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人生一定要去看去一次黃山,看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朝陽升起,你會豁然開朗,困境不過爾爾;走過青苔石板橋,看黑白徽派建築,聽婦人浣衣聲,感受小橋流水人家,體會人生百味。來到黃山,更不要錯過黃山美食。

黃山的前身古徽州,是八大菜系之一徽菜的發源地。明清之間徽商發達,南來北往的貿易和本土食材的碰撞,催生了這一特殊的菜系。

今天,一起感受古色古香的徽菜魅力。

臭鱖魚

聞著臭,吃著香。

臭鱖魚又稱臭桂魚,因放入桶裡醃存,也名桶魚,是徽州傳統的民間菜。傳說是徽商為了運輸方便,延長魚的保質期,故將魚醃存,品嚐後鮮美無比,故這一菜式便永久流傳下來。

醃存不但沒有破壞原汁原味,發酵的菌種使得魚肉更加鮮美。臭鱖魚菜品鱖魚形態完整,呈鮮紅色,散發出純正、特殊的醃鮮香味。充分發酵,腥味隨著水分滲出,鮮味的集中度更高,魚肉更加緊實彈韌。

烹飪上臭鱖魚的蒜很多,蒜香配合魚鮮味,微辣簡直不能太棒。口感爽滑,肉質細膩,蒜香魚香直衝頭顱,絕對值得一試。

徽州毛豆腐

同樣以發酵為特色的,還有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白色絨毛就是發酵後的菌絲,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發酵後的豆腐內部綿軟無比,很獨特的口感。

毛豆腐多用鐵板煎制。油香一部分帶走了發酵的酸臭,並使得豆腐外皮金黃酥脆,鎖住裡面的口感,更加綿軟。不愧是上過舌尖的徽州美食。

黃山雙石

雙石指的是黃山的石雞和石茸。山珍入饌是安徽菜的一大特色,此菜成菜清淡,開胃宜人,原汁鮮香濃鮮。

黃山雙石是徽菜的"異類",沒有重油重色的加持,而是清淡無比。簡簡單單的燉煮,將食材鮮味帶出來,順帶緩解徽菜的重口味,給胃添一絲暖和滋補。

石雞的肉非常的嫩,長時間的燉煮使其滑爽無比;石茸長相似木耳,但是口感與木耳完全不同。湯中的石茸特別的薄,吃起來就像很嫩的小薄片。

黃山燒餅就是大家熟悉的蟹殼黃。因經木炭火焙烤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來到黃山,就來試試正宗的蟹殼黃吧。

黃山燒餅麵糰以上等精麵粉、淨肥膘肉、梅乾菜、芝麻、精鹽、菜油等十餘道工序製成。它的陷是梅乾菜味道的,有辣味、甜味以及原味,任君選擇。

燒餅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碎肉丁加上梅乾菜特有的香氣,脣齒間幾顆芝麻粒散開,一種好吃到上癮的感覺瞬間瀰漫味蕾。在黃山的大街小巷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葛粉圓子是安徽徽州山區特色傳統小吃。徽州山區盛產葛根,性涼、味甜,葛根榨洗出粉名葛粉,又名山粉,徽州民間常用以製作點心類食品。

將豬肥膘、白糖等做成圓球狀餡心,先滾上一層葛粉,如此三四次,然後上籠蒸得到美味。別看只是一顆簡單的圓子,但製作時需要廚師耐心的一次次將圓子撈出又放入,直至圓子圓圓滾滾、飽滿透亮。

煮好的葛粉圓子微微泛黑,勁道柔韌,入口生香。葛粉還具有清膩解熱,清涼下火、開胃消食等作用,咬一口葛粉圓子,肝脾中積怨的火氣都降了下來。

一品鍋現在已作為火鍋的一種遍地開花。但最初是徽州山區冬季常吃的家常菜,相傳由明代而起,菜名源於微服私巡的皇帝。

鍋底鋪上幹筍子,第二層鋪肉,第三層是豆腐,第四肉圓,第五粉絲,綴上菠菜或金針菜,加上調料和適量的水,然後用文火煨熟即成。食材簡單易得,是鄉土家常的美味。

文人梁實秋評價道:"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來,裡面還在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餃,緊底下是蘿蔔、青菜,味道好極"。無論高官文人,或尋常百姓,一品鍋總能得到他們青睞。這或許就是一品鍋能在各地流行起來的原因吧。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春季四川賞花地Top8盤點,美得“驚動人間”,疫情一過就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