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路途遙遠,舟車勞頓,到了目的地還要馬不停蹄地在不同景點之間奔波,好不容易到了景點,卻又到處在排隊,到處人擠人……

總的來說,旅行太累了。每次回到家裡都會說:還是家裡好,以後哪兒也不去了。然而不用多久,就真香了。

為什麼旅行這麼累,但人們還是樂此不疲

抵禦空虛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

上面這句話的意思,實際是在說“人,終其一生都在抵抗空虛”。

空虛,和每個人終生相伴。不管你的社會地位如何,經濟能力怎樣,總會有空虛的時候。

所以人們總是會想方設法來做很多事來抵抗空虛,包括學習、工作、旅遊、娛樂,甚至是一些違反法律、違背道德的事情。

工作和學習是枯燥的,人天生都有惰性,幾乎每一個人在枯燥與歡愉之間都很容易選擇後者。

違法亂紀的事情當然不可取,日常觸手可及的娛樂往往也只是帶來一時的放縱,酒醒後空虛不僅沒有被填滿,反而更甚。

所以人們通常選擇用一部電影、一場演出、一次旅行來抵抗空虛,儘管從時間上來看,這些活動不過是人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小段,但是往往能能令人回味很久,甚至是終生。

對抗孤獨

加繆在《局外人》中寫道: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回憶,就再不會孤獨,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

和電影、演出相比,旅行看到的風景、發生的故事,更適合人在獨處的時候用於回味,從而對抗孤獨感,因為和作為一個觀眾比起來,親身參與的旅行才會有更深的感受、更多的理解。

孤獨不會是人生的常態,往往是在不經意間襲來。這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會讓人變得消極。

沒有人喜歡孤獨的感覺,所以會尋找各種方式與之對抗,讓自己重新變得積極起來。

每個人對孤獨的承受能力不同,對抗方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從任何角度看,旅行都是對抗孤獨的一劑良藥。

旅行是與外界的交流,也是與自己的對話。不管是和親友結伴而行,還是獨自上路,每次旅行都會有難忘的回憶印刻在腦海中,每當孤獨襲來,這些回憶就會浮現出來,幫助你驅逐孤獨感,恢復自洽的狀態。

自我提升

莊子在 《知北遊》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不親自去花5個小時爬上泰山頂,你只能從語文課本的描述中想象五嶽之尊究竟有多雄偉;不親自等待一個多小時看著太陽從海平面緩緩升起,你只能從別人的延時攝影裡看到層次並不分明的日出;不親自站上梅里雪山觀景臺,你只能心無敬畏地從別人的照片裡猜想雪山之神的肅穆莊嚴;……

每個人眼中的景色是不一樣的,不去親身感受,你就只能永遠停在想象階段,只能被動去接受別人的二手資訊。

文字再精彩、影像再精美,總是和你隔了一層,缺少真實感。

去旅行,不管你學會敬畏自然和歷史,還是由衷生出“I'm the king of the world”的豪情,學會謙卑學會自信都是好事,都會讓你想要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別樣人生

就算過幾天就得回去,依舊上班,依舊吵鬧,依舊心煩,可是我對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就算什麼改變都沒有發生,至少,人生就像一本書,我的這本也比別人多了幾張彩頁

旅行,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生命中,只佔據極少的時間,我們的生活重心更多還是學習、工作、家庭。

日復一日的生活方式,人變得越來越機械,越來越麻木,總是想要“逃離”,哪怕只有一天。

你寫PPT時

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你看報表時

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

你擠進地鐵時

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

你在會議中吵架時

尼泊爾的揹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我們從一個地方出發到達另一個地方,去到別人生活的場所,看著別人的生活,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

旅行,不僅能讓你體會不一樣的人生,還能幫你找回自己!旅行是面對生活無奈時的“以退為進”,暫時的逃離,是為了充滿電之後以更大的勇氣和更多的動力回到現實,面對更多的挑戰和未知。

寫在最後

旅行,快樂就完事了,沒必要去糾結能給你帶來什麼意義,因為不需要你去刻意解讀和尋覓,它賦予你的意義會一直伴隨著你。同樣的,你也不用非給一次旅行賦予某種意義。

去旅遊,可以是任何理由,也可以沒有任何理由。

只要你想,那就去,能收穫什麼,交給旅途。

15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活好當下,不要為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