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是中國首都的象徵,過去是皇宮的正門,重大政令釋出之所,建於公元1417年,至今有601年曆史,始曰承天門,意思是承天啟運,受命於天。李自成打馬入京,此門被毀,大清入主中原,重建後更名為天安門。現在來北京旅遊的人,在遊覽天安門時會發現在天安門的前後都設有一對漢白玉的柱子,它們已經矗立了500年,有什麼意義?
這兩對石柱叫做華表,分別位於天安門前後,每根華表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98釐米,重約20噸,每對華表間距為96米。在每根柱子底部基座之上有雕龍圖案,柱身之上雕刻一隻蟠龍盤,並飾有流雲紋,上端橫插一雲板,在石柱頂上有一承露盤,呈圓形,對應天圓地方,上面蹲有一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
前後兩對柱子的神獸方向都不一致,是相反的,面向宮殿的那一對寓意著望君出,另一對望向宮外,則是望君歸。面向宮殿的是想寄意君上要懂得體察民情,多出宮外微服私巡,多多體察民情如何,了解民間疾苦,不應該因為身處宮中就忘記了百姓的窮苦;而面向宮外的是希望君上要記得自己的身份,出去體察為真,切勿被外界事物迷戀,忘記歸京處理政事。
天安門前的華表在解放後曾被挪動,目的是擴大空間,也就是說,現在華表所在的位置並不是古代華表所在的地方。在1949年北京解放之後,新中國在2月12月慶祝北平解放,7月7日紀念抗戰12週年和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都需要舉行盛大的群眾遊行。
但是,那個時候,天安門廣場還比較狹小(現在長安街南邊的廣場是之後才建成的),不得已,才將天安門前的兩個華表移到了金水橋之外。華表本身巨大而尊貴,又有祈望和盼望之意,正符合了民意,象徵著中華人民的智慧和榮耀,人民的主權是不可侵犯的。
(免責宣告:本文系網路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日內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