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過石門王村埋著明成祖朱棣三公主的故事,一直很好奇,雖然我家王家坊村離得很近,但是一直無緣前往。
2020年3月22日的下午,春暖花開,風和日麗,我開著“老年樂”,載著老母親來了個“鄉村遊”。終於來到仰慕已久,有著許多傳奇故事的禹城市房寺鎮石門王村。
作者拉著母親“鄉村遊”照片
石門王村距離我老家王家坊村僅十多里路,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風光旖旎的小村莊。它東臨徒駭河,西與房寺鎮賈集村搭界。
石門王村位置圖
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15年(公元1417年),王氏由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定居。因村東埋葬著明成祖的三公主,墳前有石門、石人、石馬、石羊等,另有御田十畝。於是王氏就將“石門”與自己的姓氏聯絡在一塊,將村名命名為“石門王”。
石門王村碑
幾百年來,關於三公主的死亡原因,有種種猜測和傳說,一直是個不解之謎。
據禹城舊志載:“公主陵,亦曰公主墳,在六區石門王村彰德廟前”。據查,公元1399年,“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攜部分家眷帶兵殺奔南京,一路上攻關破寨,勢如破竹,途經禹城彰德廟(即現在的禹城石門王村村東),愛女玉兒暴亡。因戰事緊急,就地下葬。
後來,朱棣當了皇帝后,思念愛女,就專門從國庫中撥出銀兩,命令地方官吏,為三公主修建豪華墓地。墓前修建一條甬道,在甬道上建有一座牌坊式石門,甬道兩側有石馬、石羊、石翁仲等,曾派一營兵士守墓。後來,隨著時代變遷,這些守墓的官兵,就在當地娶妻生子,變身成為普通的百姓。
石門王村古墓遺址
有史學家提出新觀點。關於玉兒“暴亡”一說,早年間,歷史資料記載不實,屬於牽強附會之說。
新的資料顯示,朱元璋死後,將皇位傳給他的長孫朱允炆,歷史上稱建文帝。建文帝當政之後,採取大臣的削藩建議。朱棣坐鎮北京,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朝廷的削藩政策,無疑會大大削弱他的權勢。因此,朱棣對這項政策十分不滿。便打著“清君側 ”旗號,以“清理朝中的奸佞之臣”為藉口,發兵南京。
因一路上所過村鎮,都是大明天下,皆擁護建文帝,朱棣對此懷恨在心。所到之處,命令燕軍燒殺搶掠,血洗德州、禹城等地。
朱棣的三公主玉兒性格剛烈,識大體,顧大局,乃女中豪傑。她認為父親此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對父親的大逆不道行為強烈不滿。曾多次規勸父親,但均遭拒絕,另外,在朱棣發兵之前,玉兒從國家利益出發,祕密派心腹之人,給建文帝通風報信,後被朱棣發現。
當隊伍路過濟南府禹城縣彰德廟前,玉兒再次規勸父親,罷兵回北京。朱棣惱羞成怒,新仇舊恨湧上心頭,認為女兒胳膀肘往外拐,背叛自己。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朱棣好不顧及父女之情,遂將玉兒祕密處死(據說是被太監勒死,有人說是被下毒致死)。隨後“貓哭老鼠假慈悲”,對外謊稱玉兒因一路顛簸,疾病纏身,後經搶救無效,暴病身亡。為了在將士面前,扮演慈父的形象,朱棣哭得死去活來。
因戰事吃緊,朱棣為玉兒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安葬儀式,修建了一座公主墳。在墳前甬路上,修建石門牌坊一座,甬路兩旁,安置了石人、石馬、石羊、石翁仲數個。
現散落於田間的石塑殘骸
現散落於田間的石塑殘骸
“文革”前,這些古蹟還儲存完好,“文革”期間,因破四舊,石門、石馬、石羊等被砸爛,或扔到灣裡,或推進溝裡。公主墳先後還被盜挖了多次。現在墳頭早已不見,具體方位已很難說清。
還有一說。1399年(建文元年),“靖難之變”。當時濟南府的明軍將領均支援建文帝,反對朱棣,雙方戰事不斷,互有勝負,明軍官報私仇,故意激怒朱棣,於是便在禹城彰德廟附近,挖了公主墳,將三公主揚屍棄野,朱棣當了皇帝之後,又重新修建公主墳……
石門王村歷史悠久,古蹟眾多。除公主墳之外,其中較為著名的應屬“石門王古墓”、“張帝廟”等。
石門王古墓的傳奇。據德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4月26日公佈,禹城市人民政府設立的石碑記載:石門王古墓位於房寺鎮石門王村東520米,古墓封土成崮狀。高於地面約三米,面積約2400平方米。
封土之上,長有野生灌木,經早期勘探發現為元墓。所葬何人?無從知曉。墓室結構不詳,石門王土丘西側,原來建有一寺廟,現為張帝廟遺址。
石門王古墓的發現,對研究石門王村在歷史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意義。2005年4月26日德州市人民政府以德政字【2005】9號,公佈為德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考古挖掘工作的不斷髮展,科技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墓主人的真實身份,遲早有一天會揭開神祕面紗。
石門王村歷史積澱深厚,有關“玉皇大帝託夢,朱棣遷都北京”,“九龍口石龜”等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至今在石門王村一帶廣為流傳。
石門王村東,500米路南,古墓西側有一塊地,據說是“張帝廟”舊址。過去叫“彰德廟”,張帝廟具體的修建時間、經過,為什麼叫張帝廟?已無從考證,據村民們一代代口口相傳,張帝廟是玉皇大帝在凡間的住所。
從廟宇的建築風格看,應屬明式建築。青磚灰瓦,飛簷斗拱,紅牆綠樹,獨立的四合院,錯落有致,氣勢恢巨集。過道門朝南,門的上方有一匾額,上書“張帝廟”三個鎏金行書大字。北屋為五間正殿,東、西、南均為四間偏殿,正殿中間是玉皇大帝泥塑像,兩旁是眾神塑像陪伴,其它偏殿,也都是些形態各異的神仙塑像。平時都有和尚負責管理。
正殿門外,有一尊特大號的香爐,專供村民們來此點香祈福。這裡常年香火不斷,熱鬧非凡。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四外八鄉的村民彙集此地,趕廟會,慶豐收,祈求平安。
昔日建築早已蕩然無存,近幾年,村民在原址附近修建小屋,供人懷古、祭祀
玉皇大帝託夢據說,朱棣向南京進發之時,因要安葬三公主,曾經在張帝廟小住一日,便看中了這裡的風水。謀士給他獻計說,此地乃龍脈所在地,將來適合建都。
朱棣也心有此意。等真正打下了南京城,朱棣在遷都的問題上,猶豫不決。自己心裡盤算,南京城乃舊主所在地,實在不願意在這裡登基坐殿。感覺北京乃是荒涼之地,地域偏北,資源缺乏,又有關外勢力威脅,好像也不適合建都。於是,就想到了謀士曾經說過的話。禹城張帝廟附近適合建都,理由是,從地域上講,這裡是全國的中心,氣候適宜,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民風淳厚,又處於平原地界,戰略位置重要。此地進可攻,退可守。
思前想後,還是拿不定主意。有一天,吃過晚飯,正趕上下雨,感覺有點昏昏沉沉,便坐在龍椅上打起了盹。也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知不覺朱棣進入夢中。
“把朱棣給朕招來,朕要訓話!”隨著玉皇大帝一聲令下,朱棣被幾位小神帶往張帝廟大殿,只見玉皇大帝臉色鐵青,朱棣一看事不巧就趕快跪下。
“聽說你要在朕的府邸附近建都,你好大的膽子,敢和朕搶地盤?”
朱棣一聽玉皇大帝單刀直入,嚇得直說:“不敢!不敢,微臣實在不知這裡是陛下的地界,願聞陛下垂詢!”。
玉皇大帝這才面露喜色,很和氣地勸朱棣說:“你最好在北京登基,朕送你朱氏家族276年的皇帝壽限,如果你要在朕這裡登基,你很快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你血洗濟南、德州、禹城,罪孽深重,民怨太深,人家會來找你索命的,你還是儘早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吧!”。
朱棣只嚇得跪地磕頭,臉上的汗珠滋滋地滾落下來。
隨著一聲炸雷,朱棣從夢中驚醒,原來自己做了個噩夢。只見他渾身打顫,冒著虛汗,坐到龍椅上兩眼發呆。玉皇大帝的話,縈繞在耳畔。朱棣心裡想,這是玉皇大帝給我託夢啊!我哪有不聽之理啊!於是才下定決心,決定遷都北京。
聽說,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專門撥款,重新修建了張帝廟,擴大了張帝廟的規模。後張帝廟遭戰火毀壞。
“九龍口石龜”的傳說網路配圖
很久以前,石門王村東,曾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道路重疊,九股八叉,伸向四面八方,被稱為“九龍口”。
“九龍”是指村東那九條道路,像九條長龍伸向遠方。“龍口”就是九條路交匯的地點,北京府通南京皇城、平原通濟南府、禹城縣通高唐州的官道,都在這裡交匯。就在九龍的交匯點,據說蹲著一隻修行萬年的石龜,過往的大小車輛,不論是推車子,還是拉車子,路經此處,都必須給臥在道上的石龜進貢,向石龜嘴裡抹上幾滴潤滑油,石龜才會安全地放你過去,並保佑過往行人平安。否則,車軸就會斷裂,無法通行。
平原有一富人,偏不信邪,去濟南府路過此地,偏不給石龜抹油,終招致石龜報復,結果車毀人亡。從此以後,凡是路過此地者,必先自覺地虔誠地給石龜抹油,以求得平安。
聽石門王村的村民們講,前些年還能看見那隻石龜,現在石龜已不知去向。也許是回東海龍宮,頤養天年了吧-----
作者的母親與村民合影
石門王村小學
石門王村街景
作者簡介王河北,禹城人,中學高階教師,禹城市作家協會會員、德州作家協會會員,平時愛好讀書、上網學習、旅遊、喜歡村志的挖掘與整理。文章散見《禹城市報》、《德州日報》,《德州晚報》報刊,《魯北文學》《禹城文萃》《禹城與禹文化》《德州》等雜誌。
-
1 #
-
2 #
小時候(七十年代初)經常去那裡玩耍,當時就聽說過在此建都的傳說,當時還有些古建築。
-
3 #
小時候經常去,封土上還有很大的石頭蓋,上面有花紋,大土堆南邊有小河,橋也是雕刻的
燕王定都往南北名射一箭南到石門北是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