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其一,全境皆山,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資料顯示,博山區境內山嶺起伏,層巒疊嶂。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47個,500米以上的山峰81個。

其二,因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區名。

在博山,流傳著一個孝婦顏文姜的故事。相傳在周朝,鳳凰山下住著一戶郭姓人家,娶了個美貌兒媳顏文姜,婚後不久,丈夫去世,生性勤勞善良的顏文姜就擔起了侍奉年邁公婆、撫養小姑的重擔。

當時,此地水源奇缺,婆婆喜歡用清冽的泉水沏茶,顏文姜就天天翻山越嶺,往返三十多裡山路到石馬莊為婆婆挑來深山泉水。

泰山老母聞知此事,半信半疑,變成一個騎馬老者試探她的孝心,並深為文姜孝行感動,便將馬鞭贈給文姜,囑咐她將馬鞭掛在水甕裡,啥時用水稍微一提就有,但如提出水甕就會水湧成災,文姜感激不盡,將馬鞭拿回家照做,果然靈驗,而且水質更加甘洌,文姜十分高興,便小心翼翼用絹籠將水甕蓋好,準備隨時取用。

這一天,文姜聽從婆婆的話回孃家。文姜走後,小姑去水甕裡取水沏茶,見裡面有一條馬鞭,心裡十分生氣,順手猛地一提,只聽山崩地裂一聲巨響,平地冒出一股大水,頃刻間衝倒了房舍,幸而文姜尚未走遠,拼命跑回家用身體堵住了泉眼,才使狂湧的水流馴服,自此這靈異的泉便世代流淌,匯而成河。

後人根據這一傳說,將鳳凰山下這一泉源稱作 "靈泉 " ,並將河水命名為 " 孝婦河 " ,把在河泉附近興起的村落稱為 " 顏神 "。顏文姜則因這一美麗動人的傳說被人們奉為神明。

當地在此建了顏文姜祠,又名靈泉廟、順德夫人祠,俗稱大廟,位於博山區城郊西南境內鳳凰山南麓。它始建於北周(公元557年),更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宋熙寧八年(1075年)擴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至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顏文姜祠是僅存的3座唐代木質建築物之一。整個建築物規矩嚴謹,金玉交輝,華麗中透著古樸,優美中伴著剛健,充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築技巧。

靈泉--又名孝泉。聞名遐邇,被詠為"籠寒泉萬古聲",位於香亭和正殿之間,甕石為池,深三米,正方形,四周雕欄環抱,柱頭獅、獸、蓮等石雕頗精,舊時,泉水自正殿殿基下涵洞湧出,甘冽清冷,荇藻鬱茂,常年不竭,是孝婦河之源。

博山區共有八大景區200多個景點,景區面積達71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3%,集溪、泉、瀑、洞、林、石之勝,匯寺、廟、宮、觀、門、牆之優,人稱"北國山水畫廊"和"淄博的後花園"。

其中原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鳳凰山因山似鳳凰而得名。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春秋戰國兵家爭戰的要地。

宋代玉皇宮、明代紅門、泰山行宮、等文物古蹟掩映於密林之中。戰國齊長城貫穿於景區東西。景區內森林資源豐富,有木本植物120餘種,草本植物600餘種,是一座天然的綠色氧吧,有著“淄博市後花園”的美譽。

魯山地跨博山、沂源兩區縣,主峰海拔1108.3米,是魯中地區最高峰,又有“小泰山”之稱,魯山歷史悠久,曾經是中國元、明、清三朝的皇家養馬場,又是建國後第一批國營林場,有植物1300種,鳥類168種,獸類22種,昆蟲561種,被譽為“魯中動植物王國”。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這個用紅糖糯米粘合城牆的古村落,恐怕連它的名字都不會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