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調無比的神祕古城
“相山廟”是4000多年前的古村落,是殷商部落首領、商湯的十一世祖相土所建之城,名相城,簡稱“相”。這裡是相土向東擴張地盤時的據點、亦作為附都。因“相”城內建相山老爺廟,後簡稱“相山廟”。
該村內現存歷史遺址遺蹟20多處。有相山廟遺址,洪鹼河堤遺址,古相邑遺址、護城河堤遺址、古相城碑刻、沛國堂朱氏祠堂,沛國堂朱氏祖碑亭、古墓、漢墓群、古井、古樹、古碾盤等,現為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定點保護單位。
商王相土建立相城《史記》卷三中殷本紀第三“殷契,母曰簡狄,有娥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興於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卒,子昌若立。”
殷墟出土卜辭得知:商的始祖為契,契是黃帝的後裔,舜時為“司徒”,掌管教化。
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夏朝的國家形式是部落聯盟,商部落是其中之一,其首領在夏朝被封為商侯。
《荀子.成相》記載:“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迂於商。”昭明時的商族居住砥石(今河北泯水流域),原以放牧為主。昭明生相土,夏朝時為商侯。
傳說相土佐夏,任夏司馬,專管征伐之事。相土的三世孫冥,努力發展農業,治水身死。他與共工、禹,都是傳說中有名的治水人物。所以,後來受到了隆重的祭祀,並留下了"冥勤其官而水死"的傳說。其子為昌若。
相土是個聲名顯赫十分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治理下,由放牧改為農耕,馴養牛馬使役耕作、發明車輛用於運輸,充分發揮了商部落擁有大量牲畜的優勢,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商部落迅速崛起而強盛。於是相土決定向東部擴張,擴大地盤。他組織訓練了一支騎兵隊伍,良將精兵,策馬騎射,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弱小部落、村寨均被征服。
當相土到達蕭地一個聚落時,為鞏固新佔領的地盤,便安營紮寨,夯土築圍,建立城堡,作為據點,亦謂商之副都或陪都,因該城為商侯相土所建,故稱為“相城”。
相土以商丘為中心,把勢力伸張到黃河下游的廣大地區,又在泰山附近建立了"東都"。其後裔在追頌相土的功績時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詩經商頌長髮》),可見相土的活動已到達黃海一帶,並同"海外",四海之外發生了聯絡,截即斬殺。
商朝都城所在地商部落是原始社會末期較為古老的一個原始部落,屬於半遊牧民族。而殷墟發現的戰車,說明馬已經被馴服並用於戰爭,則在考古學角度充分證明了商族尤其是商早期是類似於半遊牧政權的。這從商人多次遷都『前八後五』,前後累計十三次也可見一斑。
按照史書記載,商湯滅夏之後,建都於『亳』地,在商朝的前200多年裡遷了五次都,分別是『囂』、『相』、『邢』,『庇』、『奄』,最終才在『殷』地立足,之後273年不再徙都。
《史記·貨殖列傳》:“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
相城先後為縣名,有縣城秦朝統一後,將全國36郡之一的“泗水郡”郡治設在這裡,成為相縣;至西漢時改為沛郡,郡治略向西移至青龍集,但仍成為相縣。相城與彭城之間,秦時隔著蕭縣,西漢時則隔著梧與扶陽兩縣。
《漢書地理志》:沛郡,縣二十七:相、龍亢、竹、谷陽、蕭。。。
《後漢書郡國志》:沛國:秦泗水郡,漢高帝改。二十一城(縣):相、蕭、沛、豐、酇、穀陽、譙、洨、蘄、銍、鄲、建平、臨睢、竹邑、公丘、龍亢、向、符離、虹、太丘、抒秋。
《魏志》:明帝景初二年,分沛國蕭、相、竹邑、符離。。
《晉書地理志》:沛國,漢置,統縣九:相、沛、豐、竹邑、符離、杼秋、洨、虹、蕭。
《宋書州郡志》:沛郡太守,秦泗水郡,漢高更名,舊屬豫州,江左改配(屬徐州刺史)。領縣三:蕭令、相令、沛令皆漢舊縣。
後漢《魏書地形志》:沛郡領相、沛、蕭。
《齊書州郡志》:沛郡、相、沛、蕭。南兗州南沛郡沛、蕭、相。
樑朝《魏書地形志》:楚州蕭衍置郡十二。沛郡: 蕭、相、已吾。
《隋書地理志》:彭城郡統縣十:彭城、蘄、谷陽、沛 、留 、蕭有相山、滕、蘭陵、符離、方與。
《唐書地理志》:河南道徐州彭城郡縣七:彭城上、蕭上、豐上、沛上 、留 、滕上、宿遷上、下邳上。
唐李吉甫所作《元和郡縣圖志》卷九“符離縣”條說:“故相城在縣西北九十里,蓋相土舊都也。靈璧故城在縣東北九十里。”
唐後,相作為縣名消失,獨留千年古城。從古地圖和古籍記載來看,相城在淮北的西北部, 離符離西北九十里,是相土舊都城(就是商朝的舊都城)。即使貴為郡治的舉足輕重之地,在歷經一次次洪水後,還是被泥沙淹沒,消失在歷史塵煙裡。
祖樓相山廟裡供奉的是商王相土?相山廟祭祀的是千百年來被稱為“相山老爺”並非商王相土,而是柳展雄,他的哥哥比較有名,就是最壞不亂的柳下惠(柳展禽)。唐朝的《元和姓纂》記載: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之字為展氏,至展禽食採於柳下,遂姓柳氏。魯滅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遂遷於河東,河東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孫也。(因此柳宗元又稱自己為柳河東)(盜跖)
相傳是當時賢臣柳下惠的弟弟,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因以展為姓。系戰國、春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跖”一作“跖”。在先秦古籍中被誣為“盜跖”和“桀跖”,司馬遷在《史記》也給予負面評價。
雖然社會評價不高,但是在豫東皖北一帶,相王廟比較多,永城東車集相山廟、濉溪臨渙鎮柳孜集相山廟,其中,淮北相山的相山廟最為古老和著名,規模最大,其中部分廟宇中存有碑文,基本上廟中碑文都提到了盜跖和柳展雄,而且說柳展雄就是相王。
民間英雄柳展雄(盜跖),深深影響蘇魯豫皖的這片神奇的土地民間傳說中的柳展雄是相山方圓百里百姓世世代代敬仰的英雄,相山廟是世代傳承下來的,這種傳說歷經數千年不衰,並留下古老的歷史烙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思想情結和群眾基礎。
據《莊子·盜跖篇》記載,孔子曾勸說柳下跖改邪歸正,孔子先去見柳下惠,要柳下惠勸說其弟弟,但柳下惠認為雖然是親兄弟,也無可奈何,因為柳下跖意志堅定,心如磐石,於是勸孔子不要去。但孔子堅持要去,便攜弟子顏回、子貢一同去見柳下跖,不成想反而被柳下跖引經據典駁斥得理屈詞窮,又大加譏刺嘲諷一番,孔子啞口無言,面如土灰,狼狽而歸。從這些古籍記載中,可以看出柳展雄並非一介粗人,他能把孔子說得大敗而歸,絕不是簡單人物,柳下跖很可能是文武雙全。
據淮北相山廟碑文記載,相山廟是西晉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沛國令郭卿為祭祀相山神而修建的,廟內塑像為相山神,但此神究竟是誰?是柳展雄,還是商王相土?史料沒有記載,不得而知。但從淮北地區諸多歷史傳說來看,祭祀相土和柳展雄皆有可能。
隋唐大運河邊的碼頭柳孜又稱柳江口、柳孜集、柳子,該村無柳氏家族居住,傳說是由柳展雄把守運河碼頭柳江口而得名。
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紀念館
從古代官方的角度來看,如果相山廟是官修,不可能是祭祀農民起義領袖的,更何況孔子曾有鎮壓並斬殺柳展雄(柳下跖)的記載。試想在尊孔崇儒的封建社會,怎麼可能在官修的寺廟裡祭祀柳下跖呢?因此柳展雄只是一位自古以來在民間世世代代祭祀的英雄,皖北豫東的百姓對這位農民起義領袖懷有極為深厚的歷史情結。
在皖北、豫東、魯南地區是農民起義的窩子,有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劉邦的斬白蛇起義、魯南水泊梁山(宋江)、捻軍起義。。。基本上都發生在蘇魯豫皖這個地方,且這個區域有很多相王廟,供奉著盜亦有道(替天行道)的柳展雄。詩人臧克家說,豐沛蕭碭自古多英雄,又是一個印證。而英雄的出現,多少和這種淳樸的民間崇拜,有某種只可意會的關係。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
2、清嘉慶《蕭縣誌》
3、《蕭縣文化博覽》鳳凰出版社
4、盛朝新:車集相山廟古碑考探
-
1 #
-
2 #
資料詳實,史料實證,大家看了會認識到淮北市關於4000年建城史的宣傳就是一個笑話。
古相城遺址到底在哪裡?文章中沒有具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