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已經厭倦了城市裡的喧囂,渴望尋找一片清淨之地?你是否已經厭倦了繁華中的車水馬龍,想要需找心中的那一片?你是不是在尋找一個地方,那裡有藍天白雲,白牆青瓦,參天古樹,在那裡,它可以把你的夢留下,讓你的人生就此變得多彩與溫柔。
忽然間,有那麼一天,你來到了這樣一個地方,那裡沒有鋼筋水泥堆成的高樓,沒有人潮擁擠的街道,沒有生活在城市裡的鳥兒的絕望,沒有灰色的天空和刺鼻的汙水······
在這裡只有連綿不斷的山峰,美的沒有一點瑕疵的藍天,大朵大朵的白雲,碧綠的湖水,而它只是依偎在大山深處的一個村落,靜靜的以她的美在歲月的長河裡穿梭著······
沙溪古鎮
沙溪古鎮才是一個真正的古鎮,古色古香,現在仍然保持著最原始的建築特色。古寺廟,古戲臺,古商鋪,馬店,古老的紅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樹、古巷道、古寨門。
沙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這裡曾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古鎮,曾經也繁華一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由於還沒有被過度開發,這裡的景色與古鎮中的居民都保留著那份原始質樸的美。
這裡是一個安靜的古鎮,平時的遊客不多,生活在這裡你可以享受美好祥和的一天,坐在小鎮中央的石凳上晒太陽,日子過得舒服又愜意。
千年集市寺登街
茶馬古道經、,北連、,東南亞,古道過雲南、、等地,在這幾處名鎮之間,有著一個古集市―寺登街,這裡被稱為“茶馬古道上惟一倖存的古集市”。
在寺登街,有一條黑惠江漫漫地向南流去,河上是玉津橋,七八米寬,橋上蹄印仍在,這是過沙溪前往西藏的必經之橋。橋頭有碑刻,班駁的文字記錄下了那些築橋護橋的歷史。
走過玉津橋,沿著古道行走約100米,一個用土坯做成的寨門就出現在眼前,進了此門就是集市,寨門用土坯砌成,雖顯得有點寒酸、土氣,但卻向世人展示了茶馬古道集市的城門樣子―僅容兩匹馬同時通過的土坯牆門。
在白族話中,寺登街意思是“寺院所在地方的街”,這個寺院,就是歷史悠久的興教寺,走進這裡你會被明代精美的彩繪壁畫深深的吸引,也會沉浸在古寺的悠遠與寧靜中。
在這裡很多店主都說,來寺登街開店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過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
在寺登街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咖啡吧晚上10點打烊,客棧也要求客人晚上10點前必須回店,走進寺登街總讓人感覺到特別的安靜,這裡有遠離城市的喧囂,也為寺登街增添了不少原始的鄉土氣息。
狹長的巷道的盡頭,是寺登的經貿中心―。它呈長方形,完全用紅砂石鋪就,平整淨潔,現在,紅砂石被踩踏得光滑滴溜,其間馬幫專行的石板上蹄痕斑斑,深刻地留下了昔時商業運輸繁榮痕跡。
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個街市,熱鬧非凡,各地來的馬幫在前一天下午就陸陸續續通過巷道來到古街投店住宿,如果有機會還能一睹茶馬古道的輝煌情景。
由於古時馬幫來此通商,四方街的建築大多呈前鋪後馬院格局,房子的前面的商鋪,後面是供馬幫休息的大院。
古戲臺是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築,它位於四方街東面建築群中央臨街位置,建築結構精巧,出角十二角,翼然若飛,與興教寺遙相輝映。
每逢民族節日,全鎮白族兒女各自身著節日盛裝,彈著龍頭三絃,齊聚四方街,在戲臺上載歌載舞,四方街上人頭湧動,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在沙溪一直流傳著一個這樣的規矩,沒有到四方街古戲臺上表演過,不能稱是沙溪人,可見古戲臺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每一個沙溪人都以能夠登上古戲臺表演為榮,這樣的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藝人、歌手、舞者,使沙溪人才輩出,成為外人眼裡的“歌舞之鄉”。
漫步古街上,登上古戲臺,聽一聽沙溪洞經古樂,體會古老民族的音樂韻味,看一次白族傳統的霸王鞭,跳一曲白族傳統的肖拉者舞,聽沙溪姑娘唱一曲白族調,這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啊。
沙溪白族是“歌舞的民族”,一句在馬幫裡流傳的“惠水美,沙溪妹子更美“就道出了馬幫心中的沙溪。
興教寺文化
興教寺建於明永樂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目前儲存規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
大雄寶殿四周殿壁內外遺存的16副壁畫,極具地方文化特色。這些明代壁畫均出自劍川白族畫師之手,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雲南最早的佛教密宗壁畫。
興教寺建築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建築風格美觀大方,技藝精湛,建築風格典雅古樸,有極強的白族色彩。
在古寺中有一棵極壯的桂花樹,每當桂花盛開,古寺中就瀰漫著桂花的香氣,在樹下小坐,說不出的舒心與享受。
興教寺樑柱銜接手法精巧複雜,12根立柱微微傾斜,中間用兩架過樑,大殿有如此巨大開闊的空間,而中間沒有一根柱子,建築抗震力極強,不禁感嘆古時工匠們的聰明才智以及精湛的工藝。
太子會
農曆二月初八太子會是寺登街氣氛最濃郁的民間宗教盛會,舉辦的日子就是傳說中釋迦牟尼的出家日。活動內容主要是太子騎馬繞沙溪、釋迦佛像遊四門,到時候男女老幼披紅掛綠,寺登街上人聲鼎沸,舞樂連天,燈火綿延,通宵達旦。
寶石山歌會
農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日的石寶山歌會久盛不衰,來自各地的青年男女衣著節日盛裝,在石寶山彈三絃、唱情歌,盡情歡樂。如果可以體會一次這種盛會,感受一次這種民族風情,該是怎樣的意見幸事啊。
火把節
白族古有崇拜火的習俗,火把節白語稱“富物”,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的火把節,每到這一天,在本村壩中豎一高大的火把,平年扎12臺,閏年扎13臺,頂端扎一面旗幟,上面寫“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字樣,下懸花紅、梨子、銅錢等物,用來象徵美好的意義以及大家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
輕輕的踩著古舊的石板,漫步於狹窄的小巷,感受這種淳樸與悠閒,會不會被這座小鎮的恬靜時光深深的迷住,沙溪古鎮,一個你不去,它就不會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