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說出了多少人對詩和遠方的嚮往。

很多人認為,只有當身體和靈魂一起在路上,才能算見過世面。

在這群懷揣夢想的人潮裡,出現了一種看起來很酷的“窮遊現象”。

然而事實上,所謂的“窮遊”,不過是一場偽小資的騙局。

為了見世面窮遊,結果都是騙局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聽起來特別颯、特別爽。

一個人,揹著行囊,40元騎行滇藏線、148元遊遍中國、300元搭車玩遍東亞、800元

玩轉歐洲,等等。

各種的“窮遊”攻略,充斥著網路,很多人信以為真,並且紛紛效仿!

可是,當他們踏上旅途,才知道,這樣的窮遊,一個人根本完不成,那些看似瀟灑的“窮遊”背後,不但有專業製作團隊,贊助商資助食宿,還有攝影師專門拍照。旅途中的一切堅強和美好,都是包裝出來的“人設”。

有的“窮遊”背後其實很狼狽,輕則被偷被搶,重則失蹤被騙。

有的“窮遊”,則是各種逃票、蹭車、蹭吃、蹭喝、蹭住,有失德行。

甚至有的“窮遊”,埋藏著數不盡的危險:

為逃避景區的幾十塊錢的門票,有一部分人選擇抄小路上山,結果迷路失聯,

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徒步去旅行,卻誤入傳銷窩點。

這樣的新聞,無時不刻充斥著我們的網路。

不管到哪裡旅行,都不能忘記安全。不能把“窮遊”當作很酷的人生體驗,而將自己暴

露在任何危險之中。

為了見世面貸款,差點把自己逼死

很多人的“見世面”,是盲目而虛假的。

上灑脫如風的旅途感慨,獲取高贊。

不少“窮遊”者還把“見世面”誤讀成“沒錢也一定要旅行”。

為了滿足自己全國旅行的夢想,通過借貸平臺,借貸去旅行。

幾個月的旅行下來,花了十多萬,借錢的利息也滾到了好幾萬。

當他們心滿意足地的回到家時,借貸公司的電話早就打到了她父母那裡。

父母一邊恨鐵不成鋼,一邊辛苦工作,幫她還貸。

這樣的“見世面”,帶回的感悟是什麼呢?如此的見世面方式,不過是出去浪了一圈

後,跌落現實,讓自己多了一筆旅行的卡債罷了。

為了尋求即時的滿足,非但沒有獲得身心自由,還讓“窮遊”成了“負遊”。

這樣的旅行,即使到過很多地方,也不會讓你變成一個更有趣的人。

真正有意義的“窮遊”,應該身體力行的去“窮遊”。

在旅行途中,除了看山看水,還與當地人交朋友、談天說地,去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

在旅行途中,聯絡當地的旅遊局、商業品牌,為他們寫旅行策劃案。用自己的旅行經

歷,獲得對方的關注,並獲得適當的贊助費用。

這樣的“窮遊”,量力而行,不陷於窘迫,不貪圖灑脫,“窮”得坦蕩,“遊”得愉

悅。

真正的見世面是見人生,內心富足

真正的詩和遠方,來自於旅行中的沉澱和體驗。

《旅行的藝術》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從旅行中獲取的樂趣,或許更多地取決於我們

旅行時的心境,而不是我們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用錄音機錄下當地人祖輩傳唱的民歌。

向當地人學習,當地特色美食的做法。

有時候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三四個月。

這種自在的旅行方式,所看到的世界,與打卡式的旅行是完全不同的。

對我們來說,自在的“出走”,就是一起享受自然風光,跋涉山水。

一起享受旅程中可能遇見的一切。或者在旅途中稍稍停下,談天說地,講述心事。

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打卡,不懂風土人情,不用心體會,這與郵差有何區別?

旅行不是目的,旅行只是一種感受方式,是通向精彩人生的一個入口。

這份氣定神閒,不就是旅行的真諦嗎?

所以,見世面不一定要去遙遠的旅行,拍很多精彩的照片,而是收穫那份難得的沉澱和

成長。

去旅行,是遇見自己的最好方式

旅行不一定要去遠方,身邊也有美景。

旅行不一定在別處,只要你想達到,無論在哪,都是旅行。

也許是在某個街頭轉角,綻放在Sunny裡的一簇粉色小花,心境的豁然開朗。

也許是走到樓下便利店,聞到熟悉的氣味,湧上心頭的溫暖。

也許是在某個晴朗的夜裡,仰望星空,腦海裡的久違感動。

即便是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床上,聽著喜歡的音樂,也是對自己的犒勞。

即便是站在天橋上觀望城市的燈光,車流穿梭,也讓自己似乎多了那麼一點力量。

遵循自己的步伐,無關是否遠行,找到屬於自己的內心,才是旅行的意義。

不要心急,不要沮喪,你想要的,歲月都會給你。

畢竟,見天地,見眾生,最後都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疫情當前,一起在家遊九寨溝!現在雲旅遊為了以後狂歡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