的風光、主題歌和草原的故事打動。收視率一直高居第一。
也有人開玩笑說,劉小鋒“央視收視率吉祥物”的名號不倒。
劉小鋒是國家一級演員,不少電視劇都在央視播出。因為有軍人情結,這幾年劉小鋒拍了《炮神》《重慶諜戰》《二十四道拐》《盤尼西林1944》等一系列諜戰劇,也被稱為諜戰劇一哥。上戲畢業的他,和廖凡、任泉、李冰冰也是同學。
除了演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比如說《春光燦爛豬八戒》、《寶蓮燈》、《白蛇傳》之外,近年來在央視播出的作品基本上都能獲得當年央視電視劇收視率第一,所以大家也對《國家孩子》的收視率成績給予了期待。
不過這次劉小鋒作為出品人、製片人之外,在劇中飾演的烏蘭其其格的追求者之一,徐世鐸,也是個很有意思的角色。後續,他和烏蘭其其格,朝魯這些角色還會發生引人深思的故事。
除了對劇品質和故事、情感的把控,《國家孩子》背地裡的付出也不少。因為劉小鋒是多年紮根劇組的演員,他對自己的戲也有個樸素的願望:希望劇組不管什麼職位的工作人員都能有地方坐著吃飯,不用再蹲在路邊。
這句話看上去好像挺容易,但是需要犧牲很大的預算和時間、很多劇組拍攝起來條件艱苦、時間緊,大家也習慣了匆匆吃一口飯趕緊開工了。之前只有成龍大哥和於榮光導演等幾個也是從苦到甜經歷過的“前輩”,會特別注意自己劇組的細節,想讓兄弟姐妹們儘量別和自己當年一樣吃苦。
劉小鋒也是抱著希望大家能夠儘可能舒服的完成劇組的工作這麼個簡單的想法,搭建了《國家孩子》的團隊。為此,劉小鋒多準備了很多帳篷、桌椅板凳,還多出一大筆場工師傅的開支。
加上草原環境比較特殊,劉小鋒還特地準備了幾輛房車,供劇組所有的女演員、女性工作人員上廁所、換衣服。
另外,《國家孩子》的很多景都是實打實的搭建起來,拍攝結束後,成了景區的一部分,用於當地的旅遊發展,在草原上拍攝的過程中,劇組也明確規定不能亂扔菸頭,在拍攝後不能留下一丁點垃圾。
既然講的是草原的故事,就要尊重草原。
同時,對於劉小鋒來說,沒有導演巴特爾、編劇柳樺,以及作曲人張巨集光和作詞人樊孝斌等各位主創,《國家孩子》的故事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對於這些“幕後英雄”,劉小鋒也更多的讓他們走到了臺前,參加了釋出會和專訪、節目錄制等等,希望更多觀眾和媒體能夠知道這些主創背後的辛勞。
劉小鋒作為一個成熟的演員,膾炙人口的作品數不勝數,在《攀登者》中,他飾演的隊長徐浩天也感動了不少人。
很多製片人和導演,比如同樣是在四子王旗拍攝的《白晝流星》的製片人陳紅,包括徐崢、陳思誠、黃渤等等都是演員出身,觀眾不難會問,為什麼不繼續做演員拍好作品,而是要身兼數職,轉戰幕後呢?
在《國家孩子》裡,3000多名孩子的故事被濃縮成人生,他們在草原長大、紮根、反哺草原,成了這塊土地的建設者。
就像都貴瑪老人養育的孩子一樣,他們沒有血緣,卻將感情化作血濃於水的紐帶,一直傳承著精神和力量。
我們都應該去大草原的湖邊走一走,聽一聽關於草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