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什麼建築最讓人憶往追思,就應是古城牆了。
一座滄桑巨集偉的城牆,一段穿越千年的時光。西安正因古城牆的尚存,才有了“東方羅馬”的底氣;南京也因古城牆的高聳,才有了金陵建康的高貴。
或許你並不知道,蘇州也有城牆,不但有,還更早;不但早,還更獨特。
我在蘇州遊玩時,本未規劃城牆線路,卻在無意間邂逅到一段城牆,定住一看,上寫“相門”兩個大字。城牆霸氣又優雅的氣質吸引了我,便臨時起意,好好瀏覽一番。
蘇州城牆的源頭,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末期。雄才大略的伍子胥,指揮上萬築城大軍,構建起了中國最早的城牆之一。陸機在《吳趨行》中寫道:“吳趨自有始,請從閶門起;閶門何峨峨,飛閣跨通波”。
當時的城牆由泥土夯築,一層土加一層土的夯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加強對各國統治,拆除各郡縣城牆,銷燬民間兵器,蘇州城牆就這樣消失了。因此現在對城牆挖掘,最早也只能追溯到漢代。
公元922年,蘇州城牆迎來新生,土牆變成了磚牆,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並在外增加了“馬牆”,使得城牆一下霸氣許多。
之後的歲月裡,古城牆幾經消亡,幾經重建,它熬過了風雪地震,熬過了車馬戰火,熬過了時代摧殘,終於還是於1958,消失在了人為拆除中。
古城牆8大城門幾乎全被拆除掉,從此藍天下不再見古城牆綿延的天際線,護城河的水波里,也不再有城牆秀美的倒影。
蘇州城牆是獨特的,拜蘇州特有的水鄉佈局所賜,城牆並不是常見的方形,而是呈現出不規則的長方形。順著河道,每座城門都建有水陸兩座,據《蘇州市志》記載,八座城門為:“西閶、胥二門,南盤、蛇二門,東婁、匠二門,北齊、平二門”。
“北觀長城雄,南看盤門秀”
將粗狂的城牆與江南秀氣的護城河聯絡在一起,這在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堪稱城牆界的“異類”。陸門大氣,水門秀雅,因此蘇州古城牆在恢弘氣質之外,又新增了種玲瓏精緻的美。
明代的唐寅寫過一首詩《閶門即事》:“世間樂土是吳中,中有閶門更擅雄;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西東”。
唐伯虎是蘇州人,在他筆下,當時的城牆是無比繁華的,閶門更是其中佼佼者,聲色場所多得不下三千樓,百萬黃金像水一樣從西流到東。
更讓人驕傲的是,2500多年來,蘇州城牆未曾改變過位置,只是周長略有變化,基本維持在25公里左右。或許正因如此,才讓蘇州城屢次遭受毀滅之後,仍儲存著完好的文化和規模。
2011年,蘇州開始對城牆進行修繕,復建了部分城牆面貌,我面前的“相門”由此而來。 這裡古稱“匠門”,因各種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得名,城門旁邊便是浩浩蕩蕩的護城河。
城牆可免費登上參觀,站在城牆上,可眺望遠方的高樓。城牆很寬闊,曾經的角樓變成了茶館,很多當地人坐在桌椅上喝茶閒聊,見慣了大世面的蘇州人,永遠過得如此輕鬆寫意。
城牆內有一座博物館,分上下兩個展廳,通過史料和部分城牆考古成果,向遊客展示了古城牆舊有的榮耀。裡面遊客不多,紛紛沉浸在古城牆歷史中,博物館內還有各種精美手工藝品,讓我甚為喜愛。
轉一圈出來,我愈發覺得這應是蘇州最讓人惋惜的古蹟了,若想一覽城牆風采,現在只能看看這些“複製品”了。倘若城牆還在,那這座“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想必更加嫵媚動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