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北遮溝裡隱祕奇觀,水流穿石別有洞天 ------攀登磨天圪墶,穿行北遮溝谷

圖/文 車愛平

春節之後閒來無事,手繪規劃了十幾個徒步線路的軌跡,只待有機會一一實施。特殊時期,不宜遠行,又值週六,幾驢友相約,穿行北遮溝谷、攀登磨天圪墶。 此次探路,原本預計可能有兩個亮點,一個是磨天圪墶山北坡的林間景觀,一個是貫通北遮溝底的溝谷景觀。然而,山上的風景真是普通一般;而溝底的風景卻是處處美景,大開眼界,令人驚歎不已。水流穿石的鬼斧神工,把溝中衝出無數形態各異的奇妙景觀,尤如雕刻出一幅幅奇美的畫卷。有石缸、石甕、石槽、石縫、石窪、石渠、石洞、石池、石潭、石斷崖……,真是美不勝收,驚喜連連。

磨天圪墶,距呂梁市區約12公里。位於中陽縣金羅鎮東北角,北與離石區吳城鎮北遮溝村的胳膝峁自然村(現己無人居住)接壤,海拔約1400多米。北遮溝,位於北遮溝村南側。北遮溝有些特別之處,一條溝歸兩個縣區管轄,溝內原有四五個自然村,都己無人居住。其中,胳膝岇在溝的前段,屬於離石地界;柳樹岇、孫家溝、陽杏棵在溝的後段,屬於中陽地界。北遮溝的西側有磨天圪墶山,東側有青陽山、汝天山、九鳳山。

2020年3月28日一早從呂梁市區出發,在北遮溝村路邊停車開始徒步。正好路遇村民,詢問了一下上山的路後,放棄走大路,沿著溝底行進。

溝底的前段,較為平坦,溝的兩側是河卵石崖壁的狀況。溝底彎彎曲曲,巨大的石塊隨處可見。溝兩側被水流長年沖蝕成各種形態。

一些溝壁己經形成很大的懸空地段。

有的地段被水流衝擊形成各種形態的深坑和洞窟。

溝底有被水流沖刷出外露的石堆。

也有被水流穿石形成的石槽。

以及深淺大小不同的水坑。

還有“石渠”,“石壕”,“石溝”,“石缸”,“石甕”,“石縫”,“石池”,等等。

走過一段溝底,在胳膝岇處離開溝裡開始爬山,向磨天圪墶攀登。

無人耕種的土地長滿了荒草。

山腰的陡坡地也早已撂荒。

山上的榆樹林子還不夠高大茂密。

快到山頂可以拍照到青陽山。

經過四百米的爬升,登上了磨天圪墶山頂,兩步路戶外助手上顯示海拔高度是1401米。山頂的周圍有人工種植的松林及權叢,唯獨山頂頂部有一片只有草叢荊棘而不長大樹。這也真是奇葩!難道這是被上天給打磨的不長大樹嗎?哈哈,亂猜測吧。磨天圪墶的名字,用“磨”而不用“摩”,是有講究的吧。因為磨天圪墶的高度並沒有東側和南側山體的高度高,所以用“摩”字顯然不合適。

[站在磨天圪墶向東看,可以看到尖尖的青陽山頂的古堡]

磨天圪墶山頂的南側,有一個廢棄的不知名的莊子。

繞過莊子,順著山頂道路向西面的山脊前行。

西面山脊有條水泥山道,可通汽車。沿著這條路向西可以到達森林公園;向南再右拐可以到達紅眼川。站在這裡向東看,青陽山看的更清楚。

順著水泥路向南前行不遠,有一鐵塔杆矗立在路邊,不知其用途。

山上的山桃花競相綻放,爭芳吐豔。

在一塊水泥製作的封山育林四至碑處,我們離開水泥路,拐向東側土路。在此下山經過柳樹峁到達北遮溝底。

[廢棄的無人居住的柳樹峁村]

[柳樹峁村下面的泉水]

大家在泉水旁的石板地吃過路餐後,繼續下到溝底向縱深前行。

一到溝底,又遇見一處石坑水池。

溝裡還有許多水生植物,你看,去年生長的“止血帽”還掛在枝頭呢。

再往前走,又見“石缸”。

忽見溝的前面,兩邊石崖相對,尤如“石門”。“石門”之後又清晰可見崖壁上有兩處“石窟”。

走近一看,石窟不大也不深,系風化而成,並非水流沖刷所形成。

[“石窟”對面的“石桌”]

[從石窟內向外拍照的景色]

[從南向北看到的石窟]

[下面是石窟及周圍的景觀視訊]

石窟東側的山坡上就是無人居住的孫家溝村。我們到石窟後就順溝返回。幾位驢友又向前探了一段路後也順溝返回了。

由於攀登磨天圪墶,北遮溝內仍有一公里左右沒有走過,所以返回的行程中,這段路景如何,還是未知。

溝中一會兒是石板路,一會兒是草坪路,一會兒是石梯路,不盡相同,別開生面。

沿溝石缸、石池、石坑、石窪比比皆是。

有的石缸中青青的水草,生長旺盛。

溝中美景千變萬化,一步一景。

忽然之間,河道收縮成一個窄窄的小豁口。小豁口處被人用石塊砌築一道矮壩用於蓄水。那知道,站在石壩上向下看去,一道數十米深的絕壁峽谷展現在眼前,令人驚歎不已。

站在不同角度看此景,真是橫看豎看皆美景,遠近高低各不同。

從絕壁西側的小道,可以下到石峽谷的裡面。進到這裡很難行走,一不小心就會掉下深潭。

此處此景,是我們在北遮溝裡發現的最美的景觀。 這是個絕壁深谷,進入石峽內部,更是驚歎不已,真是別有洞天啊!原來從上面往下看只是一條窄窄的絕壁石峽,但進入峽中,方可看清全貌。此處景觀共分為三層,每層都有一潭池水。第一層上小下大,水池更加寬闊,旁邊還有天然形成的石窟,幽靜昏暗;第二層是深深的石缸石槽,不知水深幾許;第三層是一個更大的幾乎圓形的水潭,深不見底。如此奇美景觀令人叫絕!沒想到北遮溝內竟然隱祕著此等奇觀。大家在此玩了很久,讚不絕口!為此,我給此景起名為“龍潭三疊”。

大家戀戀不捨離開“龍潭三疊”後繼續前行,出現一處漏斗形石坡。一路上各種石坡水池層出不窮。

此處溝內形狀,如同巨型蝌蚪。

[有時也遇一段平坦的河道]

忽然眼前出現一塊巨大的“飛來石”,此石被當地老鄉稱之為“蛤蟆石”。仔細看看,還真象一隻巨型蛤蟆。

再往前走,出現水流沖刷出的一條長長的石縫,彎彎曲曲如行雲流水,又恰似天然水渠。

河床上有塊石頭上天然形成的黃斑,特別引人注目。有人說似龍,有人說似魚,有人說既有龍又有魚,確實是一塊奇石。估且就叫“魚龍石”吧哈哈。

快到溝口了,見到這個石陣。問及驢友,有的說不知道。原來這是給羊補充鹽分讓羊舔食的石塊。

不知不覺回到了北遮溝村,圓滿完成了此次行程。這條徒步線路13公里,累計爬升460米。確實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探到了奇景,收穫了快樂!又可為廣大驢友提供一條極好的徒步線路,稱得上是呂梁市區家門口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值得推薦!

注:個別圖片選用同行驢友,在此一併致謝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兩個神奇的村子,一個天上,一個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