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即,疫情當前,就地遊玩。作為旅遊達人,只看風景,不談政壇之事。話說2021年2月3日沿G220國道在江西省分宜縣境內行駛,突然路邊的一塊非常醒目的景區廣告牌閃現在眼中,上書:介橋古村。我知道,這是明朝宰相嚴嵩的老家,趕忙掉頭駛進村莊。
介橋村是個享有“八世一品”美譽的千年古村,是嚴嵩的出生地,他年少和年老被罷官後在此生活了幾十年,如今是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
嚴嵩生於憲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一生經歷明朝5代皇帝,在明嘉靖年間執掌朝政長達20年,堪稱政壇上的“不倒翁”。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嚴嵩去世,享年86歲,在古代能活到這壽數的,簡直是奇蹟。
嚴嵩5歲入私塾,8歲有神童之名,19歲中舉,26歲中進士併入翰林院任侍讀,63歲拜相入閣,83歲迴歸故里“賣紅薯”(知識點快記下),其一生的生、死、鈐山隱讀等共40年是在分宜縣介橋村度過的。
走進古村,急切地要先看嚴嵩的家,按照一路的指引牌,穿過村裡的幾條古巷,在村子的中部,有一個玻璃房,難道明朝時嚴嵩就趕時髦了?
不不不,外層的玻璃是文物部門加的保護層,重點是裡面,可裡面沒啥呀,只是一堵兩米高的斷牆而已。
真想像不出,這裡就是嚴嵩出生地和啟蒙拜師的瑞竹堂。
這棟屋不是嚴嵩蓋的,而是他的先祖建的,有600多年的歷史,當年房前有一片秀美的竹林,嚴嵩曾專門為此寫過一文——《瑞竹園記》,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瑞竹堂僅剩下這半堵斷牆,竹林已被族人佔去建了房屋。
就在這堵兩米多高的斷壁殘牆上,有一個至今未解的百年之謎。牆上有一幅半身的大象雕塑,因隔著玻璃,又是手機拍的,所以不清晰,但用眼睛細看,足見惟妙惟肖,一頭大象從門外奔入,剛進半個身子,兩腿和象鼻的動態呼之欲出,十分生動,非一般民間藝人所能為。
眾所周知,江西是沒有大象的,大多數村民一輩子沒見過大象,當地民居上也均沒有大象的圖畫、雕塑,那為何嚴嵩的故居出現了大象的雕塑呢?這與嚴嵩做內閣輔臣半夜直(值)廬受大象襲擊有關嗎?
話說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後出臺了新規,內閣輔臣須輪班直(值)廬,時刻準備被傳喚。嘉靖十九年(1540)農曆二月十五日深夜,嚴嵩正在當班,忽然,一頭大象撞門闖了進來,圍著床咆哮跺腳,嚴嵩嚇得不輕,心裡默唸著“渡漢江事”(程伊川的一首詩)。過了很久,養象的人趕來把大象牽走,一場虛驚總算過去。問題是大象是怎麼進皇宮的,又是怎麼進值班室的,大內侍衛上哪兒去了,若是來了刺客怎麼辦?當夜,嚴嵩即寫下一首詩《紀象入室事》:獨宿直廬逢象鬥,忽來入室繞床鳴;平生危險更嚐遍,事合驚時亦不驚。猛象咆哮君合避,只需屏息坐帷中;江舟幾復心無怖,記取程家主一翁。從這首他寫的詩中,可見此事對他刺激不小。這大象圖是否為事過幾年後,嚴嵩重修瑞竹堂時把它特意塑在故居牆上的?幾百年過去了,嚴嵩故居牆上的大象圖仍讓人迷惑不解。
介橋古村可參觀的遠不止嚴嵩祖屋,還有嚴氏祠堂、世德堂、饗褒堂、大夫第、御史第、進士第、科甲第和柳樹廳等古建築,這些古建有三進式的,有喜鵲聚巢式的,其裝飾雕龍畫鳳、古色古香。
嚴氏宗祠是村中最大的祠堂,古祠早在“文革”期間被燒燬,重建的宗祠描金彩繪,高大雄偉,非常氣派,正堂供奉著嚴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嚴氏宗祠建於一個泉眼之上,為難得一遇的風水寶地。懸掛在嚴氏祠堂的每一塊牌匾,訴說著當年嚴嵩家族的顯赫。
介橋村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村,祠堂眾多,原有20多座,堂構迥異,各領風騷,現仍留存10座,緊鄰嚴氏宗祠的西側就有一座祠堂,叫竹坡公祠,又叫毓慶堂,取“積善毓慶,致有子為國之用”之義。
竹坡公祠大門上方掛著兩塊匾額,上面一塊“竹坡公祠”,下面一塊“方伯世家”,外牆兩側為清乾隆朝宰相朱軾考察介橋村時留下的一副楹聯:介水流長,連綿甲第金甌固;笏峰俊秀,璀璨人文玉樹芳。
竹坡公祠(毓慶堂)並不是嚴嵩所建,而是第九代世祖嚴仲恭所建立,至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曾三次縮前擴後地大修,有前後三進,上進經過近年的仿古修繕基本還原了1949年前的模樣,中進、上進廳基本保留原貌。
1944年前毓慶堂內牌匾有124塊之多,明朝永樂年間以來遺留下來的大量文物古蹟都懸掛在此,包括嘉靖御筆、史可法、劉統勳、袁世凱、戴季陶等歷史名人的真跡,如“藩侯官邸”、“宰相神龕”、“廉石”以及朝廷誥封、名流楹聯等。今天走進竹坡公祠,還能有幸看到掛著不少匾額,其中一塊“平倭告捷”匾背後藏有一則故事。那時嚴嵩倒臺之後,其子嚴世蕃被殺,孫子嚴紹庭被髮配到安徽定遠充軍。定遠離長江不遠,常有倭寇前來掠民。嚴紹庭協助主將奮力抗倭,立下功勞,被左都御史楊漣授予“平倭告捷”匾額。可見,當時的朝廷是有一說一的,並未以父、祖有罪而全盤否定其後代。
嚴嵩先後為家鄉捐建了三座橋,其中一座建在袁河上,叫萬年橋,這座橋他放血2萬兩白銀,1588年建成後應鄉親之請,寫了碑文,次年由知縣刻到碑石上,立於橋頭。1985年築大壩成就了仙女湖,而淹沒了此橋。1986年仙女湖水位下降,萬年橋露出了水面,嚴氏後人打撈起這塊重達2.5噸的石碑,移送在宗祠門前的一側。
怡庵公祠雖並不顯赫,卻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也稱饗褒堂,感覺村裡的宗祠都取了一個文雅的暱稱。
祺遠堂也是村裡的一座公祠,它正上方的鎏金牌匾很亮眼。
少泉公祠的大門門檻上坐著四位大叔,一個在抽菸,兩個在低頭玩手機,另一個抬頭髮呆。
這個不大的村莊卻科甲蟬聯,英賢輩出,先後出了7個進士,據《介橋嚴氏家譜》記載,在明朝科舉考試大力擴招的永樂十三年(1415年)至天啟元年(1621年)的200年間,全村八代男丁總數511人中就有154人獲得秀才以上稱號,是人才的富礦區。因嚴嵩與他的曾孫嚴雲從都貴為一品隆及親人,使獲得一品官職或朝廷誥封的達8人之多,所以該村又有“八世一品”的美稱。這裡還走出了戰功顯著的抗倭英雄嚴紹庭,江西首位武進士嚴從雲等。
村中巷道縱橫,呈撒網狀,連線著多棟明清建築的祠宇民宅,有十祠堂、九府第、二十九傢俬廳,在江西的西部很耀眼。
也不乏眾多近代的農房,有的門兩側還留有上個世紀最流行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政治標語。
驚奇的是贛派民房中混雜著一棟洋式樓房,兩層結構,因年代久遠,與周邊建築沒半點違和感。
村前有一條古街,形成於元、明時期,是安福縣來往分宜縣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地上青磚鋪設的人字形古道依然存在。
再過幾天就到春節了,在外謀生的嚴嵩後裔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回到她的根。
蒼勁的宋元古樟樹群是地處分宜縣城郊2公里處的介橋村又一看點,上世紀70年代時全村留有古樟40多棵,後來因為要修鐵路、建新房,砍掉了一半,現只存20多棵。
最大最年長的要數村南的“樟樹王”,有近千年歷史,樹徑9.2米,要幾個成人才能合抱,樹冠遮地面積近1畝。
古樟樹旁有一圍牆,鐵門鎖著,透過鐵門看到牆內是嚴氏祖墓,埋著嚴嵩的曾祖、祖父和他的父親,而他死後卻沒葬在村裡。
墓前有漢白玉石人石馬4座,仍可窺當年的威風。
-
1 #這裡到是應該修繕才好!
-
2 #嚴嵩是我們村的養子,烏龍盤樹,一個老人想見一條烏龍盤樹,天亮看到一小孩抱著祠堂柱子睡覺,就撿回來養,在郭家東林寺讀書。
-
3 #眼觀千行字、耳聽萬人言,這是嚴嵩的特異功能之處
-
4 #那時候有煤炭燒的紅磚???古代都是柴火燒的青磚泥瓦…
-
5 #世事變遷,人生輪迴,用句俗話來概括嚴家吧,“瘦象倒落還千斤"。
-
6 #嚴嵩只不過是給嘉靖背鍋的
-
7 #嚴嵩幹了什麼再壞的事?
-
8 #嚴嵩1566年死,怎麼到1588年還能寫文章。
-
9 #搞清楚啊,幾百年無人管的房子有這樣子,還算好的,現在的房子,等一百年後看是麼樣子噻。
-
10 #超級學霸,勵志厲害的人
-
11 #奸臣之風不宜發揚,應讓它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