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我記得小時候,要去一趟重慶的南岸,除了少有人會選擇的輪渡。基本只有依靠架在重慶珊瑚壩上的長江大橋。對於渝中區以北和以西的地區的人,可是要經歷很長的舟車勞頓。一般到南岸也是為了去南溫泉遊玩,因為那時候南邊可大都是山林樹木為主,哪裡像今天這樣已經是水泥森林聳立的城市。

而,要去北邊的江北城,記得也基本只有到今天的網紅洪崖洞附近,搭乘嘉陵江索道去到北邊的對岸。有時候想,洪崖洞這樣人為造出來的景點都成了網紅,那嘉陵江索道這種具有近現代歷史意義的東西怎麼就給拆了呢?

前些天,從渝中區的另外一個網紅打卡地路過。那個叫做山城步道的山城巷。其實這個名字很有特色,因為重慶就是山城,而這裡就叫做山城巷。老實說,對於生長和生活在重慶的人,這種道路,地形,房舍其實見得多了也不覺得稀奇,反而覺得比起拆遷前,變成了旅遊打卡地缺少了味道。

吸引我更多的是,走在山城步道上,旁邊巨大的半成品大橋。鋼筋框架的橋面骨架就在面前,遠遠望去要接通似乎還有不些時日。這座重慶輕軌專用的橋樑就聳立在長江上。

樹立在長江之中的主塔看上去已經基本成型,未來它將斜拉著這座重慶十號軌道線的專用橋面。等到完工通車的時候是讓擁擠不堪的城市緩解一些,還是會變成另外一個擁擠的路線呢?

向著長江的上游望去,你會發現有另外兩座長江大橋其實就在身邊一般,因為這幾座橋的直線距離不到兩公里。而且,嚴格來說,望見的這兩座長江大橋其實是三座,因為最早的重慶長江大橋旁邊有一座2006年完工的重慶長江大橋複線橋。

作為被稱為長江中游第一座特大型城市公路橋的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從1977年開工到1981年通車那已經是一個很遙遠的事情了。我還模糊記得小的時候,本身就任職於橋樑公司的爺爺告訴過我,他曾經參與修建過這座大橋,而且還險些失去了生命。

四十多年前的人們也許從不會想到城市會變得如此龐大,汽車變得如此普及。人口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集中和擁擠。所以,複線橋的修建分擔了這座“老橋前輩”的重擔,可是看來遠遠不夠。更遠處的紅色拱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更是承擔起了公路和軌道的雙重責任。

沿著步道,從一條支路進入還有居民的區域。來到這座正在修建的軌道專用大橋端頭。看來他的路線是跨過長江之後直接入洞,穿入渝中區的腹地去到嘉陵江邊,然後再次跨過嘉陵江去到江北。

這密集的橋樑和山洞已經完全改變了山城原來的模樣。也許變得更神奇了,會有更多吸引外地人的網紅多維景觀。以前千辛萬苦通過石板坡長江大橋進城逛街和去南泉遊玩的人們;掛在索道之上往返渝中和江北的年代誰又會想到,今天轉瞬之間就能跨完兩江呢?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真實的日本名古屋居民區,很多古樸的老房子,也漸漸的被高樓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