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我每年要去日本至少5次,每次去都有著不一樣的體會與感受。我喜歡坐在鴨川(かもがわ)邊上,帶上一杯泡好的烏龍茶,想想事情,放空和思考。

這次去日本,正值中國武漢新冠疫情爆發,應該是近幾年去日本,心情相對比較沉悶的一次。日本的疫情也在從個位數,逐步上升到兩位數,後來出現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現在已經到達到三位數。整個事件還是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先談談這次到日本,分別去了大阪、京都、名古屋,拜訪了朝日生命、OLYMPUS、名古屋城病院的朋友,從他們那裡收穫了很多。

朝日生命,1888年(明治21年)成立,前身是帝國生命保險會社,1947年帝國生命保險會社解散,成立朝日生命相互會社。2000年9月18日,與東京海上、日動火災,結成保險集團。

朝日生命在針對於特定人群也推出了特色里程碑的產品,比如2012年的針對於母子保障的產品,已存在疾病人群的醫療保險,2016年的痴呆症保險,關愛女性保險等;在科技與數字化方面,2013年推出了語音識別解決方案,使用者通過聲紋識別可以進行投保與理賠。2018年使用ICT開發產品和服務,通過生命研究所並與東京大學聯合研究,構建預測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的資料模型,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慢病。以此提供醫療保健型保險產品與健康促進計劃,降低與改善發病率。看來,這方面已經比我們起步要早。

奧林巴斯,1968年進入內窺鏡領域,在目前的內窺鏡方向屈指可數,消化內鏡,和一些外科產品,很多醫療機構都在採用奧林巴斯的技術和裝置,消化內鏡主要用在電子內鏡、超聲內鏡等,像我們比較熟悉的胃窺鏡,腸道窺鏡;外科類,主要聚焦在普通外科、泌尿科、婦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麻醉、重症監護等,像我們比較熟悉的膽道鏡,腹腔鏡,宮腔鏡,支氣管鏡等。

日本目前的一些小型診所(與中國的社群醫院相似)有的也在使用這些裝置為病人做初步診斷,對於複雜的疾病,可以通過映像系統直接傳到對接的醫院,方便後期治療。

名古屋城病院,是名古屋的一家綜合病院,坐落在名古屋城中心區,非常安靜,環境也很好。包括內科、神經科、迴圈器科,外科,小兒科等多種科室的診療,同時可以提供精密體檢服務。可以接受外國人的預約申請。

整體感受,日本的醫療裝置與醫療資源非常先進和充足的,整個的醫療體系是形成閉環的。從診斷到治療,是非常有層次感的。

另外,再說說與疫情相關的。

一、 關於資訊的傳遞與通報。

日本政府,媒體對於疫情的事件給予了客觀,及時的報道,很多電視臺都在滾動播放關於疫情的動態,分佈,分析預測,給國民的資訊都是最及時且透明的,所以看起來日本人並沒有恐慌和無措,有的人戴上了口罩,但是也能夠隨處看到沒有戴口罩的日本人。【日本是口罩的消費大國,日本人習慣戴口罩,一方面日本人對於花粉過敏,一方面日本的女性出門是必須要化妝的,有些不化妝或沒來得及化妝的人喜歡戴上口罩,以示對他人的尊重,還有一方面是對於有些感冒的人,怕傳染到他人,都會自覺的戴上口罩】

二、 關於防護物資供應。

日本很多藥局、藥妝店的口罩基本上都被中國人“洗劫”一空,請允許我用“洗劫”這兩個字。這次在大阪和名古屋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藥妝店工作人員新上了一箱口罩,還沒有碼好,就立刻被中國人圍起來,有的從貨架上拿,有的直接從箱裡拿,一度造成了混亂,還有甚者竟然大打出手,而且還在用中文對罵,惹來商家的保安人員來維持秩序。

導致再後來,日本也出現了斷貨的情況,以致所有的藥局和藥妝店對口罩,針對於外國人進行了限購,每人每天限購一包。

三、 關於防護手段與措施。

隨著疫情在日本的蔓延,日本整個社會都在進行防控,每個商鋪,商場,甚至包括衛生間,都設定了酒精免洗消毒劑,出入的地方都設定了含有酒精消毒的地墊,且每4個小時更換一次。公共設施服務人員均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在繁華區域還在不斷的進行廣播,提醒外國遊客的注意事項。可以說,每一個細節都做的非常到位。

包括還在海上隔離的鑽石公主號,也在進行一日多次消毒,每日的膳食也都有選單,盡力的在降低遊客的無力感和恐懼感。

四、 日本整個國家,從政要到普通民眾都在為中國提供支援和幫助。

自民黨每人每月捐出5000日幣,直至疫情結束;日本各個都道府縣也在積極為中國捐贈口罩、防護服等。

反觀我們自己,在疫情形勢嚴峻的當下,還有一些人不配合抗“疫”工作,不戴口罩,更有甚者對志願者暴力相向,藏在汽車後備箱內躲避檢查等等。這次疫情在考驗我們這個民族的向心力、戰鬥力和團結一致的決心。只有團結一致、科學防控才能打贏這場阻擊戰。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曾遭多國拒絕的郵輪停靠西港,網友:柬埔寨讓我沒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