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提到阿斯塔納這個名字,你會想到什麼?

來源:Azamat Kinzhitayev-Unsplash

對於世界地理或者中國鄰國有比較多了解的朋友,可能會想到哈薩克(Kazakhstan)。哪怕你開啟地圖,以“阿斯塔納”為關鍵詞搜尋,地圖也會將你指向哈薩克境內。

來源:谷歌地圖

哈薩克的首都努爾-蘇丹(Nur-Sultan),原名阿斯塔納(Астана),是這個國家第二大城市,伊希姆河穿城而過,生態環境良好,是哈薩克工農業的主要生產基地、全國鐵路交通樞紐。雖然早已改名,但很多人標註的還是阿斯塔納,就像是很多人在胡志明市也說是在西貢一樣。

來源:Ondrej Bocek-Unsplash

然而,這裡要說的阿斯塔納,並非哈薩克的阿斯塔納,而是中國新疆的阿斯塔納古墓群。它位於吐魯番市市東南40公里左右。由於吐魯番年降水量少、蒸發量高,這裡曾出土過許多儲存較為完整的文物和乾屍,被譽為“地下博物館”。

所謂“阿斯塔納”,在維吾爾語中是“首府”的意思,據陳為晉唐時期各族居民的公共墓地,映證了絲綢之路重鎮多民族融合的狀況,但根據之後在吐魯番博物館和自治區博物館內對阿斯塔納出土文物的觀察,這裡埋葬的居民在當時應該算較為富足,可能相當於現在城市的中產階級。

阿斯塔納墓葬多為斜坡墓道洞室墓,一座完整墓葬平面大致呈“幹”字形,下階梯進入木門往裡,設有兩個較小的耳室,之後才是主墓室,這樣的構造也為墓葬內部隔離出一個乾燥的儲存環境。

根據景區介紹資料稱,此處出土的文書最早為西晉秦始九年(公元273),最晚到唐大曆十三年(公園778)前後五百年之久,這些文書有契約、籍帳、官府文書、私人信件等,大自典章制度、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活動,小到純屬個人生活瑣事,為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一走進阿斯塔納墓葬群景區,就能看到一座上身相擁、蛇尾相交的人首蛇身塑像,它的原型為1965年在40號墓出土的唐代彩繪伏羲女媧絹畫,現藏於烏魯木齊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內。

雖然發掘墓葬文物數量眾多,但對外開放的墓葬並不多,我們參觀時僅有72TAM216、72TAM215、72TAM210三座而已,均為唐代斜坡墓道洞室墓。

72TAM216墓葬曾出土文物《唐天寶元年(742)殘辯辭》《唐玄宗某年殘籍帳》文書等,主墓室後壁繪製有欹器、金人、石人等內容的六曲屏風壁畫,極具現實生活感,據悉為中國先秦兩漢以來產生和流傳的“列聖鑑誡”的儒家觀念故事。墓內夫妻合葬的屍體已朽,故而未見。

72TAM215墓葬全長31.98米,深5.26米,曾出土《唐馮盛等伕役名籍》《唐殘書牘》文書等,主墓室後壁的壁畫為中原風格的六曲屏風山水花鳥畫,具體內容為鴨、野雞、鴛鴦、野鴨等鳥禽,蘭花、百合等花卉,山巒、流雲、飛燕的遠景,運用色彩紅、黃、藍、綠為唐代常見的鮮豔用色,總長約3.75米,高約1.45米。墓葬內部夫妻合葬的屍體同樣已朽。

72TAM210墓葬全長20.05米,深5.55米,曾出土木碗、木罐、木梳、銅鏡柄、泥塑水井及轆轤模型、泥俑、草俑、葫蘆片、麻布等,還有《唐太夫人隨葬衣物疏》《唐貞觀二十三年(649)安西都護府戶曹關維車腳價練事》《唐顯慶三年(658)具注歷》等文書。與前兩個墓葬不同,這一墓葬內部屍體儲存非常完好。

由於參觀範圍受限且不能在墓室內拍攝,很多物品也早就挪到別處的博物館裡,我們在15:20離開了阿斯塔納古墓群遺址,前往久負盛名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途中,經過了勝金口石窟,此地也曾出土過陶器、木器,紙質漢、回鶻文及吐蕃文文書,壁畫內容豐富,既有佛教、摩尼教等多宗教特徵,又融入了不少當地元素,但由於不對外開放,只是在路邊下車拍攝了石窟遠景及其所在的火焰山南麓木頭溝出山口一帶洪積臺地自然景觀。

【推進閱讀】

最新評論
  • 1 #

    astana古老維吾爾語,意為首都,大汗住的地方。吐魯番astana古城和古墓群很有名。

  • 2 #

    首府在維吾爾語講是 帕依塔克 Paitak , 沒有阿斯塔納這個叫法

  • 3 #

    astana在維吾爾語中是首都的意思

  • 4 #

    維族首都好像是叫 pidak 沒記錯的話

  • 5 #

    說的是不是吐魯番的吐峪溝?

  • 6 #

    astana 是京城,國都的意思,不是首府!古代沒有首府這個稱呼!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吃飽喝足,準備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