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豆鼓街因處於鬱孤臺之南,北側即鬱孤臺,原建有紀念王用明柯,名用明堂,是続州城內第一座陽明堂,故是處常有外來名士遊覽之地,後來陽明堂遷在府學前,即府學

之右側,為王文成公桐。明代贛州府治,在鬱孤合南側,後又遷楊老井街之西州城而古

據《志)記載:“贛州府治,即分巡嶺北道舊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僉事李轍從鬱孤臺徙建於此,副使楊璋、王度邵諫前後拓之在宋代時,這條街南側設有驛站,所驛站,即古時傳官文步馬的駐所,附有步馬急遞,明代為貢道,後驛站遷至府署前。

在這條街之南側,建有景德寺,後廢。據《志)書上所記:景德寺在鬱孤臺之南,後廢”。贛城內景德寺有兩三處,皆

廢。在豆鼓垇街之西端北側,為廣東會館,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會址背倚鬱孤臺、南北長619米,東西198米,前後三進,右通田螺嶺,磚木石混合結構。木石構件用料講究,加工精細。石構件有精美的花草人物,動物浮雕,具有嶺南建築風格,大門外有石獅一對(已遷移至贛州公園解放紀念碑前。

廣東會館又是革命紀念之所,1926年7月,陳贊賢(1890-1927)受中華全國總工會委派回江西工作,10月成立了由陳贊賢任特支書記的中共贛州特別支部,在八境臺召開會議,成立贛州總工會等備處。18000餘名工人迅速組織起來,成立了56個基層工會和工會支部。11月初,贛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會便在豆鼓街的廣東會館隆重召開,成立贛州總工會,陳贊賢當選為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領導贛州工人開展簽訂增加工資,保障職業,改善待遇,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為主要內容的勞資集體合同的鬥爭,取得勝利。解放後,廣東會館曾是廣育小學校址。豆鼓垇街中段,即原王文成詞(陽明堂)遺址,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創辦省立贛縣女子師範學校,解放後與省贛中合併為贛州中學。

1946年9月24日蔣介石來贛城時,特意去女子師範拜謁原陽明堂。軌州城古將解放後女師原址為西津路小學校址,之後小學遷到對面南側,原址改為贛州六中校址;直到2002年,拆除贛六中原校舍,改建為鬱孤臺公園,把鬱孤臺顯露出來了,增加了贛州古城的一條風景線。

豆鼓垇街雖是一條古街道,但生意並不繁榮,商店不多、僅在東向兩側有幾家小商店,是客找,還有一家酒樓。

最新評論
  • 1 #

    三山,五嶺,田螺嶺只能是嶺不能算陏孤臺。

  • 2 #

    是豆豉垇街不是豆鼓垇街

  • 3 #

    原廣東會館門前的石獅搬放在贛州公園解放十週年紀念碑前我們小時經常騎在石獅上玩記得石座上刻的名文是清同治年立雕刻很精美有古人物,現在己不在這裡了換成了新的石獅作工粗糙,不知搬到那去了。七十年曾經在西津路小學讀書至對面贛六中讀中學、那時廣東會館己經面目全非只剩下門口屋頂的精美雕塑,,房子是贛州染織廠的單人宿舍和鍋爐房這裡的歷史變遷我都見證了!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為何乘坐火車時,乘務員都要收走臥鋪車票,你知道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