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紫關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位於淅川縣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丹江穿境而過,是“南水北調”水源地。
荊紫關古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絢麗的古建文化遺存。自古水陸並通,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時水運有“丹江通道”,陸運有“商於古道”,明清時期商業高度繁榮,有“小上海”之稱。清末的記載言:荊紫關“水陸輨轂,商賈輻輳,繁盛甲於全境”;又言:“全境商務以荊紫關為貿易總彙”,商業繁盛遠勝於淅川城。荊紫關鎮先後獲得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授予 “全國重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 “河南省重點鎮”、“ 省級衛生鎮”、“省級文明鎮”、“五星級小城鎮”等榮譽稱號。
2013年5月19日,在“中國旅遊日”到來之際,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古鎮(一)》特種郵票1套8枚。其中,第4枚是南陽淅川縣荊紫關鎮。能作為中國古鎮第一批入選,可見古鎮的歷史等也是經過國家的刪選和認可的。
在荊紫關鎮的月亮灣,有一個兩山對峙的關口。關口外,是八百里秦川,關口內,是開闊的中原。古時,咆哮的丹江與狹窄的古道在這裡共同構築起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這個隘口,就是荊紫關之“關”的來歷。
這裡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響譽全國的“明清一條街”古建築群,形成於公元1772年前後,該街全長五華里,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段,它依山傍水,容南北建築風格和自然特點為一體。街道兩旁有房舍樓閣2200多間,1500餘間門面房均為清代建築,房屋建築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古街現今還儲存著陝山會館、禹王宮、江西館、平浪宮等典型建築和劉家大院、陳家大院等富商住宅;古碼頭、古關門、古樸的吊角樓與其他古建築群錯落有致、相映生輝。2001年,“明清一條街”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阮氏三雄》、《包公》、《漢魂》、《內鄉縣衙》等影視作品先後在這裡拍攝。
1987年三省鄉鎮自發集資,在此建立了一座小巧玲瓏的三稜大理石塔式碑。通高5米,三足碑座,中空,碑頂部似塔式,三根賀珠狀柱子支撐之角簷及塔頂,頂中心飾園形葫蘆狀作裝飾。碑身用綠、黃色大理石貼面,為錐狀三面體新界碑。白浪街-----一腳踏三省之地,揹負青山,景色秀麗,多年來三省人民在此繁衍生息,操著不同的口音和睦相處,婚喪嫁娶,各操鄉俗。現在白浪街一腳踏三省之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前來觀光。
南陽人口在河南這塊算是前兩名,但是經濟也是這兩年才進入前四名,淅川旅遊開發也就是近幾年的事情,真心希望當地政府利用好手裡的這塊寶地,經濟搭臺,文化唱戲,打造出南陽的一張旅遊名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