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自然地理的多樣變化,促使天水南北各地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圍和格局。作為秦州區西南最為古老的一個村落,士子村曾經是秦人祖先耕作生活的中心區域,今天的士子村牧草變成了良田,遊牧被農耕所取代,古村顯得寧靜而悠然,歲月似乎給人們只留下了一派田園詩情。

在楊家寺,鄉民們習慣的稱市子村為士子裡。這種稱謂一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秦統一六國後,縣以下確定了裡、亭、鄉等行政建制。今天的楊家寺,士子裡、中川裡、宋家川裡、大灣裡等村名一直沿用至今,士子是一個極富人文色彩的村名。在中國古代,士子是對年輕男子的一種美稱,一般專指學子或讀書人,對士子村村名的含義,當地人看法不一,村裡大多數人認為士子為降世之子的意思,這種理解不由得使人聯想到這塊土地連年征戰的歷史。士子村自古以來就是天水西南有名的文風之地,耕讀傳家的習俗代代相傳,明清時期士子村是方圓百里讀書人最多的一個村子。今天士子村人秉承了這一傳統,在這個只有210多戶人家的村子裡,通過考學走出村子的人就有130多個。在士子村有一座保留較為完整的一個明代院落,房屋最早的主人是清朝時期的一名進士,在此後的300多年裡,趙氏後人一直生活在先祖遺留的這座宅院裡。

一直以來,秦州區南路的秦嶺、牡丹、楊家寺一帶就流傳著這樣一句先有士子崖,後有紅河鎮的說法。士子村與禮縣紅河鎮相距不足十里,這裡地形開闊,氣候溫潤,自古以來就是西戎和羌氏民族長期生活的地方。士子村的西南方向,就是秦人先祖的祭祖之山一天台山。

從商周開始,秦人的祖先就一直居住在這一區域。備受考古專家關注的西犬丘正是楊家寺至紅河一帶的河谷地帶。按照《水經注》記載的地理方位,今天的士子村的位置和先秦時期並沒有多大變化,古村背山面水,西漢水的重要支流峁水河穿村而過,而士子村背靠的房背山,宛若一道屏障橫亙於禮縣與秦州之間。據考證,峁水河在漢代時被稱為楊廉川水,當年的西縣固城就在今天的峁水河與稠泥河交匯的三角地帶。秦州區楊家寺鎮的樊迎義告訴我們,因為楊家寺的峁水河從北面和西面流下來以後在士子裡交匯,這對於整個楊家寺來說,士子裡就是楊家寺這片土地的總“水口”,印證了“印星居水口,文章耀煥生”,這樣就能出好多有文采的人,實際上士子崖上的那座山就是為了堵這道川的水口的那個印星。

士子村人大多為趙姓,村裡有一座修建於清代晚期的趙氏家廟,廟裡供奉的是趙公元帥。眾所周知,天水是趙姓的郡望之地,而真正趙姓的源頭就在紅河流域的士子村一帶。儘管有著3000年的歷史,但今天的士子村卻是寂寞的,惟有這三口老井在向人們默默地訴說著村子的歷史,甘甜爽口,醇厚清冽的地下水,是大自然恩賜給士子村最為豐厚的資源。在士子村,距離地面3到5米就可以打出地下水,充足的水資源潤澤了這個千年古村。一直以來,士子村人都沿襲著用井水釀製黃酒的習俗,村民們用來舂米的石碴窩,一直沿用至今,每年過春節煮酒,大家都用這個碴窩把糧食倒在裡面去皮製酒,再用井水蒸煮做成的老黃酒香甜可口,招待拜年的客人!

楊樹和榆樹是甘肅境內最為普及的兩個樹種。在士子村的村民們看來,這兩種樹是村裡的文脈所在,依照村民的說法,榆樹與楊樹象徵的是文官,誰家的榆樹長得旺盛,誰家就要出秀才!今天的士子村家廟前,生長著一株高大的榆樹,樹齡在300年以上,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樹種。這棵古榆直徑達四米,高12米,相傳為明代所植,初春時先開花後出葉,枝葉展開時,冠幅碩大,綠蔭蔗地,暮春時節榆錢串串,景象極為壯觀。

在士子村活躍著一支秦腔藝術團,他們是紅河、楊家寺、秦嶺三鄉的農民自發組成的民間劇團,取名為紅楊秦民間藝術團。每逢節慶和農閒時間,村裡總會響高亢的秦腔聲。今天,秦人放牧的景象早已湮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對於士子人來說,歷史其實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而只有慷慨激昂的秦腔響起時,他們才會感覺到自己的祖先曾經是叱吒風雲橫掃六合的秦人。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四川2020最新批准旅遊示範區60餘家僅3家入選其中達州渠縣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