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櫻花,人們自然而然想到的是有著“櫻花之國”之稱的日本,殊不知橫臥在無錫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黿頭渚,也是“世界三大賞櫻勝地”之一。每到春光爛漫時,不必遠赴日本,就能將美景盡收眼底,置身於櫻花的海洋中。
黿(yuán),龜鱉科中的一屬,因三面環水,有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太湖風光以渾雄清秀見長,四季風光不同,黿頭渚便是觀賞太湖風光的最佳地方。當春天來了,大片櫻花林點綴在黿頭渚園林內,花海與太湖水相映成趣,也因此被世人譽為“太湖第一名勝,中華賞櫻勝地”。
黿頭渚風景區的前身是一個著名的近代林園,始於上世紀初,為無錫當地士紳楊翰西所私有,是他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黿頭渚掀開了蓋頭。再往前追溯,早在南北朝時期,黿頭渚山上就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一處。到了明清時期,文人雅士前來湖邊吟詩作對,一時間黿頭渚成了無錫的“後花園”。現在看到鐫刻在臨湖峭壁上的“包孕吳越”和“橫雲”就為清末無錫知縣廖倫所題,為湖山增色不少。
郭沫若曾寫詩讚“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進入黿頭渚風景區,最先抵達的就是“太湖佳絕處”門樓,這裡臨水倚山,亭臺樓榭,一派江南水鄉古典園林風貌。離此不遠便是最佳賞櫻處之一的涵萬軒,軒內懸掛“湖山罨畫”一額,系乾隆手筆,牌坊後面有一照壁,壁間飾以“鳳穿牡丹”的圖案,鳳凰和牡丹寓意吉祥。透過照壁觀望櫻花,花在壁中,花香繚繞,自成一處絕妙景緻。
最受遊人歡迎和最適合拍照的地方當屬長春橋,從涵萬軒看過去視野及其開闊。這裡原本沒有橋,後於上世紀30年代建造,仿照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建設而成,橋呈拱形,晨暮時橋洞映日成渾圓形,頗有一番意境。整個長堤栽種著日本大山櫻樹,花開之時,淡紅粉白相間,將外湖的景色與水面分隔開來,讓浩大的湖面產生了虛實動靜對比,繽紛絢麗,構成知名的“長春花漪”的景色,可謂是整個黿頭渚最美的一處。
到黿頭渚賞花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恰逢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將太湖暈染成金色,與飄落在池中的櫻花、古樸的長春橋遙相呼應,當時就覺得“落霞與孤鶩齊飛”在這番美景面前也會失色不少。漫步在長春橋上,心中仍不斷感嘆建園者的絕妙,把這私家園林建成三分人意七分自然,似雪櫻花紛紛揚揚,頗有點“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味。
而黿頭渚的櫻花面積之大,十分值得花上一整天時間去細細品味,黿頭渚的夜櫻是不可多得的一個行程。明月初升,璀璨的燈光照亮了花海、棧道和古建築,如夢似幻,恐怕天上瑤池仙境也不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