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乾燥的沙漠。在過去的一億五千萬年裡,它持續保持著半乾旱的環境,沙漠的核心部分在過去的一千五百萬年裡極度乾旱。

大自然用其自己的方式讓這個地方保持著長久的乾旱。其獨特的氣候和該地區的地質條件,例如從南極洲向北流動的秘魯寒流【1】,以及東部安第斯山脈和西部智利沿海山脈的雙重雨影效應【2】。

這個被成為地球上的火星的沙漠,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只有少數的動物和沙漠植物在這裡繁衍生息。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欣賞阿塔卡馬沙漠中的明月光和硃砂痣。

生長在巖壁上的乳突屬雪頭丸(Mammillaria chionocephala),扁圓的株型,完美的雪頂,香豔,好看。

頂部開花,身體全部埋在土中的極光球屬 高達 (Eriosyce recondita var. vexata) 它生長在智利的安託法加斯塔(Antofagasta)地區的極光球屬仙人球,它在乾旱時會微縮縮並隱藏在地下,耐心地等待阿塔卡馬沙漠沿岸的雨水。這麼小的球體就能開出這麼大的花,是不是很神奇?

狼頭玉 Eriosyce odieri malleolata ,就如沙石鑲嵌在土壤之中,和周圍融為一體

生長在岩石上的銀冠魚群(Lophophora fricii)。乾旱地區的土壤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岩石暴露在環境中時很容易被侵蝕。隱生代【3】原核生物,如藍藻【4】,有助於提高土壤的穩定性,它們所在的地方就能夠形成土壤,為生命提供基石。它們是沙漠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藍藻具有絲狀生長形式,將土壤顆粒結合在一起,有助於防止土壤侵蝕。

從圖中可以看到生長在幾乎垂直於峽谷壁上的藍藻為銀冠玉提供了生存的基礎。(稍微感慨一下,看看原生環境,才能體會到,它們是多麼的頑強。正因為它們的存在,才讓無情的沙漠多了一抹亮色)

原產地環境中生長在巖壁中的黑士冠(Copiapoa dealbata),名副其實的食石者

金琥屬 太平丸(Echinocactus horizonthalonius) 緊湊飽滿的株形配上粗放、狂野短豪刺,真心的好看

一個正在土遁的黑牡丹(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在沙漠中它是隱身高手,不認真看很難看到它的存在。通常它在地面上很少會露出莖部,它們大多生長在淤泥含量較高的地方,在哪裡,黏土的佔比很少,它們從石英石和長石中獲取所需的礦物質。它們進化出一個大的主根,用來儲存水分和養分,以在乾旱中生存

極光丸(Eriosyce aurata) 生長在智利的中部,躲在灌木叢中它們,用它那豔麗的刺來展現不一樣的球之美。

孤龍丸 Copiapoa cinerea var. columna-alba ,漂亮的小黃毛,外加雪白的戰甲,它才是沙漠中的白月光,高雅,唯美

生長在岩石下面的薔薇丸(Turbinicarpus valdezianus)是具有梳狀刺的嬌麗球屬品種,這個術語來源於拉丁語“pecten”,意思是“梳子”。這些刺不是用來抵禦食草動物的,而是類似於小的反射過濾罩,用來抵禦強烈的紫外線(圖二可以看到刺的特寫)。這是仙人球的一種偽裝策略,它不是用刺來防禦,而是用它來偽裝。它生長在岩石下,用它的刺來模仿岩石的一部分,而不被食草動物發現。這種“模仿偽裝”策略被許多動植物使用,被稱為“防禦性偽裝”。(它旁邊的小球根植物更漂亮,但是我不知道它是啥品種,若有高手知道,還望留言指教。謝謝)

附錄

【1】秘魯寒流(Peru Current)又稱洪堡德寒流,是一支補償流,是寒流中極為強大的一支。是一個低鹽度的洋流,沿南美洲西岸從智利南端伸延至秘魯北部,由南極方向向赤道方向流動,在北端可向西伸延至離南美洲海岸1,000千米,其影響甚至可達科隆群島。著名的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與秘魯寒流存在密切聯絡。秘魯寒流是導致智利北部、秘魯沿海地區和厄瓜多南部乾旱的重要原因:向岸風被寒流冷卻,不能造成降水。該洋流明顯降低了東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使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有企鵝生存。

【2】雨影效應(rain shadow effect)是伴隨地形降水產生的現象,用以解釋地形抬升降水在迎風坡和背風坡的顯著差異。具體地,當山地迎風坡發生地形抬升降水時,其背風坡可表現出晴好天氣,形成“雨影(rain shadow)” 。在氣候尺度上,雨影效應可以部分解釋山地背風坡的乾燥氣候,與迎風坡形成反差。例子包括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面的內陸沙漠、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馬沙漠等。

【3】隱生代是一個非正式地用來指地球和月球地質演化的最早一個時期。它是冥古宙的最早一代,並一般被承認開始於近45億6717萬年前,地球和月球形成時。不存在模型來描述月球上從隱生代至接下來的盆地群代之間是如何過渡的(另見前酒神代),但有時會以41億5千萬年前做為其中一個或兩個星體此一時期的結束。隱生代包括太古代和遠古代。

【4】藍藻又名藍綠藻(blue—green algae),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藍細菌廣泛分佈於自然界,包括各種水體、土壤中和部分生物體內外,甚至在岩石表面和其他惡劣環境(高溫、低溫、鹽湖、荒漠和冰原等)中都可找到它們的蹤跡,有“先鋒生物”之美稱。它們在岩石風化、土壤形成以及水體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7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越南行記9:美女與歌舞,十八怪之“旗袍開叉到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