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旅遊>

古鎮一般是指擁有著百年以上歷史、至現代仍儲存完好的較大規模古代居住性建築的商業集鎮。其是一種介於古城和古村落之間的聚落形態,大多由商業發展而來;而古城是一地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規模最大,並常常有城牆包圍;古村落規模最小,為農業人口居住。

中國歷史悠久,廣闊土地上有著很多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其中以江南和西南地區分佈最多,儲存最為完好。"古鎮"這一稱呼常見於國內,國外擁有較大規模的古代居住性建築的商業集鎮較少使用。

其實我覺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古鎮:白沙、二郎、九支、玉蟾、沙灣、小市、羅漢、立石等等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舉。今天給大家介紹其中三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關注,以後沽酒客還會繼續完善補充。

一、藍田古鎮

其實嚴格來說,藍田今天已經是街道的屬性,但是它是有藍田鎮調整而來,而這個地方我們習慣叫藍田壩。明初,藍田壩叫永興場,是宋朝廷在瀘南設草市中的67個集市之一。據乾隆年、嘉慶年重修《直隸瀘州志》載,明初,藍田壩叫永興場,是宋朝廷在瀘南設草市中的67個集市之一,是蜀南、黔北、滇東一帶最大的糧食、竹木、山貨、土特產、耕牛的市場,也是滇雲馬幫、商隊在瀘州貿易的中心。

基本可以和小市比美。而且這邊也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漢人,其他民族交流也非常頻繁。當然現在你我是看不到了。據說漢唐時,這裡是安撫各少數民族蠻夷的古寨堡。

茶馬古道在藍田與長江黃金水道連線,加之便捷的交通條件和驛站、碼頭、物流、人流、資訊流,人們把藍田稱為埋金藏銀的地方,甚至有商家放言:誰能擁有這塊商業地產,誰就是商界奇才。於是,這裡以永久興盛而得名永興。

古老的永興場,地處瀘州忠信鄉南岸裡第三都,場在牛市坎、黃桷坪的東大路石坡上。這裡是舊時走牛背石、白節灘,走堯壩、登山場、大里巖、江門關的大路,幾株百年黃桷樹下,幾家店鋪、十幾戶人家,做點茶水、小吃、草鞋生意,為販夫走卒提供過往方便。

說實話,現在我們看藍田壩,包括藍田的老居民自己都希望儘快拆遷改造,但是為什麼還要說它,是因為它的文史價值和地方民俗價值其實非常大。我覺得拆遷整改沒有問題,但是需要進行合理的保護。讓現在的居民有更好的環境的同時,要把一些古蹟和寺廟進行歸類保護。

二、樂道(子)古鎮

樂道古鎮位於四川瀘州納溪區天仙鎮境內,永寧河東岸。在"首屆四川最美村落評選"中獲得"十大四川最具保護價值村落"榮譽稱號,至今已有千餘年曆史,2010年列入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古鎮中古街長約300米左右,寬不過2米,仍然還有儲存完整的明清風格的川南為數不多的吊腳樓及清道光6年修建的禹王宮,儘管歲月的風雨和歷史的過載給街道上頑強的石板路刻上了深深的皺紋,但兩旁的木質民居建築仍能映射出當年的華彩。

瀘州納溪樂道古村群坐落在納溪永寧河畔,始於三國,盛於明清,至今有1700餘年歷史。在碧波之上,綠翠深處,高低錯落的小青瓦房,古色古香的吊腳樓,引人遐思的夜郎古道,古韻悠長的狀元橋,經幡飄揚的茶館、酒肆……,一座座建築造型考究,古樸淡雅。徜徉其間,與生息於此的村民交談,一股原汁原味的蜀風蜀韻撲面而來。夜郎國自大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在這裡發生的。

樂道古鎮的一座老屋門頭前懸一匾,南華宮,據史載清康熙年初,四川省僅剩9萬餘人,巡撫張德奏章清康熙帝大規模移民,獲准,頒《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招》,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大舉移民。南華宮即為移川廣東人之會館,建於清康熙年間。

古街算不上長,所以花不了多少工夫就走出了街尾,沿著石板小徑往夜郎大峽谷而去,還有扛戰小學,當然還有很多需要你自己去發現的美景,筆者就不再發圖了,留一點念想應該是最好的吧,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三、胡市古鎮

《直隸瀘州志》載,早在800年的南宋時,胡市便是沱江、冱河交匯處的一大草市。場雖彈丸,然瞰瀘陽,接富順,際大江,襟瀘渝。實為沱江岸海潮、通灘、長灘、懷德、趙化,以及冱河岸邊的金龍、官渡、高店、來龍、金山、石洞的咽喉,瀘縣之保障也。每歲舟揖數千艘,浮江而至,百川貿易遷涉之人,往來絡繹,必停泊於此,其為東西之利哉。

瀘州至胡市,水路溯江而上17公里,因洞灘電站,船不能直達胡市。高速公路10分鐘的路程,眨眼工夫就到了這800年前的商貿古鎮。走進街頭,穿過巷子,佇立於渡口,心潮逐浪,岸邊青竹,倒影水中,竹搖影動,消逝的往事猶如一個又一個鏡頭,一個又一個畫面在視野中流淌。千百年來,沱江、冱河水浪不斷地拍打著這二水環抱的古鎮。

波濤曾顛簸過北方蒙古軍隊的戰船;這裡的浪花曾映照過太史公楊升庵偕遊冱河的英姿;這裡的渡口曾盪漾過南來北往商賈的中鹽棒、灘子船;這裡的古道上曾留下清道光翰林院大學士江國霖、州官黃魯溪、舉人陳耀庚、陳英、高僧義芳、仲月的腳跡……有詩云:“二水對雙巖,荔枝有行列,竹影滿江樓,疑似玉龍雪。”把渡口的風物、景色躍然詩行,為我們了解這個從南宋走來的場鎮提供了佐證。

早在宋元之際,由於胡市地處沱江,冱河交匯處,成為兩軍交戰的水上戰場。公元1258元9月,蒙古軍隊沿沱江南進在胡市水域與宋守將張實交戰,雙方傷亡慘重,而南宋軍民憑藉地利人和戰勝蒙古軍隊。

宋鹹淳四年公元1268年,蒙古軍隊完顏石柱領兵攻打瀘州小市水寨前,在胡市沱江水面與瀘州軍民交戰,胡市軍民在沱江冱河上設定浮槎,水下鋪網打樁,布釘以阻蒙古兵船。在灘口設伏兵,水陸兩支人馬併發,殺敵百餘,蒙軍浮屍十里。時有文存:“兩江覽千帆,龍虎臥深潭,豈知瀘南城,桃花鬧翻船。軍民氣吞吳,官兵誓滅胡,試看胡市渡,百姓枕金戈”。

一個居民際水、農賈雜處了800年水碼頭,經過她的鼎盛之後,跌入低谷,而雖經努力而效果堪微。一個由水運交通滋養成長的水岸會都,正在消逝,沉落的集鎮卻留下了悠久歷史與燦爛的文化為人所記錄。

最新評論
  • 為何故宮的房頂從來都看不到鳥糞?600多年了還如此明亮?
  • 中國最適宜居住的地區之一,私藏在湖北恩施夢幻般的仙境