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土耳其對於世界的旅行者而言,並不是一個小眾目的地,多少人都是因了卡帕多奇亞熱氣球的盛名前來。然而卡帕多奇亞既是起因,也是多數遊客的終點,到此即折返。我們卻不同,15天的行程,結束卡帕多奇亞時還不到旅程的一半。踏上征程,繼續往東探尋遊人罕至的廣袤且神祕的土地。

庫爾德人歷史曲折路

午餐後我們從那間烤肉餐廳出門往右再往左,就走上了卡赫拉曼馬拉什的主幹道,不僅機動車道寬敞,兩旁的步道更寬。樓房林立,建築不高,基本在三四層居多,最高的一座就是眼前這個紅黃藍三色漂亮的大樓。在土耳其,城市是有對建築高度限制的,南部城市安塔利亞就規定,樓層不能超過四層,而且每棟樓一定要有游泳池和停車場。但是之前沒人管,就有一些高層穿插在其間,影響了城市面貌,而在高樓後邊的房子視野也受影響,什麼都看不見。

如果跟你說“庫爾德”你會反應什麼?我的印象只停留在新聞聯播、國際新聞裡,庫爾德武裝、庫爾德問題等等。如果告訴你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庫爾德人聚居區,你又怎麼想?

關於約旦、以色列等中東地區的固有概念又來了。點不代表面,偏也不代表全,眼見都未必為實,又何況坐在家裡看電視呢。

眼前的這座小城,人們安居樂業,在街上悠然自得,過著比我們寬鬆自在。

庫爾德人是中東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西亞僅次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第四大民族,人口3000萬左右,因為很多國家沒有人口普查,所以具體數字不可考。簡單了解過這個“新聞民族”之後,真是感慨他們歷史的曲折,過程的艱難,以及現在的內憂、內憂和外患。

兩千多年來他們一直在中東各國邊境的山區過遊牧生活,他們聚居的地方被稱為庫爾德斯坦,意為“庫爾德人的家園”,然而,他們從沒有建立過自己的獨立國家,在歷史的各個階段,都像一塊兒蛋糕一樣,被各國、各民族、各種勢力切來切去,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今天。

公元前6世紀後,庫爾德人先後被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征服;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並佔領了他們,之後又被奧斯曼帝國取代。1639年,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法維王朝的《席林堡條約》,把庫爾德斯坦的​一小部分化歸到了伊朗。

1918年一戰結束,曾經統治庫爾德人的奧斯曼帝國戰敗,協約國開心地分著這塊蛋糕,美國提議按“民族自決”原則各自建國,1920年8月,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六世被迫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庫爾德人高興壞了,什麼叫千載難逢,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千載難逢,等了幾千年,機會終於來了。

然而歷史上唯一一次最好的機會還被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攪和了,他領導的土耳其軍隊在蘇維埃俄國的支援下打敗了英國支援的希臘軍隊,1923年7月,《色佛爾條約》被《洛桑條約》取代,不但再也沒有提及獨立的事兒,還根據新條約,將庫爾德斯坦的8萬平方公里劃分給了英國託管的伊拉克,加上1920年劃到法國託管的敘利亞的2萬平方公,給伊朗的15萬平方公里,以及生活在前蘇聯的庫爾德人,庫爾德斯坦被一分為五,還有少數分佈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山區、黎巴嫩等國。中東地區僅次於巴以衝突的第二大熱點民族問題“庫爾德問題”就此產生。

寄人籬下的庫爾德人受盡了屈辱,儘管總人數不少,但因分散在不同國家,與所在國民人口相比就處於弱勢了,庫爾德人也就成為了中東地區最大的沒有自己國家的跨界民族。

庫爾德人有自己的語言,庫爾德語,但是所在國大都實行去庫爾德化,文化同化,不允許他們講母語,強迫使用所在國語言。如土耳其強迫他們承認自己是“土耳其人”,稱他們是“山地土耳其人”,伊朗則稱之為“失去了波斯語的波斯人”。土、敘、伊朗、伊拉克都不讓學校教授庫爾德書面語,現在的庫爾德語有兩種書寫方式:在伊拉克和伊朗主要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在土耳其和敘利亞主要用拉丁字母。

分散在各個國家的庫爾德人也有了不同的陣營,伊拉克的獲得了自治,敘利亞的倒戈,主動提出讓政府接管自己佔領的領土……時間長了,距離遠了,民族內部感情淡了,所在國家內部也紛爭,土耳其還武力打擊敘利亞的庫爾德人,內憂和內憂加外患,這個民族不比希伯來人過得容易。

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約佔庫爾德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土耳其的人口比重也佔15-30%。看到眼前這些庫爾德人生活得還不錯,也算是欣慰了。希望他們之後能和平解決問題,獲得幾個國家的民族認可,有更好的生活權利。

庫爾德人見到中國人,笑得像花兒一樣

我們來這兒其實是去買冰激凌的,導遊說不遠處有一家100多年曆史的老冰激凌店,做當地最著名的羊奶冰激凌,黏黏的那種。結果遇到的事,我們始料未及。

就在我們看冰激凌櫥窗,排隊的時候,陸續開始有市民嘗試跟我們說話,問我們哪兒來的,哪國人,是中國人嗎?得知是中國人後立馬笑開了花,舉著手機問可不可以合影。自從第一個人開了口子之後,合影的就越來越多,多到把店門前挺寬的路幾乎都佔滿了,讓我們受寵若驚。冰激凌也顧不上買也顧不上吃了,什麼也沒拍到,淨給他們拍合影了。

我問導遊怎麼回事兒?他說,這個小城沒有中國遊客,土耳其東部的庫爾德人聚居區都極少有中國人來,他們沒見過中國人。即使是土耳其人也很少來,他自己,還是從事旅遊行業的人,7年內加上這次才來過兩回。

他們那種熱情我至今還記得。從街邊的小店門口走過,烤肉店的夥計們跟我們打招呼,當相機對準他們的時候,一個個鬍子帥哥天然模特似的,各自站在不同的位置,高低錯落各擺姿勢,一幅幅真誠的笑盈盈的照片,現在想起來,還特別感動。

這家冰激凌店,是當地有名的古董店,不僅是店的歲數大,店裡的牆上,到處都是古董,以武器居多。那些奧斯曼帝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槍支,有老闆自己的,也有收藏家朋友的。現在大都不能發射了,只剩下裝飾的價值。

掛在牆上的是火藥槍,裝槍子兒的那種,後邊點燧發石,摳一下打一下,射出去的是槍子兒。​少量能發射的左輪手槍被鎖在玻璃櫃子裡。團裡的軍事專家說,這些槍沒有西方的,基本都是奧斯曼土耳其當地生產的,口徑什麼的都不標準,有粗有細,9毫米的,11.43的,這樣的口徑也是為了適應當時要威力大、速度快的需求。

穿紅T恤白圍裙的就是店老闆,他還在店裡工作,給客人們盛冰激凌,也出來跟我們合影。

店裡售賣的冰激凌分大中小號,最迷你有巧克力頂的那個不是賣的,是店員專門做出來送給小朋友的,特好玩兒,也送了我們一個。綠色的是開心果,正常份5塊。他們不管小份叫小份,就說小孩兒的。

我們還在店裡的玻璃罐子發現了熟悉的“塔兒糖”,小時候吃打蟲子的那種,不知道他們的是不是也有這個功能,還是恰巧做成了這個造型。

在南部城市尚勒烏爾法的魚湖旁也遇到了同樣一幕。

我們本是來此觀賞當地著名的亞伯拉罕水池,來看夕陽景觀和餵魚,當我站在路旁時,迎面過來一群孩子,中間夾雜著兩個成年姑娘。他們已經走過去了,突然有一個小男孩兒回頭看我說了一句“誒?!”然後看了眼大人,接著,他們跑了回來,詢問我能否合影,在卡赫拉曼馬拉什的一幕又出現了。

大家開始以各種排列組合的方式拍照,在背後搶鏡頭的,做鬼臉兒的,不論大人孩子,男人女人,老的少的,都好開心。

在異國他鄉,語言無法溝通,原來人們是可以這般友好的,讓我們出國這麼多次,第一次有如此的感慨和經歷。那些國際新聞中才會出現的人們,給我們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印象。

多平臺認證、簽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最新評論
  • 1 #

    居然還有沒有中國人的地方。。。

  • 2 #

    善良熱情的外國人!

  • 3 #

    庫爾德語跟維吾爾相似,還能聽個半懂

  • 4 #

    命運悲慘而善良的人民。

  • 5 #

    你們受歡迎的背後是因為祖國強大了。

  • 6 #

    庫爾德人一直在為自己民族的生存作戰吧。這個命運多舛的民族。

  • 7 #

    這才是蘇美爾人後裔!

  • 8 #

    這就是願意在別的民族領導下的遭遇,是好是歹各自安好。

  • 9 #

    給我的感覺他們就好像是中國的維吾爾族人。

  • 10 #

    把以色列人趕出去,在以色列境內建國

  • 11 #

    多了解一下庫爾德人的歷史,在再下結論。不要帶節奏啊。

  • 12 #

    土地小 人口少就難以成國……這是世界歷史觀……不能因為你一個小小民族而在國中稱之謂國

  • 13 #

    人心不和外人欺!有什麼好說的?看看以色列,能比嗎?

  • 14 #

    我發現庫爾德人很像中國人。

  • 15 #

    主要還是少見多怪,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比較同情和支援庫爾德人,由此庫爾德人對中國人表現出來的熱情和歡迎就不難理解了。

  • 16 #

    我們有56個民族,統一不容易啊

  • 17 #

    謝謝您的分享,看了您的文章,好快樂!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不尋常的裸體形象 | 去盧浮宮必看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