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攝影:李忠 常瑤 李海濤

撰稿:李海濤 | 插圖:李海濤

跌宕起伏的南岸

倫敦南岸是英國的文化休閒中心,這裡坐落著25座文化建築,每年接待遊客3000萬。然而,在19世紀之前這裡卻一直是不毛之地,甚至是死刑犯的屍體掩埋處,與北岸繁花似錦的金融城相形見絀。工業時代的到來,倫敦城市快速擴張,南岸工廠林立,為工人們配套的各類娛樂場所在此聚集,前途一片光明。隨後二戰來臨,南岸又被打回到了「初始狀態」。

戰後為了樹立民眾信心,英國準備舉辦大型藝術節,力證英國已從二戰的創傷中開始復甦,遭受二戰重創的南岸成為承辦地。70年代末,在政府的支援下各類文化場館相繼建成,南岸藝術區逐漸成型。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斷髮展,已成為英國的文化地標,歐洲最大的藝術中心。

國家:英國

區位:倫敦泰晤士河南岸

座標:51°30'34.00"N, 0°6'45.32"E

長度:約3.8公里

所在城市人口:市區約878萬(2016年)

特色:倫敦新文化休閒中心、商務中心

1、文化新「功能」

1951年至今,倫敦南岸在原有文化設施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其綜合吸引力,增加劇院、旅遊景點、商業等綜合功能,豐富了整個區域的文化魅力。碎片大廈、倫敦眼、BFI影院等建築,不僅是倫敦人的驕傲,更是遊客心目中的打卡地標。

「倫敦眼」於2000年建成開放,第一年吸引遊客約300萬人次,倫敦旅遊市場經濟效益因此增加了10%,帶動倫敦旅遊就業約1萬人。倫敦眼成為與倫敦塔、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比肩的:「倫敦三大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南岸因此大大提升了旅遊影響力。

從「文化雕堡」到「文化會客廳」

絕大多數南岸文化建築,有著半個世紀以上的歷史,其體量巨大且封閉,是門票經濟的代表,為市民所詬病。

增加可「玩」的綠地空間

在對原有的文化建築群升級改造中,建築立面強調開放通透。通過增加非正式交流空間,設定休閒娛樂功能,這些文化建築,成功轉型為市民的「文化會客廳」。

建築屋頂成為公共花園

建築與城市銜接的私有空間成為趣味公共空間

將文化進行到底

倫敦南岸不斷挖掘舊港口、舊碼頭、老倉庫等工業遺產的價值,很多工業建築被改造成:美術館、購物中心、藝術綜合體,以承接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為遊客帶來豐富的文化體驗。例如,泰特當代美術館就是由發電廠改造而成。

新理念實驗場

區域公共空間裡散落著的藝術作品,均出自英國以及國際知名設計師之手,這裡是他們展示自己最新作品的大舞臺,也是福斯接觸新藝術理念的體驗場。

2、文化可休閒

改造過程中,南岸非常注重文化休閒的帶動力,開闢的雙層步行系統,為相關業態發展預留出了空間。

二層廊道的集裝箱商業

首層臨街滑板公園

豐富的活動體驗不僅吸引來大量遊客,還大大延長了他們的停留時間,區域功能逐步從文化觀賞轉向文化消費。

濱水兒童遊樂沙灘

濱水餐飲

節慶熱度高

節慶活動無疑是拉動人氣最有效的手法,南岸不僅積極舉辦節慶活動,還針對不同人群區別打造,以吸引多元人群。

例如,活動裡有孩子喜愛的遊樂嘉年華,年輕聚會狂歡的南岸美食節,深受中老年人推崇的流動書市,還有人人喜愛的農夫市集。

3、文化有紅利

在區域的文化旅遊形成品牌影響力後,南岸開始著手建設「倫敦第三商務中心」。該區域以碎片大廈和倫敦市政廳為核心,打造現代建築叢集,與對岸的倫敦金融城相呼應。倫敦第三商務中心,成功吸引了眾多大牌跨國公司入駐,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日立諮詢公司等。

可「玩」的商務區

商務區延續了南岸文化休閒的特色,與倫敦塔橋緊密結合,提供了23萬平方米的河畔休閒空間。沿岸分散著小廣場、劇場、臨時餐飲等功能,商務區一天有3.5萬名遊客到訪,是南岸重要的公共活動中心、節慶舉辦地。

倫敦塔橋

下沉式廣場

例如,可容納800人的下沉式廣場,用來舉辦臨時藝術展、戲劇表演課程、泰晤士狂歡節、南岸美食節、南岸電影節等文化活動。

噴泉廣場

能「留」人的商務區

商務區建造之初,非常重視職住平衡設計,東側的塔橋1號社群,為商務人群提供便利的居住服務,實現了區域職住一體。

塔橋1號社群

商務區開放草坪,成為居民與遊客的共享活動空間,藉助遊客之力,製造出「熙熙攘攘」的商務環境,打破了眾多商務區,在節假日、夜間成為「鬼城」的魔咒。

開放的社群草坪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淄博人眼中的齊文化——天齊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