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藍山虎溪古村:一首靈動的田園詩

陳瑜

曾與群友一行驅車藍山,感受春天的氣息,體悟古文化的精髓,一路導航,一路打聽,峰迴路轉,明媚的Sunny和著田園清香,遠近的山巒如影隨形,處處都是靜美的風景,千年古村虎溪躍入了眼簾。

環顧古村周圍,群山疊翠、左青龍右白虎,風姿綽約,後面青松掩映,前面一彎池塘映照,水波盪漾出古村的Wraith。

該村西倚瑤山,北臨九嶷,因村後石山如虎形,村落溪水潺流不絕,故村以“虎溪”為名。虎溪村原名老虎衝,據家譜記載,開村前,此處石峰多,溶洞多,山林茂密,高聳的溶洞口如老虎張開的嘴巴,故名老虎衝。

古村很大,整齊有序,正中是黃氏宗祠,器宇非凡,三進圓形拱門,一正兩側,拱門上方分別書寫“水靜”、“山廻”字樣,凸顯古村所處的位置,兩邊照牆各有風景優美的山水畫,走進祠堂,高大寬敞的戲臺,雕刻精緻,出將入相,再現當年歌舞昇平,步入廳堂,是三進主廳,供1000人聚會,兩旁照牆上書寫“飭紀”、“敦倫”字樣,教育後人遵紀守法,遵守倫綱,最後是黃氏歷代神位。宗祠內排水渠道縱橫交錯,即使大雨如注,也不會漫出地面。

宗祠的東側就是門楣書寫“樹合山斜”、“第一家聲”和“氣象維新”的三座院子,一字排開,互相緊挨著,又各自獨立成棟成院,所有民居大門進去,正中為大廳,左右為廂房,院內餘坪或鋪以光滑青石板,或砌以渾圓鵝卵石,四側簷下都有排水陰溝,佈局井然有序,家家相接,戶戶相連,一派農家祥和景象。

飛動的馬頭牆如蓄勢待發,一躍而動,格外精緻生動,一幅幅牆上的壁畫,細膩筋紋,柳綠花紅,或是經典傳說,或是舊時典故,靈巧生輝,那“五世同堂”的圓滿幸福,那清道光御賜的“德隆望重”依然高高懸掛,依然在滔滔不絕講述祖先久遠的故事。

虎溪村的山上有一片古墓群,據考證,是西漢時期的,據此,虎溪村至今有1900年的歷史,虎溪的居民歷經了三次大的遷徙,其中,800年前虎溪村民以謝姓為主,700年前虎溪村民以梁姓為主,虎溪村黃氏祖籍江西吉安,先隨先祖遷徙至福建邵武,後歸藍山。清順治年間,始祖啟星公、彥清公從藍山縣楠市鎮坪塔坊村遷徙至今,全村約900人,絕大多數為黃姓。

該村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其古建築群以“黃氏宗祠”為中心,向左右及祠後依次修建,石板作路,卵石修坪,或單門獨院,或依牆而建,門頭題字,左右對聯,簷下彩畫栩栩如生,鮮豔如初,更兼巧奪天工的飛簷翅角、門窗雕花、木獅雕繪等等,顯示出濃郁的古代湘南居民建築特色。

古村右上,幾眼泉水汩汩流出,冬天不竭,夏天不渾,四季清冽,冷暖適宜。流過千年,流過輪迴,流過幾經變幻,時而靜如沉碧,對吟兩岸花柳;時而動若風荷,獨領萬頃谷香。前方有一石洞,形似張開的戶口,裡面深不見底,很少有人進入,據說,走日本時是村民避難之所。

據村裡老人說,長征途中的紅軍兩次經過藍山,均選在虎溪村宿營,軍民一家,親如魚水,有的村民還主動給紅軍帶路,遠送親人到下灌。聽說當年彭德懷元帥就住在在“第一家聲”院落中。

走出古村,放眼四周,座座石峰高高聳立,如守護家園的哨兵,或連綿起伏,綠綠的山林浸染一份多情的溫柔,或平地突起,抱石夾樹,攏花擁翠,姿態萬千。山巒之中,確是一片平整的田野,或綠或黃,大片大片的黃色,地毯一般,一直鋪到煙雨迷茫的遠山深處。

虎溪村恰如一艘靜臥的古船,舒坦而自在的躺在溪之湄,園之央,青瓦白牆,飛簷石巷,斗拱門樓,荷塘古樹,融匯淡淡雲氣,橫陳於青山腳下,與周圍石峰相映襯,恰如翠屏之間的一組田園盆景。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千萬不要去這個地方旅遊,一天18次警告仍有很多人不聽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