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井山上下來,我們驅車前往今天的第二個目的地—— 平陽縣順溪陳氏古建築群。
平陽也是隸屬於溫州 市的一個縣。從聖井山停車場出發到順溪大約1小時40分鐘車程,路上會經過南雁蕩風景區,整個路程非常養眼,是一條難得的風景帶。
車到順溪,已是12點出頭了,我們把車停在鎮頭的路邊,一路走將進去,小鎮依山傍水,景色秀麗。
已到中午飯點,經人指點,我們在鎮上的一個十字街口找了一家農家樂。
吃飯的人不多,老闆娘很熱情地為我們介紹當地的特色美食,我們點了一盤野豬肚,幾段野生河饅,一盤清炒野生菜莧,還有一盤糯米糰子當點心。一飽口腹之慾後,另外還加帶了2包當地的黃米粿回家,唯美食與美景不可辜負啊。
吃好中飯,稍事休息,我們開始走訪古鎮建築群。據記載,順溪陳族始祖為陳育球,順溪古建築群為清初陳嘉詢及其後人所營建。現在保留基本完整的民居建築有10座,大多建於清乾隆至嘉慶年間。
農家樂過了路口對面就是老街,兩邊依稀還保留了一些當年的風貌。老街不長,也就5、6百米光景,走到老街一半左右時,右邊有一條小巷,進去後就能看到陳氏宗祠了。
陳氏宗祠為陳育球四子陳文獻之孫陳守豪建於雍正年間,宗祠臺門外兩旁豎立旗杆夾8對,為太學生或官府授予縣職以上所制,稱“石文憑”。
宗祠為門屋、正殿、後殿前後三進,門屋開六扇門,畫有文武門神。
三進建築的簷角及正脊均有飛翹。總體上看, 溫州 的民居建築和浙中、浙西地區的徽派建築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一是開間較大,二是正脊飛翹,三是沒有徽派建築高大,此外宗祠建築又比徽派建築色彩豐富。
宗祠正殿
後殿
沿陳氏宗祠門口小巷再往裡走,是新二份大屋,為乾隆後期陳文達後裔陳昭芹所建,門上懸“聚德門”三字。
大屋為三合院佈局,屋後正對山峰,形似官帽。
從老街返回,穿過十字街口再往東行,不多遠往左轉進一條小巷,就是陳氏祖屋了。
這幢大屋是陳育球三子文爵玄孫嘉詢及其子永千所建。
祖屋保留了很多宋代民間木作遺風,一些構件採用了《營造法式》做法,如“上昂構造、竹編壁、高腳鬥”等,堪稱宋代木作“活化石”。
出老屋小巷沿溪邊路再往東行,又有一條小巷通往老四份大屋,小巷中隨處可見歲月的痕跡。
老四份大屋為陳永千四子陳作仁所建,是順溪保留最完整、最典型的明清民居建築。
曾為清末民初著名實業家、慈善家陳少文寓所。大屋依次為大門、前廳、正屋三進。大門上懸有“戶侯弟”匾額一塊,為陳少文之祖父陳昌濤加六品衛副府銜時所賜立。
依舊是上翹的屋脊和祥鳥,滴水瓦當也很有特色。
進得院門,便是前廳,裡面是一個四合院結構的院落。
前廳單層,門額上懸“國詒几杖 ”匾額一塊,乃是陳少文告老還鄉時所立。
前廳兩側還有抱廈,這個做法倒是不多見。
再往裡走,便是中院了,前後進之間有廂房相連。
正屋和廂房均是兩層結構,樓設軒廊,俗稱“走馬樓”。
在廂房之間的院中還在兩側設了隔牆,隔牆嵌有雙層鏤空磚質花窗,鏤空花窗之間設有磚質花板,朝院落這邊4塊雕的分別是梅蘭竹菊,朝廂房那側4塊雕的分別是琴棋書畫,做工很是精緻。
後進中堂上懸“舉案齊眉”匾額,彰顯著主人家夫妻和諧,家庭幸福。
故人已去,舊物尚在,每每在這些古建築中游走,依稀能感受到先人生活的氣息,也感嘆這些木構建築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其結構之耐用,裝飾之精美,遠非現代鋼筋混凝土叢林所能比擬的,也為我們保留下了許多先祖的記憶。
因為要趕著回 瑞安 乘動車,我們只看了這4個建築,但是從宗祠到大屋,從祖屋到新屋,也大致領略了順溪古建築的風采。
出了順溪,我們開車回瑞安火車站,趕在4點前退了車子,然後搭乘動車回了寧波,來回路上省了8個小時的車程,還可以在動車上休息或者看書,有時公共交通+自駕混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