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黃龍的眼見為實和胡思亂想

黃龍,距十堰市區最近的一個古鎮,就在城西二十多公里。雖然早就去過很多趟,卻是一直沒什麼大印象,大約是那時跑新聞,關注的東西不一樣吧。最近和幾位關心文物的人士再去,才發現這裡老古董還真不少。

下車,從鎮邊的老白公路上看過去,黃龍沒什麼意思的,千篇一律的樓房中間,夾雜著一些鄂西北風格的瓦片房而已。進到鎮子中間,看見老街,才感覺一些古風。街邊有不少老房子,風格不禁相同,但都雕樑畫棟,目下雖正如想象中殘破,卻是歷經風雨後別有韻致,彷彿在挺立著告訴我們,祖先們的生活細節,其實遠比今天的高尚樓盤還要精緻。都是些百年民居了,現在還大都在住著人,仍在發揮最初功能。老房子前,有三三兩兩的悠閒老人和孩子,此情此景,很容易讓人產生幻覺,用文藝腔能扯到陶源明般的生活。但是,現在我認識到,廉價讚美這種所謂“田園生活”,是可恥的,是不負責任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樣的鳥事,我自己就幹過不少……慚愧。當然,有耐心聊天的話,聽老人給你指指點點唏噓一番聽些故事,也還有趣:比如這裡原來是個什麼什麼建築多麼輝煌多麼壯美,哪年哪月又給哪個領導給拆了建成什麼什麼樓房之類……老人們說,直到民國年間,黃龍尚有八十四家店鋪。

同漢江流域的很多古鎮一樣,黃龍也有過“小漢口”之美譽,也是因水而興。來自五湖四海的商賈從漢江溯堵河而上,將大山深處的生漆、桐油、木耳、中藥材等土特產收購外銷,同時從外地運進食鹽、布匹等等生活必需品,小鎮因此日漸繁華,成為鄖陽山區的水陸交通要道和重要物資集散地。最豪華的建築也是商人們的會館。鎮子不大,幾個會館很好找也好辨認,到巷子裡面轉轉,牆上的磚頭都有字——“鄂郡、江西、黃州”之類,代表不同幫派。幾個會館都很破敗,最殘的一個幾乎成為一個垃圾場了。無言,也不知道該感慨什麼。

一個石頭獅子,原來不知道在那裡駐守。現在豎立在一座樓房的單元門口,倒仍舊在看門。當地人說,這不算什麼,前些年,鎮子裡建一個工廠,還挖出來不少石人石馬。不好處理,乾脆又埋了起來。轉悠到鎮子旁邊的一塊農田,赫然看見漢代的楔型磚,成為鄉民用來砌化糞池的原材料。

現在一般稱黃龍為百年古鎮,來由大抵是依據清朝的史料:清咸豐元年(1851年)第一次建設的黃龍街,位置在現在的大峽棗園肖家灣;咸豐三年被大水沖毀,遷至老店(今黃龍東灣四隊);1867年又是大洪水,同治年間再建於現在的位置。

翻資料,黃龍竟然曾經屬於過陝西,在十堰市的建制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地方:1950年陝西省兩鄖專區所屬的鄖縣、鄖西、竹山、竹溪、房縣、均縣6縣劃歸湖北省(政務院1950年3月27日批准)。1967年湖北省最大的行政區劃變動事件就是設立十堰辦事處,以鄖縣的十堰區、黃龍區為其行政區域。1969年撤銷十堰辦事處,設立十堰市(國務院1969年11月24日批准),同年,鄖陽專區駐地由鄖縣遷至十堰市。1973年十堰市升格為地級市(湖北省革命委員會1973年2月17日報告備案)。

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黃龍的歷史,應該不會只有幾百年,那砌化糞池的漢磚,就是一明顯例證。鎮子口,犟河匯入堵河口的臺地上,不久前考古隊發現很多石器時代的遺物,據說挖出了有好幾大袋子。這更加證明一個現在日益引起重視的一個觀點:遠在 80 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漢江堵河一帶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新石器時代以後,這裡因為水路交通的發展而成為南北文化交流的政治分界線,南北文化的交鋒在此顯得更加活躍。

和歷史對照著看,這一帶算個引人遐想的地方。我們在周圍隨便轉了轉,就頗感神奇。從鎮口那個石器時代遺物出土點繼續往高處走,不遠就是三義廟,裡面掛滿鄉民送得錦旗,上寫贈“高大神,五仙爺”之類,搞不清楚供奉的到底是什麼神人?但看廟的鄉民帶你四處走走,說這裡原來埋著個什麼碑,哪裡的地下原來又有個什麼什麼,不信,你看,光緒年間的碑,都已經找出來了……再走到鎮子旁的一條山溝裡看另一古廟,就真是不由不信了。這廟不奇,這幾年才蓋的幾間房子,奇的是裡面有很多石頭神像,都是不久前挖出來的。這些石佛大小類比真人,是何來歷?已經沒有人能搞清楚了。但從造型風格看,應該早於明清。佛像大都殘缺不全,有半拉臉的,也有缺胳膊少腿的。知情者說,挖出來的只是一部分,還有一些,仍躺在廟旁溝渠的土裡。帶我們去看,果然。他們希望都挖出來以後,能拼出幾個完整的。

繼續到更深的山溝,樹草叢中一座巨大的墓碑,給我留下此行的最深印象。

陳丹青先生回到故鄉上海,拒絕去上“東方明珠”,他說:隔著黃浦江遠遠望去,真難看啊!

猛地看見草叢裡那座巨大的雕花墓碑,我不由贊曰:真好看啊!

近前細看,墓碑是清代所留,差不多有兩人高,這不算奇。我感嘆地是這荒山野嶺怎麼竟然會有這樣的大傢伙?僅僅是把石材搬進來,就要費老鼻子勁了。更驚歎上面的雕刻,內容無非就是那個年代常見的忠孝節義之類,精美程度卻是今天的人們無論如何也搞不出來的了,沒那耐心,也早沒那心境。如此,也可以說,百年以後,這些原本冰冷的石頭,正成為一個含意複雜的綜合體,默默展示著先人手藝的精巧和對來世的希翼,也是向後世宣示著頑強的德統。

從黃龍順流而下,我們走到方灘鄉的一條公路邊,看到幾個古墓殘跡,隨手在土層裡一摳,就是很多各種不同質地的古陶片,其中一塊上面還有很美的花紋,讓人想起著名的西安半坡博物館的東西。

這些古陶是不是春秋戰國或者更早的遺物呢?咱不懂考古,不敢妄言,但可以想起偉大的屈原大夫在《漁父》中記載有古謠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滄浪之水又何在?從黃龍水庫上溯,現仍有地名滄浪鄉,旁邊還有滄浪山。

此滄浪是否就是彼滄浪?

沒準。從黃龍上溯,竹山一帶有古庸國,下游鄖縣地方有古麇國。遠古的鄂西北並非後來認為的那麼荒涼,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謎太多了,目前已能確證十堰區域存在過韁、彭、麋、房、紋、均、鄖等這些古方國,其都城、王族墓地等等,卻都沒有一絲蹤跡。

關於黃龍鎮,還找到一個傳說也頗有趣:古時候,鎮子北面的四大坪山上,有個寺廟,裡面住著一位自稱黃花天子的人,他在一根大木頭上,精心雕刻了一條木龍,打算在九斤坪建金殿時做大梁。後來,因為此地土質每升重僅九斤略平一點,不夠十斤,不宜在此建造金殿,於是,他就把那根木龍大梁,用鐵鏈拴在堵河的獅子灘和過路灘之間,此地因此得名黃龍灘。那麼,這黃花天子又是個什麼人?為什麼要在此建造一個金殿?這個傳說裡面到底包涵什麼?僅僅就只是一個傳說?同樣引人遐思。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比杭州悠閒,比蘇州秀美,這座小城藏著最美的煙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