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竟然又是趕上一個陰雨的日子,我來到了山西省靈石王家大院,記不得這是這一年裡尋訪過的第幾座古民居大院了,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王家大院會是這些大院裡規模最大、儲存最為完好的一處!這一篇會竭盡所能的對王家大院進行介紹,並因此查閱和整理了大量的史實資料,於己算是一次記錄,於他人,如能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將會倍感欣慰!
王家大院概況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離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距離山西省太原市約150公里......
靜升鎮王家由耕作而經商,繼而讀書入仕,而至家業興旺鼎盛,正所謂“以商賈興,以官宦顯”,使其成為當地望族......
王家於明清時期逐漸建造起大規模的、堪稱珍寶的民居宅院,無論從體量規模或是建造工藝等方面,都具備了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其博大精深的理念、因地制宜的巧妙、珠聯璧合的格局,千變萬化的構思,有著“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熳”的鄉土和地方特色,堪稱明清古民居建築“纖細繁密”之典範......
王家大院是明清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是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王氏家族經明清兩代、歷時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
現已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崇寧堡三大建築群皆為建造在黃土高坡上全封閉城堡式建築群,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餘平方米......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王家大院建築群裡,巧奪天工的三雕裝飾品比比皆是,中國傳統的珍禽瑞獸、吉祥花草、歷史典故等在古代匠人的精雕細琢下,變成了一幅幅或抒發情懷、或勉勵自身、或寄託希望、或訓誡後輩的美麗畫卷,它們都活靈活現的展示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王氏家族獨特的治家理念......
王家大院以其氣勢磅礴的氣勢,精美絕倫的建築藝術,深沉厚重的文化品位,被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譽為“中國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並贏得了一個流傳很廣的口碑“王家歸來不看院”的讚譽......
王家大院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王家大院坐落在靈石縣靜升村,靜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東膠南),後西遷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實由太原南遷至靈石縣溝峪灘村。元皇慶二年(1313),王誠齋又率家族遷至靜升村......
說起王家大院,首先要提的就是靜升王家的始祖王實。靜升王家,是太原王氏的後人,早年輾轉到了靈石縣,落腳在汾河峽谷的溝營村(今靈石縣富家灘鎮溝峪灘村)。元成宗大德七年,全國多地發生地震。那一年的9月17日,洪洞縣趙城發生8級大地震。這次地震史料有詳細記載,地震摧毀了臨汾、霍州、洪洞、靈石等地眾多房屋民舍,王實及其三個兄弟也不得不因地震而顛沛流離,尋找新的生活之處......
王實原本和哥哥王忠、王信、王誠居住在一起,地震之後,哥哥王忠去了平陽(今臨汾),王信、王誠遷到了溝營村附近的山裡,王實則於元皇慶年間(1312年至1313年)定居在靜升鎮,也就是今王家大院所在地......
追溯到王實的祖輩,王家也只是小門小戶的農民,經商也只是在務農之餘做些小生意,但對於子女卻極其注重忠實、尚禮、誠信、仁義的教育,這一點,從王實他們兄弟四人的名字即可以明白,“忠、信、誠、實”......
據史料記載,王實來到靜升後,開始了小本經營賣豆腐的生涯。王實賣豆腐,忠誠守信,在其賣豆腐途中,王實曾偶遇一名病倒在街頭的老人,他便將老人帶回家悉心照料。老人康復後,為報答恩人,用盡畢生所學,為王家選好了現在的王家大院之址,並囑咐他們要起牆築院、廣植良木......
隨後,王實遵囑便買下那片土地,後於三世始建宅院。一定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至五世王家人丁興旺起來,且英才輩出。七世由務農涉足商賈,至明朝萬曆、天啟年間,已是“逐利胡海,據資萬千”。到了清朝,至十三世家道中興,十五世步入官場。從此,官商並駕,憑藉康乾嘉的鼎盛,成為富甲一方的望族......
當年鼎盛時期的靜升王氏一屆科舉竟有百餘位子孫榜上有名,歷代有三位參加過清朝的“千叟宴”。而靜升一帶的商業、農業、地方慈善均有王氏家族涉足,在當時士農工商,靜升王氏皆是成就斐然......
王家盛極一時的江山,也經不住時代的洗禮,終至道光年間,隨著清王朝的日傾西下而漸漸走向衰亡。王家有的後代甚至成為盜賊和乞丐,並變賣了自家宅院......
輝煌了600多年的王家終於易主,後人舉家南遷。解放之後王家大院也為貧下中農所有,在1949年以後,王家大院都住滿了老百姓,直到1996年,靈石縣政府修復王家大院時才搬遷出去......
王家大院建築王家大院建築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期就已經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際所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安靜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內外男女有別、上下長幼有序,而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嚴謹......
據王家史料記載,當年王家在修建紅門堡、高家崖堡、西堡子、東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時,分別以“龍、鳳、虎、龜、麟”五種靈瑞之象建造,以圖迎合天機、繁榮昌盛之意......
王家大院的建築結構附件裝飾均精緻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額枋、雀替等處的木刻,柱礎石、牆基石等石刻裝飾以及各院落內的楹聯匾額,形式多樣,做工極佳,本文稍後將做詳細描述......
王家大院建築群內的磚雕、木雕、石雕題材豐富、技法嫻熟,大量採用了世俗觀念認可的各種象徵、隱喻、諧音,甚至禁忌的藝術形式,在古時匠人精雕細琢之下,將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或雕於磚、或刻於石、或鏤於木,體現了明清建築裝飾的風格,將儒、道、佛思想與傳統民俗文化融會貫通為一體......
本文開篇有提及,王家大院的建築,有著“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熳” 的特徵,且凝聚著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在古建範疇,它的藝術內涵可謂包羅永珍,融會貫通......
整個建築格局,集官、商、民、儒四位於一體,既遵循了中國古代傳統的陰陽五行之說,又合乎了尊卑有序、內外有別的倫理道德禮制,同時還在建築的區域性和細微之處,汲取了南方園林建築的設計風格,不失為將造院技巧與造園藝術融為一體的完美之作......
王家大院藏品王家大院的藏品中,數不勝數的木匾、石刻仍在門額上鑲嵌著,也有很多存放在展櫃裡供遊人參觀。難能可貴的是,櫃中那些可移動的木楹聯和古字畫真跡,都是王家後人經過數代儲存而自願捐贈的......
在王家大院裡還珍藏著兩件稀世珍寶,一是“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一是道光緒年間慈禧西逃時留在王家的一張組合式紅木雕花“龍鳳床”。據有關專家考證,前者除北京故宮和王家所存之外,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再發現。“龍鳳床”被國家文物部門鑑定為上品級的重點文物,現在已被視為王家大院的鎮宅之寶......
王家的珍藏品中的珍品還包括:明清時期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手書楹聯,祁寯藻的門匾,傅山與劉墉的條幅,唐伯虎與文徵明的繪畫,翁方綱的石刻、木匾等等......
王家族人據《靜升村王氏源流碑記》載,明末天啟年間,王家已是英輩迭出。王家大院迄今已690餘年,傳28世。王家從十三世紀進入清朝,鼎盛於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僅在這三朝間,家族取得功名者不乏其人,或正途科考,或異途捐保,或祖德廕襲......
王氏家族入宦者僅二品至五品官員多達101人,身列儒林名登仕籍者130餘人,還有300餘眾為貢生、監生及生員......
我們遊覽王家大院時,有幸進入王汝成的祭祖堂,那裡就供奉著在靜升王家最重要的三位人物,中間的是王實,被尊為靜升王氏的始祖。另外兩位分別是王謙受、王謙和......
王家從第三代開始進入明朝,在明朝,王家以經商為主,做官的人不是太多,直到清康熙十二年,吳三桂叛亂時,第十四代王謙受、王謙和正在山東、河北、內蒙一帶做皮貨和騾馬生意,他們藉助販賣騾馬的優勢向朝廷捐獻24匹軍馬,緊接著又為朝廷籌集軍糧,為平息叛亂立下汗馬功勞,康熙龍顏大悅賜給他們每人一個四品官,以此為契機,王家開始向官場邁進,整個清朝,王家從五品到二品的官員101位,年邁古稀的王謙受參加了康熙六十一年的千叟宴,並獲御賜龍頭拐仗,在清朝共舉辦的4次千叟宴中王家參加了二次,由此可見王家當時的政治、社會地位非常之高......
王家家訓王家從始祖王實開始,便非常注重做人、做事的原則和規範。歷經多少年的積累,到王家第十六世王廷璋建立五堡之一的“和義堡”時,王家結合自家的行為規範,最終借用北宋賢士張思叔的《座右銘》,立下家訓:“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飲食必慎節,字畫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肅整。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來深省。書此當坐隅,朝夕視為警。”......
我們舉幾個王家後人遵守家訓的例子:
王家第十五代的王夢鵬,獲取生員後不謀官、不貪財,而是在當地廣做善事、好事,孝義之行信服於鄉黨。史料記載,王夢鵬不論對生父母還是養父母,都“夏扇席,冬溫被”“克盡子職”......
王家十七代的王如璣生於1695年,卒於1759年,字魁山,誥授中憲大夫,晉封資政大夫。清乾隆九年(1744年),勵志報國的王如璣“授例選授內務府光祿寺署正”負責皇室膳食酒祀之事,“居職二年,克勤克慎”。十一年(1746年),他又被提拔升任刑部陝西司郎中。初到刑部,他便是每遇案件“務期明允”,按律執法,堪稱秉公無私的典範......
清乾隆十六年,已升任道臺的王如璣不幸染病,退休返鄉。王如璣回到家鄉後,每遇鄉里族裡貧苦之家,都要接濟、遇貧寒學子赴省赴京科考,多有資助......
靜升村村東的“養正書塾”、村西的“端本書屋”,都是王如璣父親捐銀建成。但一度因求學者眾多,經費短缺,王如璣回鄉後得知,立即捐銀四百兩,捐資助學的事情屢有發生……
另據史料及結合民間流傳的故事所知,王家為商、為官發跡後,不忘賙濟鄉里,為善一方,如王家十五代的王夢簡、王麟趾,十六代的王生炳、王生炯、王奮志,十八代的王世泰等等,都廣得善名......
王家大院院落內隨處可見的家訓
“勤治生儉養德四時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終生可行”、“讀君陳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馬訓積陰德於子孫”、“廉恥自守則常足,道德是樂乃無憂”,現在我們走進王家大院,隨處可見一處處的古訓、家規......
除了這些告誡子孫的楹聯和文字,大院內,各類磚雕、石雕及窗櫺、匾額上,也都處處體現著這個家族對家訓、家風的重視......
比如,我們在門樓上見到的兩個遒勁的大字“視履”,其意來自於《易·履卦》,意思是考察行為得失,一生大吉。大院的樂善堂上,也有兩個大字“敦厚”,兩字來自於《禮記·經解》,“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是教導後世為人要淳樸寬厚......
紅門堡的一處匾額上,有“規圓矩方”四個大字。我們注意到,如此醒目的文字,“矩”上竟然多了一個點,對此,王家大院的工作人員談道,這不是筆誤,而是王家的人刻意為之,意思是在王家做事做人都要做到“規矩多點再多點兒”......
在王家大院裡,其中“澡身浴德”匾額印象最為深刻,它是告訴後人要時刻保持高尚的節操,經常檢討、清潔自己的身心,使之永遠清白純潔......
在王家大院內的幾處院落內,院中的不少房屋柱礎下方等,都用各類石雕雕刻著二十四孝等故事,以及《三字經》中的經典故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三字經》中的這段文字,被用惟妙惟肖的筆觸和刀法雕刻在了一塊長方形的石礎上......
我們也在一面牆壁上方看到了像魚一樣的磚雕圖案,因為懸垂於上牆頂端,所以稱之為“懸”魚,它除了是一種裝飾藝術之外,還是清廉的象徵......
走進王家大院來吧,我們再次走進王家大院,更近距離的了解它、與它交談......
王家大院大門朝東,上書“寅賔”,“寅賔”二字有兩層寓意,一是“迎賓”之意,又一為“紫氣東來”之意,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的意思......
高家崖
由大門進入便是一條長30餘米、寬6米左右的石板坡道,沿著坡上來便是高家崖。高家崖建於清嘉慶初年,主建築由兩座三進式四合院組成,這裡是王家第17世孫、王家兩兄弟的大宅院......
高家崖面積達19572平方米,分別名為敦厚宅和凝瑞居。所有建築嚴格按照封建等級制度建造,院內雕藝精湛的磚、木、石三雕裝飾品,題材繁多、內容豐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獨特的治家理念......
兄弟二人均在朝為官,弟弟官階高於哥哥,因而宅邸大門更為寬闊,但身為弟弟門頭可以寬,卻不可高於哥哥家,這個簡單的一高一低,一寬一窄就足可見封建禮教的嚴明......
連線高崖堡與紅門堡的小橋,原來的石橋在1946年戰爭時期被炸燬,現在看到的橋是1988年重建的......
紅門堡
如果說高家崖講求的是精緻華麗,那麼紅門堡就是壯闊無邊了。紅門堡自西向東依照地勢從低到高,巷道之間形成一個工的“王”字,同時以堡門為龍頭,底甲的兩口水井是龍眼,中間主巷道是龍身,四條橫巷是龍爪,正對堡門的亭子下有一棵古柏樹是龍尾,豪門望族的氣派可見一斑......
紅門堡本名恆貞堡,傳說恆貞堡內“平為福”院建成之後,院主人王家十六世孫王中極,為圖大吉大利,聽信陰陽先生,將大門漆為紅色,不料有人告發其犯上,惹來了禍端。好在王家朝中有人,訊息靈通,在朝廷查辦人員到來的前一天夜裡,王中極已將大門改漆為綠色,免去了一場禍患,從此,恆貞堡便有了紅門堡的俗稱至今......
王家大院的三大看點
王家大院的精髓皆在選址藝術、建築藝術、三雕藝術之中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
選址藝術,堪稱一絕:其一居高臨下,負陰抱陽。其二“高無近旱而水用足”,無水災之患,亦無缺水之虞。更為可取的是,依山面水,居高可以望遠......
建築藝術,又是一絕:其建築結構,融合歷史、哲學、力學、美學為一體,多采用典型的樑柱式木構建築與磚石窯洞式建築相結合的建築形式,且木構裝飾,依形施藝,精工絢麗......
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北方民居“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特色。其院落佈局,主次分明,曲徑通幽,形式多變,珠聯璧合......
三雕藝術,更是一絕: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品,無論形態還是雕技,都稱得上中國古建裝飾的典範。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品,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尤其將國學文化的點點滴滴熔鑄於一尊尊一件件精美的雕品之中,使之成為中華古老文明的傳承載體,令人不得不歎服古人的卓越智慧......
其他看點
鐵花:鑲在牆體上的這是什麼?在王家大院的磚牆上你能看到很多這種物件,其實它們的功能都是一個,那就是加固用的鐵柱,有如我們今天的水泥牆需要鋼筋一樣......
屋脊:有一個地方特別有意思,這王家大院的屋脊,一般人家的屋脊都是閉口獸,而王家大院的是開口獸,從這些細節上可以看到王家大院世世代代為官的居多......
楹聯匾額:或刻於門,或鐫於牆,或書於木,或懸於堂,託物抒情,明志寓意,映照了王家五百年興盛的祕密......
我不放摘錄一些楹聯匾額之內容,無不為之動容:“禮義傳家寶,詩書裕後珍”、“緯武經文勳業偕綿峰而永峙,敦詩說禮儒行並汾水以長清”、“守東平王格言不外為善二字,遵司馬公家訓只在積德一端”、“束身以圭觀物以鏡,種德若樹養心若魚”、“世守詩書輝晉地,家傳勤儉裕唐風”、“靜以修身儉以養性,入則篤行出則友賢”、“風格謙和歸子慕,胸襟高曠晉淵明”、“效張公多書忍字,法司馬厚積陰功”、“傳家一篇司馬訓,課子數卷鄴侯書”、“立德仁義禮智信,處事天地君親師”、“遵司馬公積德遺訓,守東平王為善格言”、“勤治生儉養德四時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終身可行”、“讀君陳篇惟孝友于兄弟,遵司馬訓積陰德於子孫”、“繼祖宗一脈真傳克勤克儉,示兒孫兩條正路惟讀惟耕”;“視履”、“恆貞”、“為善最樂”、“息遊藏修”、“澡身浴德”、“規圓矩方 準平繩直 祥雲甘雨 麗日和風”等等......
祝福王家大院遊覽王家大院一時半日哪裡會夠用?了解它的歷史、藝術,即使是專家,沒個十年八年恐怕也不敢說了解的透徹。如我這般走馬觀花、寥寥數言更加不敢妄言說了解了王家大院,但是這樣也好,心裡早已有了決定,要一去再去!
王家大院儲存的真好、規模真大、建築、雕刻真精美,這一次遊覽最大的願望當屬:願王家大院世世代代的美好下去,繼續“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熳”的驕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