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說起百泉,那是刻在邢臺人骨子裡的記憶。歷史的長河中、在沒有邢臺之前、已有了百泉。數千年前睿智的先人選擇了太行山東麓古黃河流域水美草豐的地方,作為棲息地、世代繁衍至今。這裡河流如織、甘泉密佈、物產豐富、成為先秦各王朝看好的采邑封地,於是便有了祖乙都邢、便有了邢侯、便有了雖然被毀、但仍依稀可見的古城池、成就了今天的邢臺!這裡百泉競流,一鍬一井、才有了(井方)的稱呼。有了井方,進而演化為邢。邢臺因此也被稱為[百泉之城]。

百泉村位於邢臺市東南 7km處,據考古發現,在這裡曾出土過商周時期的陶器殘片及文物。據《順德府志》載:“邢國都在縣南百泉村,遺址尚存。”《元和郡縣誌》則說,西周邢侯國故城“在邢州外城內西南角”。秦置信都縣於此。秦末項羽立張耳為常山王,治信都,並改信都為襄國。兩千多年前,漢高祖劉邦從東垣過趙所發生的故事,也發生在今邢臺百泉。

《順德府志》記載:“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遺址尚存”。經實地調查,古城遺址在(東)百泉村西南,原為近正方形臺地,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不詳,周圍曾發現陶器殘片,但無城垣殘跡,已經開發為麥地和住宅了。

當我們詢問古城遺址的時候,好幾位村民爭相說:我們這裡原來就是古城,一赫姓老人隨即和我拉起了“古片”。他說:六三年七里河發大水,把原來的村衝了,100多戶人家於是搬到了現在的地方(西百泉)。村西觀音廟前的石碑就記錄了這段歷史。

又一位當地赫姓老人稱:我們這裡原來是古城,六三年七里河發大水時,那水都一房多高,把七里河的橋都衝到我們這裡了......。

據村中老人回憶,小時候還見過原來的半截城牆,現在城垣殘跡已經沒有了,已經開發為麥地和住宅了。我們只能稱其為“遺址”了。

這裡還是百泉古動物化石遺址,遺址位於百泉村東北狗頭泉西側。1976年開發百泉時發掘出土大量披毛犀、菱齒象、獅子、Mustang、斑鹿、羚羊、野豬、巨駝、原始牛等9種古動物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石斧、石棒、碗、鬲及部分石器、陶器。經中國社會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考察分析,時當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8萬年至10萬年,百泉為古人類活動場所之一。

以下是趙王治所在百泉古城(今邢臺百泉)及發生的大事

1、據《漢書·張耳陳餘傳》載,“高祖為布衣時,嘗從耳遊”,說明張耳與劉邦在未起事時就是朋友,以後也是戰友;

2、公元前206年,“項羽素亦聞耳賢,乃分趙立耳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國。”封地當在今邢臺百泉;

3、“五年秋,耳薨。子熬嗣立為王。”此時趙國還應在百泉;

4、九年趙相貫高事發,趙王張敖被逮,遂徙代王如意為趙王,王趙國。此時趙還應在襄國;

5、孝惠元年,趙王如意被呂后鴆殺,遂徙淮陽王劉友王趙;

6、公元前181年,趙王友因不喜歡呂女為後,被呂后幽死。徙樑王恢王趙。此時的趙都還應在襄國;

7、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趙王遂參與。據《漢書》載:“漢擊之,趙王城守邯鄲,相距七月。城壞,王遂自殺,國除。”遂徙廣川王彭祖為趙王。“彭祖好為吏,常夜從走卒行徼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po,莫敢留邯鄲。”可見,此時的趙國都一直在邯鄲。何時由邢臺遷邯鄲,書無明載,可能始自趙王遂。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從貧瘠小鎮變成豪華首都,“鬼城”內比都以想象不到的速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