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地。
自古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
這裡,現在依然保留著不少美好的古鎮。
寧靜而處,遺世而立,躲開了熙攘遊客,卻風景別樣秀美。
一起來看看最美的10個江西小眾絕美古鎮。
1 河口古鎮
位於鉛山。河口古鎮在信江之畔,歷史上是閩贛交通要道和貨物集散地。
河口鎮,曾是歷史上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北宋時稱“沙灣市”。明嘉靖年間,這裡手工業發達,水路直通鄱陽湖,商品交換的擴大促進了“沙灣市”的繁榮.到了清乾隆年間,河口進入鼎盛時期,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貨物集散於此,轉銷全國,成了商賈雲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河口古鎮上的老街,現在仍保留著舊時繁華的印記和古樸的風貌,沿河五米長的明清古街,由東而西沿信江南岸建築,舊分一堡、二堡、三堡,全長約2.5公里,寬6米,路面用長條青、麻石鋪砌而成,佈滿車轍。
鎮內小河蜿蜓迥轉,一座座青石橋橫跨兩岸,增添了小鎮的水鄉情調。沿江碼頭的碑石上,字跡歷歷可見,令人回想起當年“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楊,舟楫夜泊,繞岸燈輝 ”之盛。
河口曾經是一座商業重鎮,也是一座生活的小城市。沿江的一堡到三堡是當年的商業街,街上商鋪林立,現在只有一兩個小店開著,當年的大商號成了賣點小菸酒的小雜貨鋪和早點店,更多的商號成了住家還有閒置著的。陸路時代註定了這個鎮子的沒落,昔日喧鬧和忙碌已經不再。
2 石塘古鎮離河口古鎮40公里左右的鉛山石塘鎮,同樣是個千年古鎮(始於南唐)。這裡水域發達,古代這裡是江南五大手工業基地之一。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主編的《中國史綱要》一書中所指的鉛山造紙業也就是在石塘鎮。石塘鎮素有“武夷山下小蘇州”之稱。明清時期此地紙商雲集。
石塘古鎮上保留下來的老房子基本原貌,走在這裡可以想象當年住在這裡紙商們過著富足安康的生活。
3 瑤裡古鎮瑤裡古稱“窯裡”,是景德鎮陶瓷的主要發祥地,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
瑤裡像是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少女,古樸素潔的江南山水圖,清悠、典雅、空渺,都充滿了誘惑…雨後,安靜的村落,散步其中,悠然自得。
這是一個魂牽夢繫的地方,就像歌曲中唱著那麼一句: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煙雨迷濛下,跟隨歷史的腳印、歲月的痕跡穿越瑤裡古鎮,尋覓一方內心棲息的驛站。
沿著青石小街穿行在瑤裡古鎮,腳步聲聲迴響,更顯古村的幽遠寧靜。徽派建築的粉牆黛瓦點綴在濃濃的綠蔭之間,既像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山村水墨畫,又像一首雞犬相聞的鄉村敘事詩。兩側建築鱗次櫛比,透過虛掩著的大門,可以看到院裡的花草和樑柱,更有種庭院深深的感覺。
青山如黛,碧水如黛,黛色就是瑤裡的底色。遠遠望著那一溜黛瓦,便能感到瑤裡的沉穩,不張揚和歷久彌新的魅力;那經典的粉牆,在歷盡風霜雨雪之後,呈現出的斑駁黛色。
古村沿河兩岸保留了較為傳統的徽派建築。比較有名的有程氏宗祠、吳家祠堂、張氏宗祠、獅岡勝覽等。這些建築多是明清時期修建,後經多次整修。
這些徽派合院式民居建築,高高的風火牆,上端騎脊飛簷,青磚砌築的門戶上高挑著紅燈籠,高雅簡潔又不失富麗堂皇。建築的磚雕、石雕和木雕題材豐富、玲瓏剔透、層次分明、栩栩如生、匠藝高超。
瑤里人才輩出,是西漢長沙王吳芮、南宋開國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員外侍郎吳從至等歷史名人的故里。站在河岸邊,看對岸的青瓦白牆倒映水中,猜想是哪位名人佳仕曾在此居住,想象深宅大院裡發生了什麼樣的悲喜故事,時光流年,物是人非,也是感慨萬千。
瑤裡也是新四軍的根據地。1937年至1938年,陳毅元帥就來到瑤裡,指導新四軍的改編工作。他曾經生活過的一處民居現已改建成展覽館,集中介紹了新四軍瑤裡改編的過程和陳毅同志的生平。
4 滸灣古鎮位於撫州。一塊“籍著中華”的匾額,讓滸灣這座僻居金溪一隅的小鎮至今瀰漫著不散的書香。
“臨川才子金溪書”中的“金溪書”,便是指金溪縣的雕刻印刷。滸灣木刻印書業繁盛,凡經史子集、話文小說都能刊刻,成為明清時期江西印書中心,人稱“江西版”。
民國年間,成撫河邊上的“不夜之城”。滸灣因水而起、因水而興、因水而繁榮、因水而靈動。至今古鎮撫河沿岸仍儲存三個古碼頭、四個明清古漕倉。
5 驛前古鎮驛前古鎮位於撫州廣昌縣南部,為古代通往閩、粵必經之道,南北往來商賈,朝庭兵馬傳遞文書歇息之處。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於梅村建驛館,後圩鎮建於驛站之前,驛前從而得名。
每個大門都建的極其華麗,遠超普通大富大貴的民居。古鎮建築上使用的木刻、磚刻、石刻等雕刻藝術皆以蓮為題材,處處滲透著濃郁的蓮文化,堪稱江南明清建築的經典。
驛前因蓮而美,因水而靈,在無痕的時光中,彷彿便是一朵出水的清荷,在六月的風中輕搖一縷芬芳,等待從青石板上響起的婦人的腳步聲。
6 棠陰古鎮棠陰古鎮位於撫州宜黃縣城東南14公里處。當年湯顯祖的千秋名劇《牡丹亭》就在這裡首次上演。
舊時這裡所產夏布品質全省居一,產品遠銷日本、北韓和東南亞各國。極盛時十里河埠商船雲集,五里長街商店櫛比,有“煙囪三萬六、人口十萬眾”和“小小宜黃縣,大大棠陰鎮”之稱譽。
這裡的文化底蘊十分豐富,歷史上書院林立,寺廟道堂遍佈,明清建築數量最多也最為獨特。
曾有專家贊其四大獨特之處:因地就勢,天人合一;和諧自然,絕無雷同;寧靜典雅,古樸清幽;三雕精湛,圖案精美。
走進古鎮棠陰,古雅的官邸民宅,高牆幽深的窄巷,卵石鋪成的踏道,條石壘砌的臺階,讓觀光者領略到:這裡是一個集古代建築、藝術和民俗為一體的內涵極其豐富的明清文化博物館。
7 富田古鎮江西吉安,富田古鎮。一座擁有1800多年曆史的古鎮,通行贛語,這裡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位於江西吉安市東南,江西四大古鎮之一。
古鎮依山傍田、溪流穿插,山青水秀,風光媲美。古樟沿河繞村,景觀獨特。富田的樟樹多,樹齡長,其中,陂下古村現存80棵500年以上的古樟,富水河畔更有10多棵千年古樟。鎮內擁有宋、元、明、清時的各種建築,其中以祠堂、廟宇最為顯著。古祠堂就有200多座,包含了聚巢式、門樓式、孱亭式等各種樣式。
到富田,崇孝堂、文丞相祠和誠敬堂三座著名的祠堂以及百米古街不可不看。
崇孝堂為匡家娘娘祠,始建於明成化年間,呈兩院三廳結構,由照壁、聚星池、孱亭、廂房、朝樓、享堂等組成,是吉安最長的祠堂,佔地面積達到了3501平方米。據匡家家譜記載,明高帝六世孫建安簡定王朱拱樋娶了匡氏匡鵬中的長女為妻,被誥封為一品夫人,這座祠堂式的朝樓就是專門為了紀念匡娘娘建造的。
誠敬堂為王家宗祠,號稱 “江南第一祠”,佔地面積3646平方米,是一座全國罕見的大祠堂,始建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百米古街古色古香的,地上是石板路,兩旁店鋪林立,還有一些古舊的牌匾,很有味道。
文丞相祠在歷史上曾得朝廷“敕令”修建而成,歷經三建三毀。現在修復文丞相祠佔地1036平方米,為二井三進式結構,祠館結合,祭祀成列。
8 上清古鎮上清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鎮,這裡是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最初修道煉丹的地方,也因中國道教發源地而聞名天下。
上清古鎮的生活氣息十分濃重,走在這裡街邊的小販,路過的村裡人,腳邊的黃狗,都給你一種悠哉清閒的感覺,奇叔都想來這裡過過幾天山中道士的清閒日子……古鎮中古老的道教建築隨處可見,臨河的吊腳樓更是魅力無窮。
在上清古鎮有條很長的青麻石古街,可能因為“久經磨練”顯得很圓潤,整個小鎮緊貼溪水而建,偶爾會有一抹溫潤的“河風”吹過,道路兩旁的古老建築給人一種時空穿越的錯覺。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這裡的所有房屋中間都有一條小道通向江邊,濃濃的田園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9 塘灣古鎮塘灣古鎮位於貴溪市南部,東鄰武夷山,南通福建及冷水銀礦,北連貴溪銅城西接龍虎山風景區。歷經明清兩朝,歲月悠悠400年餘載。
漫步古鎮街頭,腳踩石板路,閒遊席子巷,一排排青磚、木結構、小青瓦房沿街巷婉轉而立,古色古香的民居不規則地向前延伸;舊時民居的建築群七高八矮、稜角交錯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幾條街道古老而狹長,呈井字形排立,斑駁陸離的痕跡,講訴著古鎮歷史的滄桑。
10 錦江古鎮錦江原為安仁老縣城,建縣於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錦江自設縣開始至1961年為縣城所在地。古縣城錦江名勝古蹟、古文化遺產甚多。
孔廟槐蔭,柳祠檜色,玉真墨跡,果老丹池,市心塔影,山後書聲,錦江漁坊,黎浦商帆等安仁八景訴說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吸引了不少墨客與騷人來此漫遊賦詩,尋覓仙境。楊萬里、朱熹等歷代文學家為此寫下的“餘干溯源至安仁”、“安仁曉行”等著名詩篇,勾勒出千年前的錦江群峰俊秀,碧水波清,山川靈秀,水路通達,船帆點點,商賈如雲的繁榮景象。
錦江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好學之風盛行,明清兩代興辦的諸多書院,給這座千年歷史古城譜上了濃厚的文化古韻。
-
1 #
-
2 #
餘江縣的老縣城叫安仁縣,因湖南安仁縣同名,後改餘江縣
-
3 #
安仁是江西的嗎,只有湖南才有安仁縣
上清古鎮是不是鷹潭龍虎山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