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有人說大部分印度人沒見過中國人,沒出過印度甚至可能沒去過離開自己家500公里以外的地方。不一定有條件連入網際網路,不能熟練使用英語去獲得更多不同視角的資訊。這種情況下對一個國家有誤解非常正常。就像一個沒出過山裡的人是想象不到北京上海的生活的。

印度,還是這麼一個“髒亂差”的國度,在這裡,無論走到哪一個街道上,所看見的都是成堆的垃圾,更重要的是,還有那種類繁多的宗教信仰。當地對於女性們,都是那麼的地下,甚至牛都要比女性們的地位要高得多!

很多人都納悶,不知從何時開始,世界各國喜歡把中國、印度放在一起作比較,特別是在經濟發展上。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的發展比印度要好。總體來說,覺得印度人自大、認為印度比中國強,或者很快就會超越中國,基本是國內網民的自嗨。

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有網友分析說:中國追求的是“樂感文化”,樂感文化是孔孟之說裡的“仁”,做人要樂觀豁達,對生活要抱有感恩之心,通俗點說就是“報喜不報憂”。

印度追求的是“苦感文化”,人生在世,所受的苦越多,精神層面就能得到更好的生化,來世也能擁有更好的生活。苦感文化在印度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數量龐大的苦行僧群體。

以前常見的有孟買VS上海,最近又出來個德里VS北京,印度即便造個廁所都要和中國比上一番,在印度人眼裡,沒有什麼比跑到中國面前找存在感更開心的了。

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這個文明古國對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一個友好的中印關係對於亞洲和平穩定和周邊國家發展都有積極作用,惟願印度能以史為鑑,不要螳臂當車,取趾高氣揚的前例。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多地景區恢復開放是好是壞,香山引遊客扎堆,網友:是困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