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高郵湖屬於河跡窪地型湖泊,系由河流演變而來。位於高郵市的西部,北接淮河入江水道改道段,南至歸江河道,東臨裡運河西堤,西與安徽省天長市接壤。高郵湖涉及蘇皖兩省,江蘇省的高郵、金湖、寶應三縣(市),安徽省的天長市。經計算,高郵湖在高郵市境內的保護範圍面積約383.74km2。

高郵湖在成湖以前,有許多湖蕩。自宋光宗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黃河南泛,奪取了淮河的故道,淮河水向東既無出路,而洪澤湖又不能容納全部來水,惟有循地勢向南湧流,氾濫於高郵湖地區,使過去的一些小湖蕩成為巨浸,形成高郵湖。

明代高郵湖

明清時期,高郵、邵伯湖與北部的白馬湖、寶應湖相互貫通,與裡下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相連。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為治理黃河水患,總河楊一魁分黃導淮,建武家墩閘、高良澗閘、周家橋閘,分水由寶應湖入高郵5蕩12湖,經茅塘港入邵伯湖入江。由於渲洩不暢,洪水每每停滯在5蕩12湖,形成一個大的高郵湖。

清代高郵湖

《重修高郵州志》(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記載,“宋秦少游詩云:高郵西北多巨湖,累累相連如串珠。三十六湖水所瀦,尤其大者為五湖”。清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高郵州志》中也描繪了高郵湖多湖的景象,記述了當時在高郵湖地區原有36個大小不等的湖沼。

民國高郵湖

1855年黃河北徙後,高郵、邵伯湖水量漸減,民眾於湖中築圩墾殖,湖面逐漸縮小。1962年11月~1972年11月,建成高郵湖控制線,將高郵湖與邵伯湖蓄水分開;1969年大汕子隔堤建成後,高郵湖和寶應湖分開。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山東濟寧鄒城嶧山發現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