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春天是以杏花綻放為開啟模式,每年的三月開始,天山南北的大片野杏花和百年老杏園的杏花便會漫山遍野地開放。而在伊犁,每年這時節,便會舉辦杏花節。
在伊寧縣的杏花節上,已經長得十分高大的杏樹園已是一片花海,或粉或白,或者嬌嫩的花瓣隨微風徐徐落下。前來賞花、踏春的人非常多,人們都在盡情欣賞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美妙。
除了賞花,有很多當地的特色美食,老遠就可以聞到香味。也有有當地的手工藝品展覽,主要是哈薩克族和維吾爾族的民間手工藝品。
在哈薩克族手工藝品展覽區,正在展示阿肯彈唱、樂器冬不拉、哈薩克族刺繡等等。而展示的人們都穿著哈薩克族的民族傳統服飾,色彩豔麗,以刺繡圖案為裝飾,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生活在新疆的哈薩克族絕大多數都生活在伊犁,除了少部分工作生活在城市外,許多哈薩克族牧民都生活在美麗的伊犁大草原上。他們是一個熱情、好客、善良、淳樸的民族。
現在,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裡的哈薩克族的服飾也和我們大同小異,沒什麼區別。但在牧區,傳統服飾保留的很好。人們在重大節日、婚禮等場合也會穿傳統服飾。
也正好通過杏花節上的展示,來了解一下他們的傳統服飾及手工藝品。
哈薩克族服飾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哈薩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叫“吐馬克”,帶有兩個耳扇,後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帽子裡層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鮮豔的綢緞。
男子冬季還戴一種稱為“波爾克”的圓頂帽,一般用水獺皮、貂皮、狐皮等獸皮以及羊羔皮製作。
男子冬天穿鞣製過的羊毛朝裡的皮襖或皮褲,還有用狼皮、狐狸皮或其他貴重獸皮縫製的皮大衣。
腰帶大多用牛皮所做,寬窄不等,上面鑲嵌著金、銀、珊瑚、珍珠、寶石等飾品。
夏季,上了年紀的哈薩克族男子一般穿軟革製成的靴子,外套膠鞋,以保護靴子。
年輕男子穿長筒皮靴。獵人則穿便於跋山涉水的高翹首軟靴。
此外,高寒地區的男子也有穿保暖禦寒的氈靴的。
哈薩克族女性的服飾比男性服飾要複雜一些,款式繁多,做工極為講究,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著裝上也有所不同。
婦女的頭飾主要有帽子和頭巾兩種。女孩子從小戴“塔克亞”,這種帽子帽殼較硬,平頂,頂上插有表示吉祥的貓頭鷹羽毛,上面綴有光彩奪目的珠玉。
姑娘們出嫁時戴的尖頂帽叫“沙吾克列”,裡層為薄氈,外罩綢緞,帽壁繡有以花草和獸角的各種變形體為內容的花紋,鑲嵌五光十色的金銀珠寶。
小女孩的衣服上多綴滿銀銅或鈕釦,姑娘和少女穿袖口飾有十字繡花邊、下襬帶多褶的連衣裙,上身外加半截緊身黑、紅、綠色的坎肩,坎肩的對襟兩邊綴滿亮晶晶的銀飾。
未出嫁的姑娘身穿白色內衣,衣領、袖口繡有幾何花紋,外穿飾有花邊坎肩,其下襬是雙層花邊的連衣褶子裙,胸前兩側飾有琳琅滿目的銀元、鈕釦、珠貝等。
中年婦女夏季穿胸前和下襬用彩絨繡邊,兩邊有兩個衣袋的半截袖長襟袷袢和坎肩。
冬季用狐腿皮、羊羔皮裁做的“衣什克”,以及用水獺皮壓邊、前襟和下襬有各種圖案、罩綢緞布面的皮大衣“庫魯”等。
婦女的鞋和靴有許多樣式,一般穿的是“買斯”(軟底皮靴),外套“開布斯”(套鞋)。
富裕人家女子的靴子和鞋襪較講究,她們所穿的“開布斯”上有各種裝飾物,“買斯”上繡有花紋。
氈房是春夏秋從一個棲息地搬到另一個棲息地的簡便的活動房屋,氈房日遮陽,夜隔潮,防風擋雨,通氣透亮,移動方便,一般30分鐘內就可支撐拆除裝卸完畢。
富裕家庭的氈房很講究,裡面用不同的布剪裁出各種圖案,圍氈都加以修飾。
格欄四周掛著壁氈和花色氈子。地上鋪滿花氈,繡花氈、地毯。富有的人家氈房格欄、輻柱上漆,鑲上鏤刻的骨飾和銀飾。
在杏花節上,一位慈祥、和藹的阿肯彈唱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即興唱起了哈薩克族民歌,歌聲滄桑、深情而動聽。
哈薩克族民歌中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對唱,就是兩個阿肯(即對唱者)即興進行創作比賽。在伊犁,每年都會舉辦阿肯彈唱會。
一個民族的傳統服飾、手工藝品往往是他們這個民族文化、歷史、風俗的傳承和發揚,希望哈薩克族的這些傳統服飾能好好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