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道道見河,處處有湖。在蘇州有這麼一條湖,古時傳說每年會現“九月一串”的奇景,一到這天,絡繹不絕的遊客爭相前來。
這片湖水歷史悠久,傳說甚多。其中最出名的要數范蠡西施泛舟太湖,據說中他們就是從這條湖進入太湖。
它就是蘇州的石湖。
石湖
石湖依山傍水,西面依靠著蘇州上方山,在石湖景區中還可以看見山上的楞伽塔,該塔在蘇州諸塔中,僅次於虎丘塔而居第二。山顛寶塔為青山綠水增添了一份美麗的風景。
楞伽塔
石湖傳說每年現奇景。一到這天,石湖水面便現出九個月亮,而這奇景和石湖上一座歷史悠久的拱橋有關。
石湖東面有條越來溪,溪上有座越城橋,是因當年越王勾踐率兵攻吳從太湖挖通水道,屯兵士城而得名。
就在越城橋的右首,有座拱橋,叫行春橋,因為這橋是一座九孔連拱長橋,橋身有相連九個橋洞,所以又叫九環洞橋。
傳說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到十八,皓月當空時,行春橋每個橋洞都各映出一個月影,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蕩漾,形成“九月一串”的奇景,令人驚歎!
古時,遊人為了看這一奇景,一過中秋,不僅蘇州城裡城外,大小船隻一租而空,甚至還有人遠從無錫、常熟、吳江等地、趕來看串月。這二三天中,石湖裡燈船、遊船往來如梭。詩人蔡雲曾有詩形容有人賞月說:
“行春橋畔畫橈停,十里秋光紅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河亭。”
清代沈朝初也有《憶江南》詞形容串月勝景:
“蘇州好,串月有長橋。橋面重重湖面闊,月亮片片桂輪高,此夜愛吹簫。”
據史料記載,蘇州人八月十八賞石湖串月大約始於元代,明朝初年形成風俗。
雖然石湖賞月成了風俗,但這“石湖串月”已多年無人見到,能見到兩三個橋洞同時形成月影已是難得,要觀賞九月奇景還需要苛刻的條件。
並且現在新建的行春橋不是老橋了,是否真的存在“石湖串月”已成謎題。
九月只是奇景,但這秀麗靜謐的石湖水確實叫人心曠神怡。
石湖景區現在已經免費開放,景區面積13.5平方公里,沿著水面從東至西緩緩散步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景區內更有不少優美景觀。
在景區中,有民國書法家餘覺在天鏡閣故址建的一處園林別墅,取名“餘莊”,莊內主廳有一塊牌匾寫著“福壽堂”三字,而其中“福”、"壽"二字是慈禧太后所賜。
雖然書法家餘覺名氣不大,但是他的妻子是著名的刺繡大家沈壽。在光緒三十年,其繡品作為慈禧七十大壽壽禮上貢,慈禧甚為喜愛,親筆書寫了“福”“壽”二字,贈予沈壽,這位繡娘也因此更名為“沈壽”。
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曾經隱居在石湖邊上養老,自號“石湖老人”,築石湖別墅,又名“石湖精舍”。范成大還在石湖旁建有北山堂、農圃堂、天鏡閣、玉雪坡、錦繡坡、夢魚軒、說虎軒、倚雲亭等多處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