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巴黎,當今世界集文化、經濟、政治等多元一體的國際性大都市。作為歐洲近代以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一座城市,它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世界的矚目。今天人們談及巴黎,腦海中浮現的最多的是浪漫、時尚、潮流這些詞彙。
巴黎人喜歡安靜的生活,午後時光在街邊小店點一杯咖啡,看著路邊的人來人往,十分愜意。巴黎人對於進步,似乎並不怎麼關心,也許是跟有著作為歐洲最為先進的城市之一的深厚底蘊有關。
來到巴黎,你會發現巴黎給你的印象往往並不只是時尚潮流,更多反而是街頭巷尾中流露出的古典氣息。無論是富麗堂皇的盧浮宮和凡爾賽宮,還是隨處可見的細小建築,都在彰顯著巴黎這座城市的古老。可以說巴黎也正是巧妙的將古典與現代結合在一起,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今天的巴黎
那麼巴黎又是怎樣從一個古典的城市轉向現代化城市的呢?它的古典和現代又表現在哪?
巴黎的起源要說巴黎的古典與現代,我們還要先從巴黎的起源說起。巴黎的歷史始於西岱島,相傳,最初島上只有幾百人生活,巴黎也是從這裡啟程,一步步走上了世界的大舞臺。自公元6世紀起,巴黎成為了歷代法蘭西王國的首都,一直持續至今,它起於微末,卻在歲月曆史的沉澱下,成為了現在熠熠生輝的大都市。
翻閱史書,巴黎建都已有1400年的歷史。從百年英法戰爭到盧浮宮建立,再到法國大革命,巴士底獄被打破,法蘭西共和國成立,法國進入拿破崙時期。又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也許正是這些磨難讓這座具有深厚底蘊的歐洲城市更具魅力。
巴黎城市背後的古典主義未去巴黎前,你充滿了幻想,覺得巴黎充滿了浪漫與時尚。然而,等你真正來到巴黎後,就會發現這座城市給你帶來更多的是古典、高貴、優雅,那種從骨子裡散發出的歲月滄桑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巴黎還有大小之分,大巴黎指的是包括上賽納省在內7省,人口占法國的五分之一,而小巴黎主要指以西岱島為核心的市區。巴黎的古典城市之美,便坐落在小巴黎區內。
巴黎西岱島
巴黎這座城市,說起它的古典,最負盛名的就是古建築。對於建築行業的人,巴黎的古建築像是一杯令人沉醉的美酒,讓人無法自拔,不同種類的建築方式在此匯聚,如古典主義、巴洛克、哥特式等等。各式建築風格在這都能見到,其中凡爾賽宮、巴黎聖母院、盧浮宮、凱旋門等都是代表性的建築。
凡爾賽宮的立面就是標準的古典主義三段式建築,兩端對稱,體現出古典主義的理性之美,內部則是典型的巴洛克風格。凡爾賽宮的內部裝飾富麗堂皇,油畫、雕塑、工藝品遍佈,頭頂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通過凡爾賽宮,彷彿能讓人感受到昔日法蘭西帝國的輝煌,凡爾賽宮的建立,也標誌著法國專制王權的鼎盛。
從建築的角度去看,凡爾賽宮完美展示了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所追求的“理性”,無論是從理性主義去指導建築的風格,還是在整體佈局上的構造,最終呈現獻給世人的是莊嚴、靜穆、偉大的凡爾賽宮。
除此之外,還有巴黎聖母院,哥特式建築的代表。高聳入雲的尖頂,黃金比例的建築高度,其在建築藝術上的高超水準更是享譽歐洲。無論是聖母院外部所雕刻的君主雕像,還是教堂內部的佈局,無一不彰顯出這座古典建築的美感。
盧浮宮內部
最後便是盧浮宮,作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手,始建於1204年,典型的法國古典主義、巴洛克建築風格。無論是從其館內佈局特點和收藏物品來說,還是從外部的建築風格來看,盧浮宮由內到外都散發著歷史的氣息,令人著迷。
巴黎的古典並不限於建築,在文學上也是如此。從17世紀到18世紀,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內,歐洲眾多大文學家扎堆生活於此,巴黎也見證了眾多文學流派的興衰。從浪漫主義的崛起到現實主義的濫觴,從左拉的自然主義到存在主義,毫不誇張的說,巴黎這座城市對於歐洲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都有著重要影響。《巴黎聖母院》、《人間喜劇》、《雙城記》等,每一部文學名著都在間接展示著巴黎的文化底蘊,因此也成為了歐洲富有盛名的文化發源地之一。
巴黎這座城市,它的美不止在於現實世界中的建築、文學作品、語言,更多是城市文化背後的古典主義之美,古典主義文化也是巴黎城市文化的核心部分。
在路易十四時期,巴黎城市文化背後的古典主義成為了他的政治工具,在政治、文化上Acura讚美國王的偉大。17世紀,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巴黎城市文化意象下的古典主義得到了極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路易十四也算是巴黎古典主義文化的推廣者。
進過三個發展階段,巴黎成為歐洲現代城市的鼻祖巴黎,歐洲現代史上第一座開放的城市——現代城市之母。它打破了自中世紀起,圍牆城市的壁壘,走向了具有現代意義的新城市。17世紀,巴黎開拓了一種新的都市空間與生活模式,以巨集偉的建築和城市公共空間而聞名,人們在遊歷巴黎時,被這種全新的城市感官所震撼,城市體驗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如果評選歐洲當時哪一座城市最具現代性,那毋庸置疑是巴黎。那麼巴黎又是如何走上現代化道路的呢?
巴黎成為歐洲現代史上第一座具有現代意義的城市,總共經歷了三個時期。
亨利四世時期15世紀,亨利四世從亨利三世手中繼承權力,成為波旁王朝第一位國王,之後通過對外戰爭,終於奪回失去的都城巴黎。在經歷了英法百年戰爭和法國宗教戰爭後,此時的巴黎早已千瘡百孔,到處是斷壁殘垣,城市主體作用也基本喪失了。
面對這幅殘局,亨利四世沒有灰心,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在確保國家初期和平下。隨後他開始了巴黎改建以及公共工程專案大改造,全面升級巴黎,在他的規劃之下,未來巴黎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現代化城市。
亨利四世進入巴黎後
亨利四世最讓人稱讚的公共改造工程就是新橋和皇家廣場,這兩個工程引導著巴黎公共空間的大改變。新橋是巴黎走向現代城市的起點,亨利四世通過建造新橋來收復民心,讓它成為巴黎的地標。新橋不僅僅為亨利四世收攏了民心,更有著重要的戰略作用。新橋是一座石橋,橋上專門劃分出人行道和車馬道,這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創新,這極大地解決了巴黎城內交通擁堵的問題。作為巴黎首個公共工程專案,巴黎人對這座橋印象深刻,同時它也是巴黎現代化程序的起點。除了新橋,還有皇家廣場的改造,皇家廣場是現代城市廣場建設的鼻祖,皇家廣場的建設不但讓巴黎的城市環境得以美化,更給居民提供了一個娛樂休閒的場所。巴黎通過兩個專案邁進了現代化城市的大門。
路易十四時期路易十四繼承了祖父的雄心壯志,開始了對巴黎進行更具現代化的規劃建設,他規劃重建了社群、古建築、市政區域等。由於路易十四在軍事上的勝利,他將巴黎的防禦工事拆除,並在沿途修建人行道,也就是後世的林蔭大道。巴黎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去面向世界,這在當時歐洲各國是很少見的,他還對市政道路的進行了重點規劃。今天俯瞰巴黎,那富有線條感的道路設計依舊讓人佩服,這些在公共領域的大建設,讓巴黎成為現代化城市,又邁出了一大步。
尼古拉·德拉雷尼時期作為路易十四任命的警察局長,尼古拉·德拉雷尼的職責範圍十分廣泛,全市的事物他都要參與,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市委書記。他既要打擊犯罪,又要去處理交通問題,還要去面對市政工程。在他的帶領下,巴黎的現代化程序一直穩步前行。
正是這三個時期的發展,讓巴黎成為了歐洲第一座現代化意義的城市。巴黎能從最初的千瘡百孔,到後來歐洲大地上最閃耀的明珠,不僅僅由於統治者的巨集偉規劃,也在於它自身具有發展的潛力。
結語巴黎,一座集古典優雅與現代時尚為一體的城市,無論從歷史文化背景上去探究,還是從城市發展軌跡上去查詢,都令人著迷。似乎巴黎就是這樣一個天生有魅力的城市,吸引著古往今來的人們去瀏覽。
它能夠把各種文化雜糅在一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進而吸收成長,成為法國文化的一部分。巴黎不止是一座城市,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文明。
參考文獻:
《二十世紀的巴黎》
《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