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說到二里頭遺址,讀者們會想起夏都。雖然因為年代原因(二里頭遺址的大體年代在夏商之交)夏都說法有爭議,但是不影響這個遺址的意義。二里頭遺址遺址被認為是都城的一個原因是發現了宮城。那麼中國有沒有比二里頭更早的宮城呢?

答案是有的,比如陶寺宮城,陶寺宮城要比二里頭宮城早一些,有比陶寺還早的嗎?那就是莫角山遺址,比陶寺宮城還要早幾百年而且面積是二里頭宮城的三倍。面積相當於烏爾城的一半那麼大。

這座史前宮殿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過去被稱為大觀山果園,曾經作為一個果園。在1987年,當時的浙江省公路部門打算改造和擴建104國道。而這座遺址之前周圍就出土過玉璧等文物。所以考古隊對這裡進行搶救性發掘,結果不玩不知道,一挖嚇一跳。因為發現大量的紅燒土等建築遺蹟,冰山一角被揭開。又經歷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的發掘勘探,考古學家們發現這其實是一座規模巨集大,佈局有序的宮城。

首先為何說規模巨集大,因為整個莫角山遺址,先不說這房屋就說遺址規模,東西長約670米,南北寬450米,面積將近三十萬平米,而且土層最高處1.2米,土層厚達10.2米。

我們再來看看烏爾古城的資料:西長690米,南北達1030米。接近烏爾古城或者埃利都城40萬平方米的一半。關鍵是烏爾城是一座城。莫角山只是個宮殿區。

整個遺址上面的大莫角山,小莫角山,烏龜山這三個土檯面積大約分別為15000平方米,3500平方,8500平方米。

除了這三個土臺還有一個沙土廣場,叫古尚頂土臺,東西長約630米、南北寬約450米,高約9米。三個臺基加沙土廣場在規模上來說工程量不可謂不巨集達。下圖是莫角山遺址航拍區域性,可以獲得整個遺址的直觀感受。

雖然今天華麗的宮殿蕩然無存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下圖就是浙江省良渚博物院復原的莫角山施工場景。

除了大,還有就是整齊,因為一些人會覺得,在五千年前直接堆人修個土臺子沒啥了不起,也可能是日積月累一點點放大形成的。這種觀點雖然看起來有道理卻被考古工作者打臉了,因為莫角山遺址房屋排列非常有序。像大莫角山房屋從圖下來看就不是亂堆一氣,有很明顯的主房偏房。因為烏龜山破壞嚴重所以沒發現房屋痕跡但是根據遙感疑似曾經存在三座房屋,所以和小莫角山一樣在沙盤上設定了三座房屋。

除了莫角山上三個主要的土墩,考古學一家沿著沙土廣場,在南面、東面,也都發現了東西成排、南北成列的9個房子,面積在200-500平方米之間,學者認為這些房子是王城裡貴族住的地方。從圖上來看莫角山上的房屋面積很大(相對當時),排列整齊有序。一開始就是佈置好的,說明不是修到哪建到哪。

除了規模巨集大和佈局整齊,更讓人驚奇的是修建前的計劃性。按照相關學者的說法:鑽探後得出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怎麼大吃一驚?因為學者們發現莫角山下部鋪的居然都是淤泥,上部則用黃土覆蓋。從莫角山剖檢視來看,莫角山底下填了一層青膏泥,底下又是一層夯土,說明當時的先民在宮城的修建上有自己的思路,按現代人想法應先是以莫角山西面的姜家山這個自然黃土山作為中心然後向四周擴建,但是良渚先民沒有這麼做而是僅僅把這個當成建築起點,然後逐漸向東進行堆築起來的。

很明顯是在開工以前就已經規劃好了,因為莫角山宮城只是利用姜家山的東坡堆起來,雖然增加了很多的工程量,但是敢這麼做說明對自身人力物力有信心。學者們“還發現大莫角山下部的青淤泥也隨檯面相應隆起,說明大莫角山實際上是和莫角山臺地一體設計、同步完成的、”這與1999年的鑽探結果也相吻合。這樣看來,莫角山上的三個小臺子,很有可能全是整體設計、一次成型,而不是後來追加的。

所以從設計到施工,可謂計劃周全,敢下力氣。除此巨大宮城和巨集大的計劃,在細節上也是驚人的。在莫角山周圍發現七米長的木結構殘件,柱坑直徑在一米以上,從周邊河道發現宮殿牆體參考,不同於想象的黃土塊,實際上牆體是帶白灰面的。通過對牆體的堅持,學者得出如下結論:“該牆塊可能是先用羼合了禾本科芒屬類植物莖葉的黑色粘土築成牆體,加工平整後再用較純淨的黃色粘土調和成的泥漿塗刷表面,再對牆面進行了炙烤。”

而且學者們還認為這批牆塊的抹面層與同時期的北方仰韶還有後來龍山時期建築用石灰或料姜石粉等製作的白灰面存在較大區別,如此考究的建築牆體在長江下游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非常罕見。

所以在宮殿房屋復原上採用白色牆體而不是以前那種土黃色,除了少了瓦片但是氣勢上還是不錯的。

能有如此的人力物力去修建這麼大的宮殿區的絕不是一般的原始部落,過去不少人認為中國四千多年前就是一群茹毛飲血住山洞的原始人。但是從考古發現來看並不是如此,所以相對於當時的中東兩河差距並不像一些人說的,當中東出現繁華的城市東亞還到處是原始村落。

莫角山實景區域性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日本遊客在國內買西瓜遭“拒絕”?老闆怒斥:這種要求簡直就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