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23《似曾相識》
從土耳其伊斯坦布林飛東京,然後轉新幹線分段抵達加賀市,接我的車已經等候已久了,一路順風到了山中町,下榻北鹿苑溫泉酒店。
山中町青山碧水,我有早起的好習慣,乘機早早遊覽了附近山林中的“藥王廟”,並四下攝影,許多美景似曾相識,其實就是日本郵票在我腦海深處留刻的印象,包括在日本駐土耳其大使館拿的新郵預報。
2009/5/24《眼熟的“切手”》
在山中町這個溫泉小鎮的一柱電線杆上的廣告文字中出現漢字“文具”和“切手”,“文具”想當然就是“文具”,成為“酒具”的可能性不大。但“切手”與“切菜切肉”無涉,卻是我喜歡的郵票。文革時中國出版物中有很難得的日語版的《中國建設》,中間夾頁介紹中國郵票謂“中國切手”,令人印象尤深,於是我就認識了這個“切手”。這家出售文具和郵票的店家在“北一樓”,可惜夜深人靜,家家戶門已閉,到底是無法親鼻嗅嗅那老郵的幽香。
2009/5/25《送人玫瑰》
會議最後一天安排自費旅遊,在依山臨海的知賀市轉轉。市政府送給每人一套知賀名物名景的明信片,我建議大家就在日本當地實寄幾枚,如此會更有紀念意義。我不是說說而已,乃身體力行,拿出1000日元給日本導遊,請他給車上的每一位“同遊”都買一枚郵票,算我送給大家的小禮物。我心裡是怎麼想的:一當成是我對各位同車出遊的緣分盡的一點小小的心意,二則為推進集郵活動做一份小螞蟻的貢獻。同車的另有三人覺得一枚不過癮,又添錢加買了幾枚。
當我們在“北前船政資料館”參觀的時候,利索的導遊見縫插針,跑到附近的郵局買來了郵票。那新嶄嶄的郵票裝在薄膜袋裡,顯得特別養眼,那種買新郵票久違的快感立即電流一樣地麻麻傳遍了周身。我立即請北陸大學陪我們旅遊的中國留學生把郵票發給每個人。
買來的新郵票一共是50日元的14枚和20日元的14枚。50元面值的有兩個圖案,應該是古典男女題材的紀念郵票,為“平成20年(2008年)7月23日發行的,由“國立印刷局印造”。這些新郵資料分別出現在郵票的票圖和邊紙上。20元面值的就是常用的“花卉”普通郵票。寄一枚水陸的明信片的國際郵資是70日元,這樣同車遊客人手分獲一大一小兩枚郵票,可謂皆大歡喜。
日本人辦事不但效率高,而且一絲不苟,就這麼一點郵票,也出具了極為詳細的電子發票。由於發票上的日文多為漢字,因此基本讓我了然,而且還因此多了一份郵政用品的收藏。
此發票上首先有“領取證書”字樣,然後有郵票的票名“百人一首”和“普通切手”等,以及相應的枚數和款數,最後的落款“擔當川田成親”和“橋立郵便局”。這個“川田”大概是郵便局當班的郵務士的大名吧。他應該沒有想到他經手的這張電子發票會成為一箇中國集郵者的藏品,更不會料到他的名字和發票會被一個集郵者如此認真的研讀,並寫入日記,變成郵文,甚至說不定哪天還會進入郵集,走上貼片,成為未來某次中日集郵聯展裡的展品呢!
做了好事,我特別快樂,這樣的快樂集郵真的不是錢可以換來的。俗話說:送人玫瑰,手有餘香,這餘香綿綿,原來是心香,是郵香啊!
5月26日:《與郵筒合影》
因為教學任務緊逼,不敢在日本久留,來去匆匆,路上行旅的時間都超過了日本地面逗留的時間了。在東京轉機,匆忙做了一小時的街頭漫步,算是腳踩日本首都了。身為郵迷,卻無緣日本郵局,於是在街頭找了一個郵筒合影,算是聊補無米之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