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章丘南部的胡山在章丘算是一座名山,素有“小岱嶽”之稱,是山東宗教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山東道教歷史上除泰山、嶗山便是胡山。舊《章丘縣誌》記載:“脈自黃巢頂來,至此山五十餘里,陡起一峰,極高大,東南一望,連峰沓嶂。”
在地理上,胡山離明水城區約5公里,其北為小峨眉山也就是現在的桃花山,東為雙猴窩山,南為黃巢頂。在連峰疊嶂之中,胡山陡然高聳,隔膠濟鐵路、濟青公路與北部長白山主峰摩訶頂對峙相望,爭奇競秀。“兩面山峰一川通”,是膠東半島進入省府濟南的門戶守望者。
胡山不高海拔不到700米,峰頂之下數十米,是一片光光的青石坪。青石坪比籃球場還要大些。歲月的風雨在上面刻畫出了許多白色的“龍筋”,在凸起的地方,還能尋找到一些海螺和魚骨的化石。化石表明,在億萬年前這兒曾經是大海。
石坪邊緣有一井口,臥身窺探,井水澄清幽深。這是古代道人或僧侶汲水的地方,叫“天池”。其實,天池是一座山頂上的水利工程,是一座地下水庫。從坍塌的地方隱約可見水庫中有許多石柱,支撐著覆蓋的石板。
水是生命之本,由於胡山是石灰岩結構,極頂沒有泉水,古代道人或僧侶們為解決生活用水問題,便在胡山極頂開鑿壘砌了許多水口水道,在極頂科學巧妙地形成了一個地下水網,將天上的降雨降雪自然地收集起來,匯入天池。
這處“大山頂上的水利工程”,充分顯示出了古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天才與智慧。現在在山頂能看到的水口還有五六處,皆為方形岩石砌築。這些水口外的地形大多都成簸箕狀,植被良好,利於過濾,環保收集雨雪之水。其內為曲折斜向暗渠,水流沿著這些隱蔽的渠道彙集流向石坪下的“水庫”貯存,供應山頂道士或僧侶們長期生活用水。
過去,有人認為這是動盪年代留下的“戰爭地道”,經筆者調研和實地考察,此種看法不能成立。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穴口洞道都很狹窄,也不隱蔽,不能容納人體出入。
-
1 #
-
2 #
你說的這事有疑問。
主觀。妄自斷言,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