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湯河溫泉小鎮,更是一個風情小鎮。

小鎮藏在層層疊疊的大山深處。每一個褶皺裡都有著不一樣的風景:低聲吟唱的小溪,默默無語的野花。偶爾,映入遊人眼簾的還有山坳處補丁一般的田地,和春耕的鄉親。

沿著距離小鎮最近的義節溝向後,直通熊耳山主峰。山腳下,有一條小岔道看著挺寬的樣子,可以通行車輛。卻在溝口很小的橋頭,立起兩截木頭,中間一根橫杆簡單而生硬地擋住了去路。

仔細看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而路面已經近乎荒蕪,也沒有車輛通過的車轍印記。

在大山深處,這樣的溝岔太多,沒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但一根橫杆激起了行走者的好奇心。

抬腿跨過橫杆,走過小橋,徑直向溝內行走。踩在鬆軟的砂石路面上,返綠的小草更加加深了腳底的感覺。這是山區徒步者最喜歡的方式和路線。

繞過一個小彎,窄窄淺淺的小溝十分幽靜,清淺的小溪在腳下流淌,撲面而來的是發著嫩芽的枝條,而黃燦燦的連翹花開得正豔,從山腳下一直開滿整個山坡。

四周寂靜無聲,給整個山溝增添了一絲神祕。

踏著腳下的小草,慢慢走著,這才是最為原始的大自然。沒有人影,也沒有牛羊的影子。只有濃濃的花香和淡淡的青草氣息。

有路一定會有人家,而這條小道顯然不是因為人走的多踏出來的路。這是人工修成的山裡大路。

這樣想著,走著,四處張望,欣賞著春天大山的風景。

山路彎彎是常態,小彎一個接一個。小溪水也有跌宕,嘩啦啦的水聲在水草的深處,也在大大小小的石縫間。有的就直接在花花草草的身子下邊流淌。有跌宕,但說不上是瀑布。有小小的水潭,而又小得甚至容不下小魚嬉戲。

終於在前邊,一片竹林和黃色小花的後邊,顯出一座紅磚房子。見到人家了。

到了近前,才發現房子已經坍塌得非常嚴重,中間的房門上懸掛著一個紅色牌子,上面的字是“長期無人居住”。

在大山深處,能用紅磚砌成房子的都是條件不錯的人家。要麼就是當地政府、林場之類的單位臨時用房。但這座房子的樣式顯然是當地傳統民居的樣子,高高的臺階,寬闊的前簷,精緻的窗戶。

可是,為什麼卻無人居住,任其坍塌呢!

前後看看,竹園長得依然茂盛,院子邊的山萸肉樹修剪完好。房子坍塌了,周邊的果樹、竹林並沒有廢棄,還有人經管的樣子。

再往後,終於見到了人影。

就在路邊,一塊不大的農地裡,有人正在打理土地。山裡的土地都很窄狹,大多在山上,叫做“坡地”。如果在水邊能有一小塊完整的平地,就算是山裡的“好地”、“平地”。

一位中年男子正在清理地裡的雜草,看來是要準備春播了。

便和老鄉攀談起來,果然是準備“壓芋頭”,是山裡的俗稱,就是種土豆。

“前邊塌了的房子誰的?”問道。

“就是我的!”

“怎麼就不住了,塌掉可惜了”。

“溝口大路邊的新房子也是我們的,老房子不住了”。

原來是在溝外蓋起了新房子,老房子就任其塌掉。而原有的竹園、果樹、耕地還要回來打理。

“溝口那個橫杆是誰弄的?”問道。

“我們弄得啊!”

“弄那幹啥?”

“平時溝裡沒人住,總有人偷偷摸摸開著三輪車進來砍樹。弄個橫杆,偷樹的人進不來。”

原來是防“光頭強”砍樹的。不錯的辦法。

一邊清理雜草,一邊聊著。然後,就聽到有拖拉機的聲音,又一箇中年男子推著旋耕犁“突突突”地開進了正在清理的“平地”。不用問,他們是一家的。

在這樣普普通通的山溝,紅磚瓦房已經被遺棄,但耕地卻用上了山區最實用的小型機械“旋耕犁”。無人看守的山林也有鄉親們自發用最原始的“橫杆”加以防護。

有這樣的山裡人家,大山裡的風景,應該會越來越淳樸、原始,真正返璞歸真的風景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當返身走出溝外的時候,橫杆果然已經開啟。應該是剛才“旋耕犁”經過的時候開啟的。

回溝裡種地的時候開啟,溝裡無人就要鎖起來,再也不怕有人偷偷摸摸進溝偷砍樹木了。

再過幾天,山上的樹木全部返綠的時候,溝裡的風景會更美。

最新評論
  • 1 #

    不錯不錯,山溝裡別有洞天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出差的滿足感,來自民宿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