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沉睡了一晚的崇壽老街,也只熱鬧了一會兒,便又恢復了平靜。
藝人們繼續做著糕點,雜貨店陸續開業。老人將躺椅放在臨街屋簷下,躺在上面懶洋洋地晒著太陽,嘴裡哼著小曲兒,悠閒自得;小孩子在店鋪門前追逐嬉戲,有的還跳起繩來,跳得有模有樣;小狗蹲在路邊,一聲不吭地注視著過往的行人,好像在行注目禮,真是一幅悠閒、安逸地畫卷。
我去過烏鎮、西塘古鎮,也去過鳴鶴古鎮,與她們的名氣、規模和熱鬧程度相比,老街顯得格外樸實、小巧和寧靜,她的滄桑,恰恰見證了崇壽的變化與變遷。
老街的街道很窄,窄的只能容下一輛轎車通過;老街的街道不長,從東到西,甚至一眼可以望穿;老街的房子木門、黑瓦,處處流露著古樸,與周圍鋼筋混凝土的小洋樓遙相呼應,錯落有致,別有一種格調。走在寧靜的街上,看著兩邊古老的房屋,感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可不經意間一抬頭,頭頂電線交錯分佈,樓房遠處矗立,立刻又"穿越"了回來。在現代建築的侵蝕下,老街依然保留著原有的風格和佈局。
走進一家麵條店,一位老爺爺正用一臺我從未見過的麵條機在軋面。這玩意兒木頭外殼,兩邊兩個輪子,一個大、一個小,大的轉得很快、小的轉得慢!和我家電動麵條機真就不一樣,我還頭一回見呢?看著老爺爺軋出的麵條,又細又長,我頓時就有了想吃的慾望,真的是既漲見識、又漲食慾。
對門是一座木屋,屋前放了一口大缸,裡面盛滿了水。於是我疑惑不解地問爸爸:"爸爸,這是幹什麼的呀?""以前,房子是木頭做的,很容易發生火災,所以便在門口放一缸水,一旦著火,可以用缸裡的水迅速將火撲滅。"我聽後,心裡暗暗稱奇:古人可真聰明,竟能想出這樣簡單、實用的好辦法來撲滅大火。
很快,我丈量完了整條老街,吃著藝人們做的棗泥糕點,回味著老街的點點滴滴:樸實、寧靜的老街,不正是崇壽過往的一段縮影嗎?
這次遊覽老街,我對崇壽又有了新的解讀:它保留了舊貌、傳承了精髓。下次,我還會再來的,再見了,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