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有兩大跌口,一個是虎口一個是磧口。虎口是當今的旅遊熱門,幾乎盡人皆知;而磧口則是歷史上的水陸通衢、交通要道,稱得上是“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曾經的繁華讓現在的世人難以想象。而當時的虎口恐怕則是人煙稀少的荒蠻之地。歷史就這樣讓黃河上的兩大跌口神奇的顛倒了一下。
磧口鎮位於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明清至民國年間,憑藉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曾經繁華熱鬧了幾百年。為了紀念曾經的輝煌,在它的下游新建了一個大型的旅遊雕塑“磧口號”。
歷史上的黃河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帆檣林立、棹槳聲聲,可惜現在這一段的黃河上已經看不到一艘船舫了,只有一艘駁船般的“磧口號”寂靜的停泊的沿黃路旁、黃河岸邊。
磧口號雕塑的下半部分如實的反映了磧口的黃河地貌,嵖岈的暗礁和翻騰的浪花說明了這一段黃河的凶險。而船幫上壯碩船工奮力向前的棹槳,似乎讓我們聽到了昂揚的船工號子。
說到這裡不能不說磧口號子,它盛行於磧口、叢羅峪、曲峪、克虎、八堡等5個鄉鎮全長100餘公里的黃河河道中。磧口號子,具有協調、統一勞動節奏的作用。用於鼓舞勞動士氣,協調勞動動作,調節勞動情緒而唱。領唱高亢嘹亮,振聲呼喚,極具號召力;和聲吶喊如雷,鏗鏘振奮。黃河號子,源遠流長,真實地反映了船工的艱辛勞動和生活。而今已經成為了市級非遺專案。
船上裝載了三大類貨物:“酒”字的大缸裡讓人翻起了杏花村抑或老百乾的猜想;黃河邊上一片片的穀子地似乎印證了麻包裡的豐收的農產品;而巨大結實的木箱裡則裝滿了黃土高原上需求的各類生活用品。
磧口古鎮因地形而得名,拼音念做[qì kǒu],很多人都會念錯,甚至不知怎麼念。我也是查過以後才知道。“磧”是指淺水裡的沙石。本來萬里黃河奔騰而下、一無所礙,但是黃河在這不到二百里的河道里遇到兩大跌口。
虎口瀑布的十里龍池不難理解,但是磧口的十里亂灘的形成就有點匪夷所思了,畢竟黃河中是泥沙為主的。其實它來自呂梁山下的湫水河,每逢汛期山洪暴發的時候,大量的山石從呂梁山上滾滾而下,傾入黃河形成了高達數米的一道天塹。船舶行走到這裡異常險峻,非撞即翻,因此只能卸貨。磧口便成了秦蒙晉兩岸三地水陸的重要集鎮。正是這道天塹成就了磧口古鎮。
據說磧口古鎮最繁華的時候有三千多個店鋪商號,名噪一時。遙想當年:船筏在黃河裡穿梭,駝鈴在山谷間迴盪。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街燈火、晝夜輝煌,與現在的虎口何異?由此看到:時間這個怪物翻臉就是歷史翻書。
磧口號雕塑是磧口古鎮歷史的縮影和印證。
-
1 #
-
2 #
就那麼點地方,再繁華也不可能有三千商號!
我一直在想虎口在那?福樂1234是明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