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門隅
門隅,字面意思為低窪的谷地。門隅地區劃分為南北兩部,北部為地處娘江曲河谷的西藏錯那縣勒布辦事處所轄的四個門巴族自治鄉(自北向南為基巴、貢日、瑪麻、勒)和現在印度控制下的達旺地區;南部為印度控制下的申隔宗、德讓宗和打隴宗。
早在松贊干布時期,其便南下合併門隅地區。公元823年立於拉薩大召寺前的唐蕃會盟碑記載了吐蕃“開疆拓土”、“強盛莫比”的史實,其中就有“南若門巴”之語。據成書於1363年的西藏史書《紅史》所載,松贊干布“將南面的珞[隅]、門[隅],西面的象雄、北面的突厥、東面草地居民和森林居民收歸治下”。 成書於1564年的藏文典籍《賢者喜宴》在記述松贊干布時期的歷史時也說:“東方之咱米興米,南方之‘珞’與‘門’,西方之香雄及突厥,北方之霍爾及回紇等均被收為屬民。”吐蕃王朝解體後,門隅處在嘎隆旺布王統治。
11至12世紀,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傳入門隅並建立達旺寺。13世紀門隅隨西藏納入中央王朝版圖。據《西藏王臣記》記載:闊端的大將多達入藏,“東起工布以上,西至尼婆羅和南門區域以內,所有堅寨,皆被削平,定立森嚴法律,強制藏民皆尊王命,不得違反。”1642年,和碩特蒙古首領固始可汗率軍南征不丹,門巴歸順和碩特蒙古。到了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對門隅的管轄更是頻繁,不勝列舉。
17世紀中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西藏掌權後,很快便在門隅地區建立了一整套行政管理體系,並使之同拉薩政府保持著密切的關係。門巴族活佛梅惹受五世達賴指派來門隅弘揚黃教,並任門隅首領。此後達旺寺被改宗為黃教寺院,併成為拉薩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的屬寺。1656年,西藏地方政府劃分門隅為三十二個“錯”(其中有六個被稱為“定”,相當於鄉級政權),並在居民中攤派賦稅和差役。此外,還在達旺設立由達旺寺的堪布(住持)和一個上層喇嘛以及拉薩政府任命的兩名拉業(管事)共同組成的四人行政委員會——“達旺細哲”,負責管理門隅的政教事務。隨著黃教對門隅地區影響和統治的加強,該地區同拉薩政府的關係也日益密切。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即出生在南門隅的宇鬆地方。
1853年,門隅北面的錯那宗的宗本取得了管理門隅的實權,並在達旺細哲的基礎上加上錯那宗僧俗兩宗本,組建了一個非常設的六人行政會議,藏語稱“達旺住哲”,負責處理有關法律、政教和邊境的重大事務,其中錯那宗宗本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達旺以南的邊遠地區,西藏政府設有申隔宗、德讓宗和打隴宗,由達旺寺委派宗本。這三個宗的宗本與達旺住哲共同組成一個九人委員會——“勒有谷哲”,負責處理與三宗有關的事務。至此,門隅形成了以達旺為中心的行政體系。
此外,英國也有諸多資料表明,直至西姆拉會議召開的前一年,英國仍十分清楚達旺地區的中印傳統習慣線是沿喜馬拉雅山南麓而行的,門隅地區屬中國西藏地方所有。
2.珞隅
珞隅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卡門河、西巴霞曲、雅魯藏布江、丹巴江流域,諸河流貫穿於崇山峻嶺間,山高谷深。珞渝主要居民是珞巴族。
頌讚幹部統一西藏,珞隅和門隅一樣,被納入吐蕃王朝管轄範圍。之後西藏地方政府不斷加強對珞渝的控制。11至12世紀,在珞隅北部已開始流行藏族人朝拜雜日神山的活動;從17世紀開始,西藏地方政府每十二年(藏曆猴年)便組織一次大規模的轉神山活動,藏語叫“雜日戎哥”。在此期間,西藏地方政府要向珞巴族人發放大量的物資,以便藏地方政府在該地行使權力和增進藏、珞兩族感情。1680年,五世達賴在發給梅惹活佛的封文中也提到:“自火猴年(1656年)以來,……珞隅人等亦入我治下。” 18世紀,隨著藏傳佛教的發展,上珞隅雅魯藏布江河谷的墨脫一帶也已成為著名的西藏佛教聖地。墨脫地區時稱“白馬崗”,藏語意為“隱藏著的蓮花”,藏經中有“佛之淨土白馬崗,聖地之中最殊勝”之說。1881年,西藏波密土王在此設立地東宗(由於地東地方缺水,宗政府約在1919年遷到了墨脫,此後人們逐漸改稱地東宗為墨脫宗。)進行管轄。20世紀初,波密土王又在更南邊的仰桑河岸建立嘎朗央宗管轄珞渝。
關於珞隅同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英國方面的材料有明確的記載。1862年11月5日,英國同雅魯藏布江下游河谷的一支珞巴人(英國稱之為“民榮·阿波爾”人)簽訂了一份協議,其中提到:“民榮·阿波爾人承認延伸到山麓的英國領土邊界”。這說明在珞隅地區,英屬印度的邊界也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3.察隅
察隅分為上下兩部分。清政府18世紀初開始管轄察隅。察隅河上游地區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時隸屬於察木多(昌都)呼圖克圖,到雍正年間川藏劃界時被賞給達賴喇嘛做香火地,設桑昂曲宗,管五個軍事轄區。1885年,英屬印度政府出版的一份報告也曾提到:“喇嘛谷地或雜隅是拉薩的一個轄區”。1910年,這一地區北部改為科麥縣,南部為雜隅縣(1913年改設察隅縣)。在清末新政時期,清政府還在下察隅的僜人居住區委派官員進行統治和派軍隊駐守,並向當地的僜人頒發執照和村長委任證書。1910年,清朝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部後營管帶程鳳翔,曾於七、八月間派人越過知拉山口來到杜萊曲流域,在山口以南半日路程的加寨附近刻石為記。此地正好處在中國政府現在所主張的中印傳統邊界線上。
藏南的門隅、珞隅、察隅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中國必將收復藏南被印度的領土。這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標誌之一。
中國完全收復藏南的時間 (多選)
0人
0%
2020年代
0人
0%
2030年代
0人
0%
2040年代
0人
0%
更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