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堯王山,位於青州市城區西1.5公里的邵莊鎮境內,海拔334米,山並不高,但位置奇特:連綿九個山頭,形成一個“半島” 。因傳說堯王巡狩至此而得名。它南臨平頂山,東南與雲門山、駝山相望。西北遠眺是齊國故都臨淄。東面是堯王湖和廣固城遺址。著名的青州蜜桃、苗木基地就在此地。

▲龜背石

堯王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也是佛教、道教青睞的聖地。古往今來,山上山下留下許多帝王名臣、賢人雅士的足跡和美麗傳說。相傳在很多很多年以前,玉皇大帝扔下一粒種子,並派一對童男童女下凡管理。兩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澆水、施肥。到了第九個年頭的春天,這粒種子開始生根,發芽,長得枝繁葉茂,並長出了九朵挺拔秀麗的蓮花。從此他們相愛,生兒育女。結果觸怒天庭,玉帝派東海龍王前來捉拿。九頂蓮花山的東面就是東海龍王出入龍宮的海眼。一時間,龍王興風作浪,滔滔洪水淹沒良田千頃,使整個山東半島變成汪洋大海,民怨甚憤,九朵蓮花也因缺少管理而逐漸乾枯變成九座大山。後人把這座山叫九頂蓮花山,三月三和九月九是這裡的廟會。堯王為拯救黎民,大敗龍王,命神龜鎖住海眼,自此永不成災。久之,神龜化作巨石,現在堯王山頂稍下的龜背石清晰可見,栩栩如生。玉帝為表彰堯王鎮龍王之功,封賞堯王:你射一箭,箭射所到之處,永你為轄。說時遲,那時快,堯王左腳踏此山,右腳蹬南山,彎弓搭箭奮力直射,箭直至東海之濱方停。因堯王用力過大把這座山踏入地下一半(現僅海拔334米),自此九頂蓮花山更名為堯王山。南山差點被堯王蹬歪,故叫“歪頂子山” 。堯王山古代就有堯王祠,在山東麓,坐西朝東,面海而建。酈道元《水經注》中載:廣固城北三裡有堯王祠,堯帝巡狩,登此山,故曰堯山。

▲堯王山廟會

2002年,當地百姓擇其故址重修堯王廟,按原格局建正殿、配殿、禪房數間。正殿塑堯、舜、禹王像,配殿塑關羽像。內院立有重修堯王廟石碑一幢,修廟功德碑六幢。大門朝正東,匾額上書“堯王廟” 。門樓呈兩層,塑望海菩薩一尊。幾年前,有人發現了堯王山驚現天然山石形成‘福星’ 高照圖案,實際上在‘星’ 字左還有一‘壽’ 字,在倒‘福’ 字右則是一個天然山石組成的中國地圖(九州圖),地圖周圍以側柏圍繞,使得地圖的界限十分明顯。筆者試命名為堯王山“壽星福到九州天然山石圖”。

▲堯王山石刻

堯王山上至今有儲存完好的摩崖石刻佛教造象群。在東麓山腰海拔250米的懸崖峭壁上,5龕四十餘尊造像巳在那裡存在了千餘年。這些造像雖然規制較小,但雕刻精細,造型生動,神態安祥,自然體現了佛教包容大千世界的胸懷。摩崖造像群雖經千年風化,但從構圖分析均為原始,雕刻技法均為平直刀法。據《晉書》節錄《十六國春秋•南燕載記》和《高僧傳》知: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鮮卑人慕容德建南燕國。沙門僧為其出謀建都於廣固,因而深得慕容德賞識。慕容德給僧郎三縣賦稅讓其建寺傳教。堯王山摩崖造像群應為慕容德以廣固為國都後所鑿。因此,堯王山摩崖造像群為一千六百餘年前十六國時期所雕刻,為中國較早一處摩崖造像群。

▲堯王山一角

巖畫,即遠古時期刻畫在岩石上的圖畫,是先人遺留給我們的珍貴的歷史資料和藝術作品。世界上最著名的有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塔西里巖畫,歐洲西班牙北部的艾塔米拉巖畫等。中國古代地理著作《水經注》記載有多處巖畫,而堯王山岩畫便是其中之一。巖畫中有戰馬,有將士,還有齊全的武器裝備。從所述內容看,有戰國時期燕、代、魏、齊等國的兵器,肯定創作于田齊昌盛之時,而且是記念一次戰爭的勝利,或者是齊桓公九合諸侯稱霸中原的功勳,或者是馬陵之戰中孫臏大破龐涓的業績,或者是火牛陣大敗燕兵、田單復國的壯舉,體現了兩千年前壯闊的戰爭場景。

青州先人刻在堯王山的巖畫,開闢了石刻之先河,是研究青州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作為中國人,堅決不去越南,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